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向秀留给后世的品不多,但篇篇堪称问鼎之。这首《思旧赋》便是魏晋时代赋中佳品。另外,前文讲过,向秀对《庄子》研究极深,曾著有《庄子注》,他关于《庄子逍遥游》一篇的感悟尤其值得一说:“逍遥是生命存在的至高境界,而这个境界并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完全是出于本心的自由。”

向秀是用这个超脱的观点来说服自己,还是真悟到自由的本质呢?

向秀的心仍然沉浸在回忆中,潺潺水声,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无比美妙。昔日是今日之梦,还是今日是昔日之梦?五百多年前,庄周曾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是我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我?向秀的心境大概和庄周并无二致。几年后,向秀死在官任上。

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最世俗,并是琅邪王氏一族的王戎,大约也和向秀同时间段成为司马昭的幕僚。王戎在政治上有些建树,可是他贪财的性格也越来越严重。关于王戎贪财的逸事有诸多记载。比如,他夜以继日地和夫人拿着象牙筹计算家财;王戎女儿出嫁时向他借了几万钱,他每次见到女儿都绷着脸,直到这笔钱还清才给女儿好脸色看;王戎侄子大婚当日,他只送了一件单衣为贺礼,完婚后马上又要了回来。

王戎的贪婪吝啬自是天性使然,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他躲避被主君猜忌的手段。这种说法基本可以定义为后世文人因推崇“竹林七贤”往王戎脸上贴金,颇有些一厢情愿。因为早在正始年间“竹林七贤”一起欢聚时,王戎的世俗便广为人知,而在推崇金钱至上的西晋,他这种性格大概被称“如鱼得水”才更为贴切,实在和避祸沾不上边。

还有一则关于王戎感情生活的趣闻。

王戎的妻子常以“卿”来称呼他。

王戎尴尬地表示:“妻子应该称呼丈夫为‘君’,丈夫对妻子才该称呼‘卿’,以后别再这样叫了,让人笑话。”

他的妻子却道:“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王戎哭笑不得,只能由着妻子。这句话,是“卿卿我我”的出处。

多年以后,王戎参加讨伐吴国的最终决战,他为其中一支大军的统帅攻克了吴国重镇武昌,后历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等要职,最终官拜司徒。不过,王戎也因他贪财的性格多次被同僚弹劾,留下不太好的名声。

西晋“八王之乱”时,王戎看到天下又步入乱世,遂不再过问政事。他常常身穿便装,独自骑马出游,沿途无人知道他竟是当朝三公。

“前头不是黄公酒垆吗……”那天,王戎途经此地,不禁忆起往事,“多年前,我与嵇康、阮籍在此畅饮,何等欢快啊!回想竹林之游恰似昨日。而今,嵇康和阮籍都已故去,我则被世俗羁绊,这酒垆近在眼前却恍如隔世……”王戎触景生情,怅然叹息。

距此时四十年后的公元304年,兵荒马乱,年已七十一岁的王戎跟随晋惠帝司马衷辗转流离,身处危难依旧谈笑自若。公元305年,晋惠帝司马衷被权臣挟持到了长安,王戎逃到洛阳附近的郏县避难。当他听闻郏县县令华谭正在抚恤百姓的消息后,突然做了件一反常态的事。

“把这三百斛米给华谭送去,让他赈济百姓吧。”

这种仗义疏财的举动发生在王戎身上可算破天荒头一遭。他是神志不清,还是想通了一些事呢?

几天后,王戎和宾客畅饮,在宴席上去世了。

嗜酒如命的刘伶,后来被王戎举荐为官。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刘伶给晋武帝司马炎上了一封奏疏,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真是没用的废话!”

司马炎看后不悦,当即罢免刘伶。刘伶巴不得无官一身轻,他整日畅饮酣醉,终成为“竹林七贤”中唯一以平民身份善终的人。据传在民国初年,宿县有荒冢,旁边有破庙残碑,当地百姓称其为刘伶墓和刘伶庙,不明真伪,再往后,这里也被拆除了。

阮籍的侄子阮咸在音乐上造诣极高,人称“神解”。当时,西晋重臣荀勖同样精通音乐,名声在阮咸之下,人称“暗解”。有一次,阮咸直言指出荀勖音律上的错误,由此招致荀勖嫉恨。后来,荀勖在司马炎面前进谗言,将阮咸赶出京城,外派始平太守。山涛曾举荐阮咸入朝为官,不过被司马炎以嗜酒虚浮为由拒绝。阮咸的晚年在始平郡落得个逍遥自在,他整天在音乐和沉醉中度过,寿终正寝。

半个多世纪后,到了东晋时代,在嵇康的故乡谯郡出了一位名叫戴逵的杰出隐士,他在绘画、雕塑、音乐上颇有造诣,且终其一生从未涉足官场。之所以提到他,是因为他所著的一部书——《竹林七贤论》。从那时起,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这七人便被世人合称为“竹林七贤”,一直传诵至今。“竹林七贤”在曹氏和司马氏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形成,又湮没于司马氏的强权之下,他们各自性格迥异、洒脱不羁,最终沿着自己的足迹走完了一生。诚然,“竹林七贤”一开始的政治立场倾向于曹氏,随后又向司马氏有了或多或少的妥协,但是,倘若就这样以政治立场来品评这七位贤人,那无疑是贬低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占据重要地位,其实质在于他们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自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核心,触及每个人的内心。正因为此,“竹林七贤”的事迹才在两千年来受到无数人的敬仰和感怀。

司马昭的儿子们

二十几年前,高平陵政变前夕的那个深夜,年轻的司马昭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安眠。二十几年后,他权倾朝野,底气十足,早已今非昔比,似乎天下没有任何事能难得住他了。不过,还是有的,此刻,他面临着和当年曹操、孙权一样的难题——立嗣。这个困扰,不要说寻常老百姓,就算是那些权倾朝野的重臣、权臣,只要别摊上称王称帝这种麻烦事,大抵都是不会存在的。

毫无疑问,官拜丞相、高居晋王尊位的司马昭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他希望这份权力妥妥帖帖地传承给子嗣。他不能再用当年司马懿传给司马师,或是司马师传给自己的那一套方式,握着儿子的手说:“凭你自己本事接,接得住就接,接不住再还给人曹家。”

他也不能寄希望于自己死后幸运地冒出傅嘏和钟会那样的“忠臣”来辅佐自己的儿子继续跟曹家拼。那是创业时的做法,不规范、不专业、不正大光明,纵然司马家族和“正大光明”这个词似乎离得很遥远,但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只要偷到了,时间一长也就是属于自己的了。

司马昭必须要确立世子,只有这样,这份来之不易的权柄才能在他死后,顺畅且合法地传承下去。

司马昭共生有九个儿子,这里简略介绍一遍。长子司马炎、次子司马攸,这两位后文将有大篇幅描写,这里不多说。其余七子分别是:司马兆(十岁早夭)、司马定国(三岁早夭)、司马广德(两岁早夭)、司马鉴、司马机、司马永祚(早夭)、司马延祚(幼年便身患不治之症)。

从司马昭这几个儿子的悲剧来看,基本上可以归为家门不幸之列。在这里,我们可以稍稍关注一下他几个儿子的名,当时双字的名很少见,可是司马昭居然给他四个儿子都取了双字名。从这些名中,可以清晰地理解什么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要知道,当司马昭生这几个儿子的时候还没有晋爵为公,他就已经要“定国”“永祚”(祚,乃是皇位、帝位之意)“延祚”了。他给儿子起的这些名,均代表他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理想,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起了僭越之名的儿子,无一有好结果。有人会问,司马兆这个名还算正常吧?怎么也十岁早夭?好吧,司马兆,字千秋(乃是千秋大业的意思)。那么司马广德呢?连广德也要夭折吗?这就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洞中避难所》【绝密小说网】《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末日杂货铺[经营]》《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红月小说网】《我是一颗武装卫星》《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赘婿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潘彦明的小说《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潘彦明并收藏《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最新章节。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凤子君 连载 35万字

大将
大将

他来自当今,却回到了过去,他十八岁参军开始了他戎马一生,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上将,从远征域外到横马东南亚。他“故土未复,军人之耻”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他要亲手打造自己心中的山河,马蹋之处皆为国土。

红色十月 连载 519万字

神话版三国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连载 3215万字

黜龙
黜龙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榴弹怕水 连载 497万字

蝉动
蝉动

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外号笑面虎,擅长背后一刀,精通玉座金佛原理,斯蒂庞克定式。

江苏棹子 连载 613万字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21 15: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