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梅引》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何以见得?”
钟知远心中所想虽和女儿不谋而合。不过,他身为一族之长从不与人结仇,实在想不到这人还能因为何事前来大闹一通。
“女儿认为,这件事或许与李大人有关。”钟冷玉说道。
钟知远眸色一沉,问道:“新上任的知府李大人?”
“嗯。”她轻轻点了点头。
“你为何会觉得与他有关?”
听到女儿说与这人有关,钟知远很是惊讶,一时之间想不到他们能有何关联。
蓝回心和盘莲心打了个招呼便起身去了火房煎药,钟冷玉替阿爹和三哥倒了杯茶,他们端起茶杯静静等着钟冷玉解惑。
“李大人新官上任就增收赋税,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钟灼附和:“是,这官比魏大人还狗。”
“口无遮拦。”钟知远训斥了一声。
钟冷玉接着解释道:“族民若要缴纳如此高的赋税必定需要增加粮食收益,既然我们能想到抬高粮价运去邻国的方法,李大人未必想不到。阿爹去北港渡口时,那边只怕早早有李大人布下的眼线盯着了。但凡我们成功将大批粮食运往青漳国,福清县周边的临县将会陷入缺粮困境,此事若传到朝廷,兹事体大,届时李大人恐怕无法收场。”
钟冷玉认为走商船一事还达不到对家如此大动干戈,定是有人指使才敢如此肆无忌惮,而福清县有此能力且不顾情面之人,只有这位初来乍到的李大人。
“所以女儿才斗胆猜测,李大人是想增收赋税,又怕此事引起朝廷注意,特意找人前来威胁想令我们知难而退。”
钟冷玉将她心中所想一一道出,引来钟灼练练赞叹,“小妹,你这小脑瓜挺厉害的嘛”。
“只是猜测,并不确定。是吗?”钟知远若有所思地问道。
钟冷玉知晓父亲或许会觉得她毫无证据,只是胡乱猜,便又说道:“那名领头的男子虽皮肤黝黑,我仅瞧了一眼都觉着他江湖之气太重,最主要的是他包了头,父亲见过几个福清县男子包头的?”
钟灼被最后这句点醒,他猛地拍掌大声说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他定是个京城来的辫子头!”
钟知远终于认同她这番话的意思,他对自己这女儿不禁有些刮目相看,“玉儿观察仔细,所说头头是道。只不过,我们无法与之抗衡,唯一的出路便是走商船,所以这一点我们不能妥协,但也不能过于明目张胆。”
“阿爹的意思是继续走商船的计划?”钟灼问道。
钟冷玉也跟着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会不会太冒险?”
钟知远摇摇头叹了口长气,“再从长计议罢。”
京城国子监——
据上次李玄一事,王天天便渐渐对蓝回舟改了观,不再有意无意去逗弄他,李玄也因品行不端被逐出了国子监。
一日,不知道从哪传出太子要来监察国子监,搅得大家心神不宁,有些人想趁机在太子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可谓是大显身手。
下学之后有在号舍中练古琴的,有在湖边一展歌喉的,还有人听说太子喜爱踢蹴鞠,不知他们从哪里弄来蹴鞠,一有空几人就围着练习的。
蓝回舟向来不与他们为伍,一个人整日除了阅读书籍、便是在号舍中练字,但近日国子监实在嘈杂,扰得他书读不进字练不好,满脸愁容。
直到太子莅临那日,国子监祭酒陪同他审查国子监监生的学业考绩,祭酒见太子一直停留蓝回舟撰写的八股文上,便主动介绍起来:“这位监生是从福清县而来,天资聪慧为人正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太子从前就认识这位祭酒,他从不轻易夸人,曾经被他夸赞过的那位监生如今已成为朝廷重臣,能文善武立下不少功劳,也是他在朝堂之中不得不忌惮的人。
皇帝如今年迈,已是风烛残年。病榻之下却不信他这个儿子,凡事都要过问内阁大学士之一的张传屹,他身为太子却被他处处压过一头,这次来国子监便是想寻得一位聪颖之人成为他的谋士,助他在朝堂上制衡张传屹。
“这蓝回舟现下在何处?”太子厚重的声音传来。
“殿下,监生刚用完午膳,现下应是在号舍中歇息。”祭酒回道。
太子一声令下,“带我过去。”
一行人随同太子殿下前往监生号舍,远处便听见水平极低的古琴声,太子皱了皱眉评道:“莫非弹琴之人是听觉出了问题?祭酒大人要多多劝阻,练琴事小,伤身事大。”
“是。”祭酒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
又走了一段路,太子见前方不远处的四人似乎正在争吵什么,便凑了过去瞧瞧热闹,那四人没发现有人过来还在拉扯,直到祭酒重重咳了两声,曹渊率先回过头见是太子才立马躬身作揖:“卑职,参见太子殿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胖胖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