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佛法修学概要》021-022集 期中座谈1-2研讨 (第1/3页)

佛法修学概要 妙音0 加书签

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课程摘要

期中座谈-1

培養臨終的正念—以般若智慧突破妄想,面對彌陀的光明!

我們有志於要追求臨終的正念,你的心中除了一念信仰的皈依以外,你要打開心中的光明,瞭解生命的真相,你才可以掌控生命。人生只有兩種情況:要麼生命掌控你;要麼你掌控生命,這兩種情況,沒有第三種。你不明白道理,你就很被動了。一個人不明白佛法的真理,你的生命只有一句話就說完了,就是「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的業力讓你快樂,你就一定快樂;你的業力讓你痛苦,你一定會痛苦,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栽培了淨土的善根,我們對阿彌陀佛的名號有信心,我們對淨土的功德有願力,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一句佛號信願具足,但是關鍵是誰能夠突破障礙,誰就能夠見到阿彌陀佛,關鍵在這裡。

諸位!你不要以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我再講一次,過去的業力不會放過你。你過去的生命留下的問題,難道它會放過你嗎?你沒有突破自己的障礙,你怎麼見到阿彌陀佛?淨土宗往生,是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分明,我們可以不斷煩惱,但是你一定要想辦法讓煩惱不干擾你,要沉澱下來,這個就是調伏力,這個就是般若的智慧。如果你不能讓你的業力跟妄想沉澱下來,你就不是業力的對手了。

所以古人說帶業往生,是帶種子,帶業力的種子,不能帶業力的現行,這句話你要聽清楚。沒有一個人臨終是在很躁動不安的時候往生的,沒有一個人。所有往生的人臨終都是寂靜安穩的,這是固定的相貌。如果你看到這個人臨終的時候內心很躁動不安,這是非常不吉祥的,大概不太可能往生了,因為他那個生死業力的相狀、輪迴的相狀都現前了。這個時候怎麼可以驚慌失措呢?養兵千日用在一朝。臨終要往生,這個人不管他遇到什麼障礙,他的心一定是非常清楚明了、寂靜安穩、安穩寂靜,這是共同相貌。然後提起佛號,他要能夠不隨妄轉。

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消業往生,所以業力一定會干擾我們,但是你有本事不受它干擾,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心常覺照,不隨妄轉」,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不可能修到業盡情空。業力不干擾我,妄想不干擾我,那你就是修到業盡情空了,你不是一般人了。我們一般人能夠修到不隨妄轉就不簡單了。所以我們做不到祖師的正念「萬里晴空,一輪明月」,沒有任何烏雲。做不到的,這不是一生能做得到的。我們可以做到雖然有烏雲,但是這個烏雲不能夠遮蓋我的光明。

所以諸位,不管我們過去做了什麼,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過去留下的問題,我們必須要繼承。重要的是,你怎麼去面對你的過去,能夠從過去的業力跟妄想中走出來。我們現在後悔都沒有用,關鍵是我們要解決怎麼面對未來的問題。一個人要能夠面對未來,首先你要面對你的過去。你沒辦法從過去走出來,你就沒有未來可言。一個人走不出過去,就失去了未來。

走出過去,只有一個方法「般若波羅蜜」,沒有其他的方法。「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否則你今生短短的幾十年的修學,憑什麼能夠去解決無量劫來留下的問題?我們經歷過這樣多的生命,每一期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很多的顛倒妄想,留下很多生死業力。要以經典來說,我們由生死業力所留下的顛倒妄想,如果有相狀的話,盡虛空不能容受,這就是我們的過去。你怎麼辦?只有靠智慧來面對,你別無選擇了。

我們研究智慧以後,開始知道怎麼去處理過去。當然這個智慧不是我們想出來的,是佛陀的傳承,經過祖師的開導。所以,如果你今天對佛教的修學,不只是希望能夠讓你的生命離苦得樂而已,更重要是解決生死問題,你就要注意臨終的正念。你要注意臨終的正念,就要去注意怎麼面對過去所留下的業力跟妄想。因為臨終的時候肯定是內外夾攻,外有業力的干擾,內有妄想的障礙。這就是我們必須要學習佛法的主要因素——怎麼面對我們的過去所留下的障礙。

我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來告訴大家,怎麼去培養臨終的正念。當然剛開始你要先有個目標,要從過去跳脫出來,先要有個引導,你前面要先有個方向。所以你要先發願,不管做得到做不到,你先要有一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力。沒有目標,你就很容易被過去牽動。所以發願是第一個「引導力」。第二個「安住力」。你要不隨妄轉,你心中一定要有個房子住,你要先安住下來。調伏跟安住是分不開的。沒有站穩腳跟,你打不出好的少林寺的招式出來,不可能,這是「安住力」。然後是「調伏力」,這三種力量。其實我們前面講到發心篇、正見篇,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在無量的妄想當中打下三個木樁:就是「引導力、安住力、調伏力」所以理觀,它可能是一個薄弱的概念而已,沒有錯。但是你這個薄弱的概念,經過你後面修行篇行門的歷練,它就慢慢地增長廣大,所以理觀要有事修來磨鍊。但是如果你連理觀的雛型都建立不起來,你事修就是在修福報,因為沒有心地法門,你就是完全在修習善業了,那就糟糕了!所以理觀的時候是一種概念的修學,是一種思想的建立。但是到了理觀以後就要事修了。三種功德力具足了,剩下就是你的生活歷練了,慢慢讓它增長廣大。但是起碼我們剛開始先把這樣的雛型建立下去,先把這樣的一個概念建立下去。

期中座谈-2

臨終的時候,你好好照顧你心中的佛號,阿彌陀佛自然會兌現他的本願!

念佛法門跟禪淨雙修的結合,禪觀的正念真如、安住心性跟念佛是完全可以結合的,你看《彌陀要解》就知道了,「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一念心性本來清淨,佛號歷歷分明,歷歷分明還是本來清淨,這兩個哪有什麼障礙呢?

理觀不礙事修,這個東西完全不矛盾的。自性功德力現前,名號功德力現前,冥冥當中彌陀本願功德現前,三力現前,不要求。你把你心中的佛號準備好,阿彌陀佛自然會兌現他的本願的,你自然感應彌陀本願。誰說往生極樂世界是求來的呢?所以你臨終的時候,就不要東張西望了,你好好照顧你心中的佛號要緊。

我再講一次,你心中準備好了,外面就準備好了。你心中沒有準備好,向外追求,你就糟糕了!你捨本逐末,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現在要從業力的思想提升到心性的思想,我們現在的檔次要從「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提升到「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是你的內心創造出來的,所以根本還是在你的心。

諸位!你的心準備好了,外在的世界就準備好,你相信這句話就沒有錯。整個《楞嚴經》十卷,就是在講這個觀念而已,你準備好了沒有?你不要管外境是誰來,你只要好好地在心裡憶佛、念佛,魔來都拿你沒辦法,因為你不迷、不取、不動,他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他誘惑你,他要破壞你的善根,所以他沒有下手處。不必向外求,但是你要向內去修「離一切相,修一切法」。修布施的法、持戒的法、憶佛念佛的法,你心中的法具足了,外面的功德自然顯現,不要求。

21、怎麼來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我們在前面講到發心篇、正見篇時,花了很多時間來告訴大家,怎麼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第一個,我們要先求安住。修行一定要「云何應住」,先求安住。我們前面講了很多,菩薩的安住是以空性為住。大乘佛法的空性,是觀察我們無量的過去,我們從什麼地方而來。找到我們生命的根源,是本來無一物的,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的,這個就是我們所有菩薩的安住處。

所以當我們開始修學時,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布施也好,我們一定是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我們所有的人生——把心帶回家,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個調整,把一種向外攀緣的心帶回來,安住在我們一念清淨的本性——把生命歸零。這第一個安住,以空性為住。這是觀察我們的過去。

第二個,應該觀察我們的現在。我們看到今生的果報體,是無常敗壞的,這是一種苦諦的思考。人生雖然有很多的快樂,但是這個快樂有嚴重的過失。娑婆世界的快樂是有過失的,因為它會無常敗壞,所以人生的快樂會讓你不安穩。即便你花了很多的精神體力,得到你所要的快樂,但是你還是一樣——弟子心不安,因為這個快樂你付出了擔心、害怕、憂惱的代價。所以佛陀在告訴我們無常觀時,是調伏我們對娑婆世界的愛取,思惟苦諦,調伏愛取。菩薩要把心放在未來,而不是放在現在。你只要是成就廣大的功德,特別是出世的解脫,你一定要放棄今生所有的快樂,你別無選擇!人生是要做出選擇的。你要追求今生的快樂,就必須犧牲來生;你要追求來生的解脫,就必須放棄今生的快樂。所以從苦諦的思惟,我們產生了出離心。

前面第一個是空正見,第二個是出離心,是針對於現前的觀察。

第三個,是對未來的觀察──你將往哪裡去。我們不能等到臨命終,才知道來生要去哪裡,來不及了。人生是要提前規劃的,有了一個目標才知道,在有限的生命當中,重點應該放在哪裡。因為法門太多,人生太短,如果你沒有目標,就不知道如何進入佛法,所以一定要現在我們已經具足了這三種的理觀,我們就有資格來談修行了,就是開始稱性起修,開始積集資糧。有一個目標來引導我們,求生淨土,圓成佛道,這就是引導力。

修行中,我們要建立三種心態:第一種,對過去的觀察。找到我們生命的原點,讓我們的心安住下來;第二種,對於今生眼前的觀察。知道人生是無常的,總有一天會失去所有的東西,人生只有過程沒有結果,這樣我們會慢慢淡化對今生快樂果報的追求,而把重點放在積集資糧,而不是享受人生,這是出離心。第三種,是對未來的觀察,你將往哪裡而去。所以你在心態上,能夠知道你的過去,能夠知道你的現在,能夠知道你的未來,這個心態就是一個真實的發心,因為這種心態正好能夠擺脫過去妄想的干擾,你能夠開創未來,甚至於能夠把握現在,具足了這三種的理觀,我們就有資格來談修行了,就是開始稱性起修,開始積集資糧。

22、你的心不要活得太表面,最好是能夠活得深層一點

我們這一科講到歸敬三寶。前面講到,我們在心中能夠受持「常住」兩個字,就能夠遠離三惡道。「常住」是針對生滅來說的,我們的心是沒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的刺激,一接觸外境就帶動感受,感受就產生妄想攀緣,所以我們的心是動態的,就像猴子抓東西,抓到另外一個,又把前面放掉了。所以,如果你注意心的活動,你會發覺心是沒有停止的,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所以我們的心是生滅變化的,就像水流一樣不斷地在流動。

直到有一天,你有幸聽到了大乘經典,尤其是《楞嚴經》、《法華經》這種比較高等的經典,佛陀告訴我們,其實這種生滅活動的心,只是內心的一部分,是種表層的心。我們現在活在表層的心態,沒辦法安住在深層的內心。就像大海,雖然它表層有波浪,即使颱風吹吹,但是你深入到海底時,它什麼波浪都沒有,「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我們現在是活在表層意識,我們的心活得太表層,不能深觀內心的本來面目,不能深觀內心的本體,我們沒有把心往內、往深層的地方安住,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不斷地造業,而且沒辦法控制煩惱跟業力的原因。

所以一個人生命要改變,你的心就不能老是活在感覺當中,不能老是重視感官感覺;你不能外面稍微有一點風吹,你就動,那你生命的檔次就低了。所以佛陀的經典告訴我們,我們要把心慢慢地往內帶,就是安住在常住不生滅心。

其實我們的內心,除了喜怒哀樂的感受所創作的心以外,我們還有一塊很清涼的寶地,我們都沒有去過的。在那個寶地當中,是沒有風浪、沒有暴風雨的。它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是離一切相的。只是我們很少去造訪它,因為我們的心稍微動一下就向外了,所以我們內心深處的另外一塊,我們都沒有去過,問題在這兒。當然,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我們還有那麼好的一塊花園。等到佛陀出世才知道,原來在我們內心的深處還有一塊寂靜的寶地,是我們沒有造訪過的。

所以,你能夠在經典當中學習到,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塊清淨的寶地,是沒有煩惱、沒有業障、沒有生死輪迴的,是生死輪迴干擾不到你的,你的生命就有救了,這才是你的生命真實轉變的時候。你開始要內觀,開始去尋找內心深處的安住,不再向外攀緣感官的刺激。

小结:《佛法修学概要》020-021集、期中座谈1-2

研讨

[研讨主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佛法修学概要》的修行篇。在前面我们研讨了发心篇、正见篇,进行了我们心态的调整和心理建设,当我们把自己的心态准备好了,那我们就可以正式进入正式的修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佛法修学概要》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本文将于12月1日入v,当天掉落万字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沙蔓是攻略局的合同工,只要干完最后一票就能顺利退休。然后,她就接到了号称史上最难的任务——成为光之巨人的宿敌......

安静喝茶 连载 23万字

我见春来
我见春来

【全文完,精修ing,感谢支持正版~《陷落春日》求收藏】高岭之花下神坛|互钓|横刀夺爱|雄竞修罗场表面温润实则疯批×钓系怂包1、整个京圈都知晓,沈家小姐是骄矜明艳的野玫瑰。而褚新霁温润冷肃皮囊下藏着雷霆手段,是商界人人敬重的角色。两家交好多年,沈月灼曾视他为高悬明月,而他眼里始终疏离淡漠。她不敢僭越,始终恪守泾渭分明的那条线。直到长辈们极力撮合她和褚家二少爷褚清泽,她得知联姻势不可挡,才鼓起勇气试

遇淮 全本 8万字

修仙女配谋长生
修仙女配谋长生

【各位小伙伴,近几天更新时间都会在晚上十点之后,小伙伴们等不上咱就转天一早看了,么么哒】【薇薇悄悄话:有CP哟!】【大长篇,故事娓娓道来,请君慢慢点评!进展慢,小伙伴们可以按需跳着读哟!】文案如下:修道十年,一次梦回,鱼采薇才发现自己是一本书里的女配。她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默默调整路线,继续砥砺前行。是女配又如何?她只管谱写属于自己的篇章。重蹈覆辙又怎样?她一脚踏平,重铸康庄大道。誓要谋出一条无上

杨李涛涛 连载 31万字

捞尸人
捞尸人

《捞尸人》人知鬼恐怖,鬼晓人心毒。这是一本传统灵异小说。...

纯洁滴小龙 连载 131万字

穿越当县令
穿越当县令

纪楚一朝穿越,穿成即将上任的小县令。他出身耕读人家,全家十几口人供他念书,念到如今已经二十载。不好再给家人添麻烦,原身考上功名便匆匆参与遴选。无根基无人脉的原身被派往匪乱频生的边关任职。本以为此生再也......

桃花白茶 连载 6万字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1-31 2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