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彦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持续近十年的“南鲁党争”总算是结束了,从时间线上讲,这场发生在吴国的浩劫几乎和魏国正始年间的派阀之争并行。不过,魏国的派阀之争最后以司马懿获胜而告终,但吴国的“南鲁党争”,可以说,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孙鲁班因嫉妒心挑起了一场几乎毁灭吴国社稷和孙氏皇族的大动荡,却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孙权的支持。如果说起初,孙权是为了打击“吴郡四姓”还勉强有点道理,那么在最后,孙权居然诛杀孙霸,又流放孙和,并将两派臣子尽数处以重刑。他究竟图的什么?没人能猜得透。后世有人分析说这是孙权获悉魏国高平陵政变的消息,担心吴国也发生类似的事才对重臣痛下杀手,这种说法全然没有道理。因为陆逊、顾谭等重臣是在高平陵政变四年前就被孙权整死的,就算他要搞朱据,也没必要搭上自己两个儿子,况且,他最后还把一直围着自己转的全氏和诸葛氏两家得罪不浅,实在不可理喻。

南鲁党争:余震

“南鲁党争”过去了两个月,孙权总算敲定了新的太子人选——最年幼的儿子——时年八岁的孙亮。

孙亮一成太子,孙鲁班便对孙权言道:“父皇,我看全尚的女儿(全琮的孙女)聪明伶俐,美艳非凡,不如就许配给弟弟孙亮吧。”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将来全氏家族能成为孙亮的靠山。孙权应允。这里先提一句,吴国孙氏皇族向来不重视婚姻伦理,论辈分,孙鲁班等于把孙女嫁给了弟弟。往后,我们还会多次讲到孙氏皇族内部乱七八糟的婚姻关系。

孙鲁班把吴国政坛搅得天翻地覆后,为她的夫家——全氏家族(当然也是为她自己)运了这笔一本万利的买卖。可她万万不会想到,这看似成功的政治投资将来会带给她怎样的后果。

显而易见,孙权没有吸取魏国的前车之鉴,魏国社稷之所以落入司马懿手中,正是因为皇帝幼弱。而他立个八岁的孩子当太子,不啻为日后权臣独揽大权创造了有利土壤,他难道是打算让吴国重蹈魏国的覆辙吗?这年孙权已六十八岁高龄,唯一的解释,或许也只能归咎于他晚年日益严重的老年痴呆了。

孙亮被立为太子后,吴国政坛经过十年腥风血雨后趋向于平静,不过就在第二年,孙权册立孙亮生母潘夫人为皇后,又引发出一桩祸事。

某天,潘皇后向中书令孙弘(陷害张休、顾谭、顾承、朱据的主谋)问道:“您能给我讲讲西汉吕后的故事吗?”

吕后在汉高祖刘邦驾崩后专权,引发西汉初年一系列政治动荡。潘皇后这个问题问得相当露骨。

孙弘听罢,心里一揪。

没过多久,潘皇后竟被几个宫女合谋刺杀了。宋元史学家胡三省对这件事提出质疑,潘氏位居皇后之尊,得孙权宠幸,政治前途不可限量,左右下人正该曲意逢迎,怎么可能会杀她?史书中记载,潘皇后性妒,曾陷害过多位嫔妃。有可能她遭到那些嫔妃的报复,但也不排除是某位重臣,抑或是孙鲁班、孙弘担心孙权死后无法制约潘皇后,防患于未然先下手为强。潘皇后的野心和暴毙都因太子孙亮年幼,这也算是“南鲁党争”之后的余震了。

淮南一叛:求生

自公元249年底令狐愚死后,扬州都督王淩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焦虑,起兵讨伐司马懿的计划已经开始部署,他的众多幕僚或多或少都有参与,人多口杂,这事难保不会败露,越拖延危险系数就越高。然而,要真的付诸实施,他得先得到扬州兵权才行。

公元251年初,南战区统帅——荆州都督王昶上疏请求伐吴。提议得到司马懿的鼎力支持。王昶兵指南荆州重镇江陵,虽然没有攻下来,却把江陵守将朱绩(吴国重臣朱然的儿子)打得惨败。而与此同时,吴国派兵十万在东线堂邑修筑涂塘(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五十公里处的滁州市一带)堵塞涂河,洪水将魏国淮南很多地区淹没。

眼看南线王昶出兵,东线又起了波澜,王淩抓住契机上奏朝廷,请求出兵讨伐吴国。只要朝廷一答应,王淩立刻就能拿到调动扬州军的兵权。

司马懿本来就怀疑王淩,自然不会给他兵权。他答复王淩道:“吴军已经把涂塘修建完成,这时候不宜出兵。”

王淩提议被否,他更加不安。是继续隐忍下去,还是拼死一搏?他前思后想,或许是迫切希望从恐惧中解脱的心理祟,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了。

拥立楚王曹彪为帝,中兴大魏!

可谈何容易?

王淩决定先联络附近州郡,尤其是离自己最近的兖州刺史黄华。近一年来,黄华已逐渐赢得王淩的信任。王淩暗想:只要黄华加入,下一步就可以联络妹夫雍凉都督郭淮和族弟荆州都督王昶这两个亲戚了。

那么说,黄华是否靠得住?王淩觉得似乎没必要去考虑这个问题了。事已至此,再无退路。他决定孤注一掷。

王淩派人给黄华发出信函。

负责传信的人名叫杨弘,他也参与谋反,对王淩的计划了如指掌。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断定王淩根本没有胜算,而自己见到黄华后又该如何应对?杨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飞马疾驰出寿春城,半日后,他见到了黄华。

“拜见刺史大人,下官受太尉之命前来……”杨弘恭敬地将信函递上。

黄华接过信,阅毕,神色骤变。

“杨弘,你知道这信里写的是什么吗?”

黄华凝视杨弘的双眼,在屋外,早已埋伏下数十名佩剑的侍卫,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将杨弘缉捕。

“下官知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潘彦明的小说《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潘彦明并收藏《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最新章节。
民国投机者
民国投机者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有时糊涂 全本 835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不吃葱花 连载 178万字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夜深 连载 255万字

风起1936
风起1936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陈氏刀客 连载 64万字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枯泽 连载 10万字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21 15: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