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叩潭》最新章节。
“那是李官人家的小娘子罢。”
淳德三年腊月廿七,歙州休宁长街上买年货的商贩较前几日已少了些许。城东三五个卖胶牙饧和干果蜜饯的小贩聚在一处,却没了前两日的歌叫,只在寒风中相互靠坐着取暖歇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有人望见了远处向这边走来的一位身负行囊的少年。
“哪位李家?”
“自然是墨务李家。”
“竟还有个这么标致的小娘子。儿女双全,王娘子真是好福气啊……”
说话之人的胳膊被坐在一旁的人拐了拐。
“嗐!那是兰待诏的女儿。”
“兰待诏?”
“……噢,大娘子的女儿啊!别说,这眉眼倒真随了她阿娘。如此清秀,平日怎么没听说过?”
有人斜睨了问话人一眼,仿佛听到了一个很蠢的问题。
“怎么,你觉着待诏能跟王员外的女儿比吗?不过是有几分姿色,早入李宅罢了。放尊敬讲,咱称她一声‘大娘子’,可她母家无人,有女无子,这关起门来的日子说不准谁比谁难过呢,何况是她女儿?”
“这么说来,我也有些日子没见过兰待诏了……”
“可我怎么记着李官人家还有个大郎呢,那不是兰待诏的儿子吗?”
“嗐,那还真不是!不过这事说起来就早喽……那大郎的阿娘死的早,待诏进门的时候他还小,虽说确是兰待诏将他亲手抚养长大,可养娘终究比不得亲娘哎。”
“兰待诏身子不好,这李小娘子应该是平日在家服侍她阿娘罢。”
“非也!这我晓得,李小娘子是和李大郎在歙县一道上书院呢。这不眼下岁末长假,应是现在才赶回来。”
“那怎么没见大郎?”
方才那问话人又被瞥了一眼。
“那李小官人现在可厉害呢,听说上月进了国子监,现在可是京城的人喽。”
“当真?”
“前阵子那李老太太都快乐成花了,四处讲了半月,你难道一点都没听说?”
“……”
不知是谁冷不丁发出一声冷笑。
“呵,我在那李宅边上呆了可有七八年,别人不知,我可是最清楚:别瞧这位李老太太现在晓得把她这长孙当成宝,之前不闻不问的,只知道抱着那李二郎‘乖孙,乖孙’地叫。依我看,要是没大娘子照顾着,这大郎能不能活过幼学还另说呢。”
那人语气似有些不屑。
“你且看着吧,没娘养没爹疼的这李小官人如今进了京,捡了高枝,怕是再也飞不回来喽……”
众人听闻一时噤声。片刻后,有人发出一声轻叹。
“唉,你说要是这大郎真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就好了。”
“你替人家可怜个什么劲。要我说,能进李宅就已经算她天大的福气了。”
“是啊,受些委屈算什么,不然现在还得在街上和咱几个一道卖年画呢!”
提至此处,众人哄笑一片。
朔风轻晃寒枝,将冰天雪地里的闹声揉碎,化作杂言片语吹散在空中,轻轻擦过李颸的耳边。
少年依旧面色清冷,不见波澜,心中一遍遍默念阿娘对她的教导,可风言在耳,眉头终是不可抑地微蹙起来。
径直路过那些商贩,李颸眼底如墨。
李氏祖上乃南唐制墨名家李廷珪的旁系,自廷珪墨名震天下后,各朝俱在歙州设墨务,祖辈大多俱在歙州各县负责贡墨事宜。李颸的父亲李况亦是如此。
行至家前,她立住脚,理了理衣衫,自角门进院。
李颸犹记得父亲升为休宁墨官,举家搬入祖宅时的那日。街坊邻里自四面八方前来道喜,李颸哪里懂得何为世故人情,拉着阿娘的衣袖满眼憧憬,只以为入了这宅门,往后的岁月便全然是那些人口中的好日子。
当贺喜的众人散去,在休宁的书院中,自己与哥哥的朋友倒是愈来愈多了。可不知为何,李颸却发现阿娘脸上的笑意日渐淡了下来,就连每日散学回家窗边执笔的身影也逐渐被沉思凝望所代。
直到王娘子嫁入李宅,成了她的少母,李颸心中的一切疑虑才有了答案。
那年夏末秋初之际,母亲执意让兄妹二人改去歙县的平松书院上学。李颸离开了这刚搬入未满一年的宅院,往后每岁归家的次数不过三两,迎接她的,除了日渐消瘦的阿娘,还有这愈发陌生的家。
翌年,家中新添弄璋之喜,少母诞下弟弟李晞。自那之后,李颸隐约间觉着似有些什么东西变得不一样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