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将目光从吕宋向北移数百里,流求岛上。
自新寨仅仅从外观上看已有了很大的的变化,寨子四角的箭楼用木石做了加固,简陋的木栅栏变成了夯土寨墙,墙外栽种的刺竹也越发茂盛了。
几个月来,自新寨没再遭到过外部攻击,但似乎防守还是一丝不苟的,寨兵看起来也基本精神饱满,可见刘石坚的管理才能很不错,即便没像吕宋的陈三甸那么横冲直撞的善于开拓,但守成经营之才可圈可点。
寨子外一整片良田,都种上了稻子,小水渠四通八达,田埂阡陌连通,一看就管理的很精细,稻穗低沉,应该很快就可以丰收了。这是在原先土地基础上,又向凯达格兰人买下的,数千亩肥沃的河滩地,只用了几件不起眼的宋货,现在都被自新寨精耕细作,用的是本地番民特有的稻种,米粒细长、味道香甜,番民都用以为接待贵客的美食。由于采用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栽培得宜,这番稻的产量看起来比本地人高得多,亩产可达三石,三千余亩水稻可得粮近万石,加上澎湖开垦出的旱地五六千亩,虽只能种旱作,产量稍低,预计也能有近万石产出,两地相加,一年至少可供应两千人一年之粮,这便是地广人稀的好处。
数里外的淡水河港,以货栈为中心建起了南北走向的两排矮房,因为集中来此交易的番民越来越多,不少人随意搭起小草屋、小竹棚,杂乱不堪,刘石坚看不下去,稍稍做了规划,仿造中原的街市,建起几十间店面来,原本在这附近做小买卖的番人小贩都被迁进了店面,从行商改为坐贾。而且并不向驻店的番人收取租税,以至于总有人抢着要进驻,因此这条百余步长的小小“商业街”还在以目力可及的速度向两边扩展。所售的货物也越来越多样,从最开始以“硬通货”的中间交易为主,变成了现在食物、陶器、工具、武器、饰品等等样样齐全,而“硬通货”的流通与换算已经约定俗成,番人已经很适应这样的交易方式。交易所得的“硬通货”不管有多少都可以去宋人货栈换成抢手的宋货,乃至精明点的番人已经发现转手出售宋货也是有利可图的。远近百里的土著们都经常会远远的赶来买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