《手有余香千千结》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d给老书记交代好救灾的事情,余香拉起倒在泥水中的电瓶车,连夜赶往城里。
回到城里,梓城已是华灯初上。车骑到楼下,打开门,余香拖出电路板,忙着给电瓶车冲上电,方才关上门。
出了小区,叫上车,直奔医院。刚走到住院部,嫂子也刚好风尘仆仆的赶到。
“余香,妈怎么样了”
余香的母亲,肺癌晚期。这些年全靠药水吊着。本来一直在家里养着。可自从余香下了村,屋里便照顾不上。跟哥哥和嫂子商量,原本想找个保姆来照顾。可没等到她找到保姆,母亲便有些不行了。
送进医院有一周时间了。这些天,余香白天在村子里忙活,晚上就住到医院照顾母亲。
俩人进了内科病房,母亲正瞪大着眼睛,朝着门口张望。见着她们俩,眼泪就嗖嗖地往下掉。“妈,你怎么又哭上了。”
余香连忙掏出纸巾给母亲擦掉了眼泪,可她自己的眼泪却止不住,下成了雨。
俩人陪着母亲说了好一阵子话,方才给母亲哄睡着。嫂子去问了医生,回来的时候垮着脸,将余香一把拉出了房间,连声质问道:“余香,安的什么心你想让你哥和我一辈子抬不起头是不是”
“嫂子,你别生气我原本就想给哥说,让他早点回来。可他不是忙吗”
“你知道医生给我怎么说的这都什么时候了,妈还能有几天”
余香的大嫂是个渝州女子,做事雷厉风行。当即打了给她哥打了电话,劈头盖脸一阵训斥,完了让他哥在蓉城马上联系好医院,要给母亲转院。
当天夜里,余香和嫂子陪着母亲,连夜转进了蓉城的医院。守到天亮,嫂子就要她赶出去。
“知道你还有事你去忙你的,这里我和你哥来照顾”
“嫂子,你让我再陪一会儿妈。”
嫂子点了点头,便没再勉强她。守在母亲的床前,余香伸手捋了捋母亲额头上的白发,默默地掉着眼泪。这些年母亲得病,人瘦得没个人样。因为要时常化疗,头发都快掉光了。仅有的几缕刘海,垂在额头上,也是一片花白。
余香刚要起身,母亲醒了过来。拉着余香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香儿,又守了一夜吧。苦了你了。都是妈不好,妈拖累了你。“妈快别这么说,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母亲叹了一口气,捏了捏她的脸颊说道,你这孩子,从小就爱揣着心思。往后啊,你得多听你嫂子的话她挺会拿主意的。
“妈的时间不多了。妈最担心的不是你哥,而是你啊你那男朋友是怎么回事怎么好久都没见到他了。”
“妈”
余香一下子扑到母亲的怀里,哭成了孩子。
“别哭,他瞧不上咱闺女,咱还瞧不上他呢。过几天,让你嫂子再给你挑一个。”
嫂子在一旁,也哭红了眼。“妈,你说这些的话干啥医生说你安心养病,过几天就能回家了。”
母亲看着姑嫂俩,摇了摇头说,你是个实诚的孩子,连说谎话都写在脸上。妈老了,但妈不糊涂。妈的身体,妈自己知道。趁着妈还没有糊涂,香儿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那个儿啊,是指望不上了哦。
“妈,哥他是真有事他现在的工程,抽不开身。”
“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我知道斤两。妈不怪他,其实他也很难。咱们这个家多亏了他。老头走得早,没有他。妈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到今天。”
母亲的话,让姑嫂俩听得如针扎。心里的歉疚,堵得她俩说不出话来。
等到给母亲喂完早饭,放下碗。母亲翻过身,假装睡了过去。
“妈,香儿走了。”
听到女儿推门走了,母亲方才翻过身来,呆呆地望着房门,久久不说话。嫂子实在是看不下去,想要冲出去将她叫回来。母亲却摆了摆手,止住了她的举动。“你们都难啊,香儿特别难那么大个村,想要干出点名堂太难了妈是农村人,妈知道她心中的苦。妈不怪她。”
余香并没有走多远,母亲的话,让她捂着嘴泣不成声。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她的好。拿出电话给嫂子发了短信,再次叮嘱了一番。方才狠下心来,走出医院。
余香叫上车,赶到了省发改委。她得又去找她那位大学同学帮忙,把鲜家嘴村的损失找回来。
第三章村里的那些疙瘩事儿
从蓉城回来,回到家,骑上电瓶车。余香径直赶到了镇政府。
镇政府位于景福院下。景福院,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后因院而兴场,逐步发展成镇乡所在地。
这是一个老镇。白水河穿镇而过,左岸是新街,右岸是老街。老街上有三棵标志性的大榕树。其中两棵都长在小学校里,树干高大,枝叶繁茂,已有好几百年。小学校早些时候,叫火神庙。原本是过往商旅供奉的庙宇,除四旧的时候,才改成了学堂。另外一棵长在火神庙对面的河堤上,靠着原来的粮管站。后来因为改制,粮管站不少人下了岗,粮管站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快被开发成了农贸市场。
从火神庙到粮管站,中间跨过白水河的是一座石板桥。桥上每逢逢场,卖凉粉的和卖烧饼的,就以大树乘凉,架起棚子做起生意。从早到晚,摊子上都很热闹,老人和小孩都喜欢来这里咬口烧饼,吃着凉粉,打打牙祭,解解馋。
老街的房子大多都是木质结构和砖瓦结构。由于靠河,不少房子也在河里杵着几根柱子,有点像吊脚楼,但其实不是。伸向水面的大多都是生活阳台和厕所。这些房子墙壁连墙壁,房梁接房梁,门挨门,瓦扣瓦,密密匝匝地连在一起,中间穿插一条宽不过五米的小道。
老街原本办有铁厂、木厂、蜂窝煤厂和食品厂,最出名的还是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豆豉。后来这些厂,跟白水河一样也老了,不中用了,逐渐被淘汰,连旧址都被拆掉修成了铺面。
原本镇政府在老街,靠着河上的石桥,与派出所在一起。后来建起了新街,镇政府便从狭窄的空间里抽了出来,搬到了河对面。新街大多是最近的年月才兴建起来的。农贸市场、商贸超市、银行和饭店应有尽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孟梓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