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5集《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妙音0 加书签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乙三、主要教义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页。乙三,主要教义。

我们佛法概要总共有三个主题:第一个是前言;第二个是正文;第三个是结劝。前言就是我们在进入到修学的道次第、进入到修学的重点之前,对于整个佛法要有基本认识。一个学佛人你要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法,这是基本概念。

我们前面两堂课,对于佛陀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在大乘的经论当中讲到佛,它是从两方面来解释佛陀:一个是根本性的佛陀,叫作“本门的佛陀”。我们看到很多的佛像,有石头的、有木雕的、有纸画的,这么多佛像有一个根本,就是我们说的“清净法身”。那么这个根本佛陀的特点是什么?“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他是无所不在的。

这种法身常住的概念,在小乘的经论中没有提到。我们看小乘的《阿含经》或者《阿毗达磨论》,它们解释佛陀就是在两千五百年左右陪着我们成长的那个佛陀,所谓从出生到结婚、出家、成道、□□、入涅槃,然后这个佛陀就消失掉了,就是灰身泯智了。所以小乘的思想没有所谓的他力加持的法门。诸位你看小乘的经论,没有说你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得到佛菩萨的加被,没有这回事情,在小乘的思想当中,所有的佛菩萨都消失了,不存在了。所以小乘的学者拜佛陀,他们只是对佛陀的怀念跟恭敬而已。他不认为佛陀还存在,因为他没有这种根本佛陀的思想。所以小乘的思想没有他力加持的法门,没有本尊相应法门。

大乘佛法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佛陀经过无量劫的修学,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福修慧,他肯定有一个根本,就像古人说的,一个佛陀他花了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结果怎么可能只活一次就消失了?这个因地太广,果地太少,不合逻辑。所以我们大乘佛法一定要建立一个重要的思想:“深信诸佛皆充满”。佛陀是无所不在的,虽然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但是他是存在的。《楞严经》说,不要相信自己的六根,我们的眼睛只要一张纸就障住你了,我们看不到隔壁的东西,但是不代表隔壁的东西不存在。所以我们对佛陀的第一个认识,佛陀是有一个根本佛陀的,他是无所不在的。这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迹门的佛陀”,就是有相的佛陀。佛陀灭度以后,他留下了三个很重要的东西:第一个就是佛像;第二个就是佛号;第三个就是咒语。前面的清净法身佛是没有相状的,我们很难跟佛陀接触,因为我们的心只能在有相的因缘活动,不能去攀缘一个无相的东西,我们做不到。所以慈悲的佛陀又创造了三个相状:第一个佛像。透过对佛像的礼拜,我们跟佛陀感应道交;第二个佛陀留下他的名号。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声,佛陀就在里面;第三,我们持个咒语,佛陀的功德也在里面。

我想你只要在做功课,你会发觉,当你心思很散乱、身心非常疲惫时,你静下心来念个十五分钟的佛号,你就创造一个音声“阿弥陀佛”,把这个音声再听回去,十五分钟以后,你会发觉你的身心世界完全不同了,能量增加了,正念也提升了。所以感应道交,不一定是要很明显地,叫作显应,不是说一定要看到佛像。其实,这个感应有一个叫冥应,就是冥冥当中我们接触了有相的佛陀,这个有相的佛陀,他能够引导我们趋向于无相的佛陀,就是“清净法身”。我们必须要透过一个桥梁,就是透过一个声音的引导,才可以跟佛陀的大悲愿力的清净法身接触,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大乘佛法的佛陀是两个:第一个,是一个无所不在的佛陀;第二个,是佛像的佛陀,它也是佛。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愿力去礼拜他,我们也能够得到佛陀的加持。这个就是所谓的“根本的佛陀”跟“枝末的佛陀”,我们已经花了两堂课的时间来解释什么是佛。

这一堂课开始,我们解释什么是法。

什么是法?这当中我们先看一段经文,再加以解释。

好,请合掌。

《法华经》云:“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好,我们来看这个解释,看第九页的这个脉络。

我们都知道,佛陀是从一种清净的法身依止他的大悲愿力,来到人世间陪我们流转。我们看佛陀的八相成道,佛陀成道以后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然后就入灭了。所以佛陀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一种道理。这个道理佛陀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看经文: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就是说,诸佛在宣扬道理时是随宜说法,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要根据众生的根机,看你是什么根机。你这个人贪恋生死,没关系,佛陀要你受三皈五戒,修人天乘法;你这个人,厌恶世间,对生命的痛苦体验特别深刻,佛陀讲二乘法;你这个人有大乘善根,佛陀直接讲大乘法。所以佛陀是就着众生的根机来说法。

但是,佛陀心中自己觉悟的这一块法是“意趣难解”!我们前面讲到,佛陀是分两部分来看:一个是根本;一个是枝末。其实法也是这样子,也有根本跟枝末。根本的法在《法华经》叫真实义,就是佛陀心中所觉悟的真实道理。但这个道理,佛陀不是随便宣说的,因为他必须有因缘、有这种根机才宣说。佛陀说出来的东西,是顺着众生的根机而说出来,这个叫权法——方便法门。而佛陀自己觉悟的道,其实是意趣难解!这个“意”就是它的过程;“趣”就是这个道法本身的甚深道理,就是它的目标。这个“意”就是引导我们去觉悟这个目标的过程的方便法门。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佛法很广,你要是信基督教,就一本《圣经》就没了。但是你看佛法是一百部《大藏经》,佛陀一生说了很多很多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要知道一个重点,就是佛陀说了很多很多的道理,但是这当中有一个核心思想,这个你要先掌握。他有一个根本理论,这个根本理论贯穿整个大藏经,从头贯穿到尾就像念珠一样。念珠有很多的珠子,但是它之所以形成一个念珠,因为它中间有一条线。如果没有一条线,这个念珠就没有章法了,就散落满地了。佛法有这么多,但是诸位,要能够有所心得,你一定要把这条线先抓出来。就是这么多的藏经,你要深入之前,必须把佛法根本的架构先掌握出来。就是佛陀说了这么多法,他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这个地方我们先探讨一下。

我们看第二段,“所以者何”?为什么佛陀的这个道法是这么难理解呢?因为佛陀在开显法门时,是透过无数的善巧方便。在《法华经》上说,佛陀讲道理是透过三种方法:

第一个,言辞法说。佛陀对于比较简单的道理,你根机悟性高,佛陀就直接用言辞来摄受你。比方说佛陀讲苦集灭道,什么是苦?什么是集?什么是灭?什么是道?佛陀直接用语言文字来跟你沟通,这个是第一种情况;第二个,佛陀对因缘说。因缘说就是有些人对道理虽然理解,但是心中还有疑惑,佛陀就讲他过去的故事,讲一些过去发生的事实。比方说佛陀讲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个道理,佛陀就会说过去生哪一个人造了什么善业,所以他今生做了国王;过去生哪一个人造了什么罪业,所以他到地狱去了。他讲实际的例子。

比方说,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一件事情,佛陀要说明我们的身口意,心灵的力量最大。佛陀有一次跟外道说:你认为我们身体的力量大,还是心灵的力量大?外道说当然是身体的力量大,我要搬一块石头我一定要付出行动,我用身体把石头搬走嘛。佛陀说:你说错了!身体的力量是有限量的,但是心灵的力量是无限量的,心灵的力量大。外道不服气了,他说:你可以举个例子吗?佛陀说:比方杀人,你用身体去杀人,你只能够一个一个杀,但是你用心灵的力量去杀人,你可以瞬间杀死一个城市的人。外道说:你讲这句话有根据吗?佛陀就说:当时印度有一座石头山,是全部用石头堆的山。你知道这个石头山是怎么来的吗?外道说:不知道。

佛陀说:过去生,有一个修道的仙人在山中修行,这个仙人已经成就四禅定了。这个仙人有个老婆,就是他还没有修行之前,他们就结婚了。结了婚以后,这个仙人修行,他老婆就护持他,煮饭给他吃。这个老婆长得很漂亮。有一天国王出巡时,看到这个女众很漂亮,就用强迫的力量把她夺走了。夺走以后,这个仙人有时入定,有时不入定。他从定中出来时要吃饭,欸,今天没有饭吃,他老婆不见了。他就入定,一入定以后他神通现前,他知道是国王把她抢走了。仙人就到了王宫里面跟国王理论,说:请你把我的夫人还给我。国王说:你是一个修道的仙人,你根本不需要夫人。他说:我需要吃饭,所以我还是需要我的夫人。国王不给,仙人就生气了!他走到他老婆那边说:你今天晚上要不断忆念我的名字,你就没有事。

所以一个人,不能去触恼一个修道人。这个修道人回去以后就入禅定,到晚间他进入四禅。诸位要知道,进入四禅时,他的心力非常强。他就忆念这个城市,那个国王的王宫宫殿,他就用心力变现石头,天上的石头,经论上说就像下雨一样,把整个宫殿全部破坏了,整个城市全部毁灭。当然这个仙人造了一个重大的罪业,因为一念的瞋心。结果他老婆因为忆念这个仙人的名号,她没事。这个就是说明佛陀在讲深奥的道理时,尤其是跟我们的思考模式违背时,佛陀讲过去的因缘用事实来证明这个道理,就是用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来论证难理解的理论,这就是佛陀有时候因缘说。

第三种,是譬喻说。譬喻说也是针对比较难以理解的道理,佛陀讲了很多的譬喻。比方说我们对三界,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觉得世间很快乐,的确世间也有一些快乐的事情,但是人生苦多乐少。所以佛陀就用比喻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说其实我们住在三界当中,它的本质是一个起火燃烧的房子。虽然你在墙角,感受不到火的燃烧,但是迟早有一天你必定被烧到。因为死亡到来时,你什么都被破坏了,你就会失望。你经营的所有的珍宝、所有的财富、所有的眷属都必定被无常的大火所烧,这是迟早的问题。虽然暂时烧不到你,但是这个火的燃烧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佛陀在说法时是用三种方式:言辞、因缘、譬喻。其实这样的譬喻、这样的方法还是不能完全解释佛陀真实的道,因为佛陀的真实道,不是思量分别所能理解的,唯有诸佛才能证知。这样讲好了,道法是两种:一种是超越语言文字的,就是佛陀自己亲证。这个是真的没有办法宣说的,因为语言文字是有限量的,他讲出一个东西,就有限量了。所以当我们研究法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其实佛陀真实所觉悟的道是不能言说的。但是如果不能言说,那么佛陀怎么让大家知道呢?佛陀就必须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要开个门,那么就用言辞、譬喻、因缘来做一个引导。所以说,这个道法,就有所谓的语言文字的道法,跟超越语言文字的道法,有两种道法。

我们再往下看。

为什么这个道法是这么难理解,而佛陀又必须宣说呢?因为佛陀的出世,是为了一大事因缘而宣说的。佛陀讲了一百部《大藏经》,他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有一个一大事因缘。其实佛陀讲了那么多的话,他有一个重点。什么是佛陀出世的重点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佛法修学概要》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宫斗从选秀开始
宫斗从选秀开始

简介:姜羲从五岁起便一直在做一个梦,梦里她十三岁失孤,家产被远房叔叔霸占,竹马一家退避三舍,她为了安葬爹娘只能当街卖身。适逢德安侯世子当街打马而过,一眼认出她那张与生母分外肖似的脸,将她带......

折秋簪花 连载 8万字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本文文案】运夏市三中高一(10)班,是老师们避之不及的存在。高中毕业就要继承家业的富二代、父母离婚各有新家的没人管的孩子、大脑发育障碍的问题少年……全塞进了10班。平均成绩常年垫底不说,家里有背景的......

linnay 连载 10万字

猎户家的乖软小夫郎
猎户家的乖软小夫郎

【全文订阅只需一杯蜜雪冰城钱,请支持正版!看完的宝宝可以帮我评个分吗!】顾柳是顾家村人见人夸的哥儿,家中活计一把好手性子也乖巧,然而他那黑心后娘为了点银钱,竟要将他嫁给邻村的泼皮癞子做妾。百般反抗无果,顾柳万念俱灰,寻了一条白布入山欲要轻生,却被一个猎户救下。那猎户生的高大魁梧,那一身狰狞的伤痕更是看的顾柳直发怵,谁料那猎户在听了他的事以后竟愿意出钱娶他!顾柳抹了泪,红着脸看向那高大的猎户:他这么

折酒三钱 全本 3万字

咸鱼世子妃
咸鱼世子妃

【正文完结】沈芙是个苟且偷生混吃等死的,能嫁进高门显贵的安王府纯属是捡漏。与世子爷定亲的大姐姐突发恶疾,就让在沈家过得谨小慎微的沈芙赶着了。世子心里没有她,沈芙非常明白。她心里也没有他。这世子爷虽位高权重,却也是京城出了名的暴虐杀神,她才不喜欢呢。世子疏离森冷,新婚夜便离开,婚后更是几乎看不到人影,沈芙一点也不在意。她忙着讨好公婆,忙着享受王府的富贵,根本没有时间管那个对她冷漠无视的丈夫。她的要求

如满月 全本 8万字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秋言意气用事下,丢了狗屁似的工作,转头房东奶奶又找上门,说想要收回房子给孙子住。他只能揣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找可以过度的小出租屋。让秋言想不到的是,运气背到极点,人是可以掉下水井道的。让他更想不......

采蘑菇的老猫 连载 7万字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1-31 2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