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2集《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妙音0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页。

我们这一科讲到解释标题,先解释“佛”。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是充满着痛苦。当然这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佛陀的内心世界比我们多了一道智慧的光明。我们缺乏智慧的光明,虽然有一种离苦得乐的动力,但是在快乐当中却陷入了轮回的生死果报,恶性循环。我们在享受快乐的时候,带动烦恼,由烦恼启动了生死的杀盗淫妄的业力,由业力创造了老病死。在老病死当中,我们又寻求快乐,又带动了新的烦恼,这个就是生死轮回的恶梦,我们很难醒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佛陀当然没有生死轮回,他是以愿力来到人世间。佛陀跟我们的差别:他心中有三道光明是我们该学习的。

第一个,空观的智慧。佛陀遇到事情,用空观自调,“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观察他的身心世界是无我、无我所的。佛陀的生命只有一种菩提的愿力,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说我怎么样怎么样,没有这种概念,他没有对立心。

第二个,假观的智慧。佛陀照了自己以后,开始照一切众生。他知道众生差别的根机,知道每一个众生烦恼的厚薄、善根的浅深,他知道怎样去教化每一个人,这个非常不容易。假观的智慧是最难的,因为甚深广大。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空观只要修一大僧祇劫就够了,要花两大阿僧祇劫来修假观。广学无量法门,通达无量的三昧,才可以成就万德庄严的佛陀,要花三分之二的时间来学假观。

当然,从往生净土的角度,假观的智慧是不着急的。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先求往生。所以在凡夫位,以空观智慧内调是我们修学的重点。人生短暂,你不能什么都去学的,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了,你要抓紧时间去学习跟临终正念有关的,而这个就是我们的上课主题:怎么样破妄显真,怎么样消除颠倒,就是以空观为根本。当你空观的智慧跟假观的智慧达到平衡的时候,就是顺入中观了。所以我们的成佛之道,从长远的布局来说,应该具足空假中三观。但是,就着今生的重点,偏重空观,因为以了生死为第一要务,是这个意思。

空观的智慧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它的过程和方法呢?我们来谈谈方法。这个“法”就是让我们达到智慧的一个过程,就是法门。

我们来看解释,什么是“法”?法是一种轨持,这个“轨”,是轨生物解;第二个“持”,是任持自性。一个法的安立,它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它有它自己的体性。比方佛陀说生死法它就不是涅槃,说涅槃就不是生死,它有它独立的体性;第二个,它必须要让对方理解。必须要有一个解释的规范,这个规范让众生能够理解,这样子才构成法。它有它的特性,而且它这个法描述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了解:喔,原来这个是杂染法,这个是清净法;原来这个是生死,这个是涅槃。我们能够很快把它区分出来,能够让大家产生理解,这个叫“法”。

简单地说,佛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是我们成就觉悟的过程和法门。如果按照天台宗开显出来的法而言,有四个次第: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教法引生我们的信心,教法当中所诠释的道理,如业果的道理、空假中的道理,是让我们理解的。透过这个理解,我们付诸行动,就是修行,有三皈五戒、六波罗蜜等等修行的法门。最后成就功德的果证。我们刚开始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教法,这个最重要!如果你对教法不理解,你就不会珍惜;你不珍惜,你修行就没有力量,悠悠泛泛。

每一个宗教都有它的教法,那么佛陀的教法跟一般的教法有什么差别呢?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宗教,它的教主都安立了很多的教法。从佛陀的角度来解释,一般外道的教法是没有传承的,他们往往是在禅定当中形成自己的一个概念,他在禅定当中有所觉悟,自己就讲出来了。

比方说,外道很多的持牛戒、持狗戒——外道有的向牛学习,向狗学习。为什么呢?因为他在禅定当中,看到牛死了以后升天了,狗死了以后升天了,他不知道这个牛跟狗,是因为过去的善业起现行而升天,他以为是牛跟狗的行为使令它升天。所以他要他的弟子向牛学习,向狗学习。

而佛陀的教法,绝对是要有佛陀出世才能够宣说出来的。所以你看所有的经典第一句都是“如是我闻”——这些道理不是我阿难尊者能够有这个能力说的,是我听闻而来的,那是一种传承。

那么,这个教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唯识学上讲得比较彻底。它说:佛陀的教法叫作“清净法界等流正法”,是从佛陀清净的大般涅槃的心中,透过他的善巧方便,流露出来的语言文字。佛陀的大般涅槃清净法界是佛陀自受用的,佛陀觉悟的真理是不能形容的,所以这个道有两种:第一种道是离言说相的,道可道非常道,佛陀的道是不能描绘的,不能解释的。既然不能解释,那我们大家就无从知道了,所以佛陀必须要善巧方便,透过语言文字来加以形容。

比方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什么是打妄想。佛陀说,真实的心性像大海,是广大的,我们打的妄想像一个水泡,是狭隘的——我们只在乎眼前的生活那种执着,所以就叫水泡。你放弃了水泡,你就得到了更大的大海。

所以佛陀通过很多譬喻的语言文字,让我们了解到,原来我们放弃心中的欲望,是可以得到更多东西的。这些教法,就是从佛陀大般涅槃的心中流露出来的,叫“清净法界等流正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护法,叫作须达长者,他是佛教里面的大护法。他生前就证得初果了,证得初果他有四不坏信,对佛法僧三宝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所以他就宣布:所有出家的僧宝,只要你有所需求,来到我的庭院,我一定满你的愿。比丘如果有需要,就走到须达长者的门前,说我需要一个杯子,长者就送他一个杯子;我需要一个钵,长者就送他一个钵;我需要一件袈裟,长者就送他一件袈裟。

这个须达长者是一个大富长者,他的庭院广大,好几个殿。只要有比丘在须达长者门前一站的时候,他门前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只鹦鹉,这个鹦鹉就赶紧飞到内院去,跟长者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长者就知道,喔,有比丘来了,就赶紧出去,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所以每一次,比丘往长者门前一站的时候,这个鹦鹉就负责通风报信,做这件事情,一方面也随喜赞叹,赞叹长者对三宝的护持。

有一天,大智慧的佛陀观察这个鹦鹉的业报将尽,就跟阿难尊者说,你早上托钵之前,先帮我做一件事情,你赶紧去这个大富长者的家里,跟那个鹦鹉开示四句话:“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讲这个四圣谛的法门。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衔佛陀的慈命,就到了这个大富长者的门前一站,那个鹦鹉又要去通风报信了。阿难尊者说,来来来,我有事跟你说,你先下来,不着急。他就跟鹦鹉说,佛陀要我告诫你:“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鹦鹉听到这个法以后,起大欢喜,绕树七次。七次以后再飞到长者的面前,通报阿难尊者来了。这只鹦鹉后来没多久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被狐狸偷袭给吃掉了。

比丘都很伤心,说我们当初去长者门前托钵要东西的时候,都是靠牠通报的,感牠的恩哪!这些比丘就跑到佛陀那里说,这个鹦鹉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了?佛陀说,这个鹦鹉在死亡之前,听闻佛法心生大欢喜,赞叹,所以,牠先到四天王天,再到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乃至于到他化自在天,在欲界诸天七次的往返。四天王天死了以后到忉利天,忉利天以后到夜摩天,夜摩天到兜率天……。七次往返诸天以后,最后一生投生在人世间,在一个没有佛法住世的地方,自己觉悟成就辟支佛。

也就是说,我们听一个世间的概念,你学心理学、学科学,听完以后就会变成一个知识,但这个知识到你的心中,并不能产生一种灭恶生善、破妄显真的效果,没办法。但是你把佛法听进去……。诸位!你来这个地方学习佛法,即便你今生非常懈怠,甚至没有如实地去做,但是你也功不唐捐,因为你把佛法的道——那个种子种进去了。佛法的功德它会产生一种乘,它会运载你,总有一天你的善根发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让你不得不学佛,你不学佛都没办法。你的善根成熟以后,是没有烦恼能够抗拒的。

这个教法它为什么有这种力量?因为它是从佛陀涅槃的心中流露出来的,是佛陀施设出来的,它有引导你趋向涅槃的力量。这个叫作“清净法界等流正法”,我们透过这个法门的修学,就能够达到全面的觉悟。所以佛是一个目标,法是趋向目标的一个过程。

第三个“修”,这个“修”我们晚一点讲。先讲“学”,因为这个次第要先“学”才有“修”。

先看“学”,我们先把这个“学”念一遍:

释“学”,研真穷妄,达理生信,名之为学。

好,把这个“修”也念一遍:

释“修”,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

佛法的修学有理观和事修。理观就是“学”,研真穷妄,达理生信。“学”主要的是学习两个事情:第一个,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如何破妄显真。这个叫作“学”。这个“学”当然是一种智慧的观照了。透过智慧的观照,我们能够安住空性,调伏爱取,最后导归菩提。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这些是我们整个学习的重点。

你的心地法门成熟以后,就有资格从空出假来修六波罗蜜,一方面忏悔业障,一方面积集资粮。在历事炼心当中,一方面消除我们无始的罪障,一方面积集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叫作“修”。所以,它这个次第,是先有理观再有事修,先学习,做好内心的调伏,引导,然后再有所谓的付诸行动。

我们把最后的概要,做一个总结,先把它念一遍:

释“概要”,概,总括大纲;要,删繁取要。

佛法甚深广大,我们希望对一个初学者,提起它的大纲,找出它的扼要。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行动,就是还没有行动。佛法说,就是打开你的眼睛,先有目标。发心就是设定目标。第二个正见就是作好智慧的观察。你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不要反应太快,记得!在反应之前先想想佛法的道理。

学佛,你要进步,真的你反应要慢一点,因为你的直觉都是习气,你的直觉都是错的,而且大部分都会让你后悔。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才会流转生死。所以在佛法的角度,在菩萨戒,第一念的差错不怪你,菩萨戒第一个直觉上的烦恼不怪你,第一个念头起烦恼不怪你。但是第二念,你的光明没有观照,这个就是你的问题——你懈怠了。因为直觉性的犯错不能怪你,这你没有办法控制,但是第二念以后你没有对治,表示你没有做好心地法门。所以,佛法是从第二念开始对治的,我们没办法做到第一念就控制,第一念一定是你的习气。

发心和正见这两科是理观,把你的基础打好。然后修行,就是付出行动,个人选择你喜欢修什么法门。这个基础打好了,你喜欢盖一个茅棚或者盖一个豪宅都可以,就看你的人生规划,看你的时间长短。所以这个“修”是有选择性的,但是“发心”跟“正见”是共同科目,你要好好学习。这两科你要学会了,从今以后,你就知道怎么样面对人生了,你的态度不一样了,而这两科也是成败的关键。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事情,就是说,其实我们无量劫来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也做了很多事情,看看我们的过去,我们做过很多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这样的轮回生死呢?因为我们没有做好理观的智慧,所以我们所有的善业都没有办法超越生死,不能达到波罗蜜,我们的心理素质太差了!所以你不要小看前面两科的心理建设,发心跟正见这两科,是所有的基本功。这两个基本功建立起来,你修六波罗蜜,修六度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变成波罗蜜。你建立了这个基础,提起佛号叫作临终正念。前面两科是重点,发心跟正见,观照力跟誓愿力,这个理观太重要了!

好,那么我们等于删繁取要,把整个佛教的理观跟事修,删繁取要地跟诸位作一个简介。到这里等于是解释标题。

乙二、教主略史

我们看第二个,教主略史,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历史。

这个地方有三大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的总标。

先看总标,请合掌。

《无量寿经》云: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

我们先把这段文消释一下。

佛陀来到人世是怎么来的呢?佛陀是依止清净的法身,同时在无量的世界示现成佛。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关键,在这个“现”,示现。

佛陀度化众生有两种方法:第一个,佛陀成就一个净土,然后把众生接到净土去。比方说,阿弥陀佛采取的方式就是这样,他先创造一个净土,提出一些条件,怎样能够往生,他把条件提出来,然后把众生接到净土去,慢慢地教化。这是在净土成佛,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在秽土成佛,这个就很困难。比方说,释迦牟尼佛采取的方式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是来到人世间陪我们流转,也是有生老病死的过程,也有娶妻的过程,我们下面会看到佛陀也是娶妻,示现所谓的八相成道,然后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佛陀宣扬他的道理让我们觉悟。所以佛陀的度化众生有两种方式:第一个,佛陀主动来到娑婆世界,来到秽土;第二个,佛陀把我们接到净土去。

释迦牟尼佛采取的方法,是在无量秽土当中示现成佛。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他不是乘业而来,他是乘愿而来。就是众生善根成熟了,佛陀从法身当中变化一个应化身来陪我们成长。在成长过程当中,佛陀把它的道理讲出来,然后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是这个方式。好,这是总标。

我们看别明,别明当中有八段。

先看第一个入胎相:

佛陀的出世,当然就有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佛陀要有父母呢?其实理论上佛陀来人世间,他不需要父母,因为他没有那个业力,没有业力就没有入胎的问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佛法修学概要》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咸鱼世子妃
咸鱼世子妃

【正文完结】沈芙是个苟且偷生混吃等死的,能嫁进高门显贵的安王府纯属是捡漏。与世子爷定亲的大姐姐突发恶疾,就让在沈家过得谨小慎微的沈芙赶着了。世子心里没有她,沈芙非常明白。她心里也没有他。这世子爷虽位高权重,却也是京城出了名的暴虐杀神,她才不喜欢呢。世子疏离森冷,新婚夜便离开,婚后更是几乎看不到人影,沈芙一点也不在意。她忙着讨好公婆,忙着享受王府的富贵,根本没有时间管那个对她冷漠无视的丈夫。她的要求

如满月 全本 8万字

我有一家动物民宿
我有一家动物民宿

简介:【复健期,手速很慢,作者身弱,且家中康复期病人需照顾,初步定为每周更1~2章】【下本开《(美娱)好莱坞女王》或者《重生华娱做女导》,以创作感觉为主,什么有感觉写什么,重点一提,可能换书名......

赵今 连载 5万字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秋言意气用事下,丢了狗屁似的工作,转头房东奶奶又找上门,说想要收回房子给孙子住。他只能揣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找可以过度的小出租屋。让秋言想不到的是,运气背到极点,人是可以掉下水井道的。让他更想不......

采蘑菇的老猫 连载 7万字

宫斗从选秀开始
宫斗从选秀开始

简介:姜羲从五岁起便一直在做一个梦,梦里她十三岁失孤,家产被远房叔叔霸占,竹马一家退避三舍,她为了安葬爹娘只能当街卖身。适逢德安侯世子当街打马而过,一眼认出她那张与生母分外肖似的脸,将她带......

折秋簪花 连载 8万字

无限旅游团
无限旅游团

燕孤鸿 连载 910万字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1-31 2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