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
匈奴国的踪迹,只有从国外的资料中找到蛛丝马迹。”
“依据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的说法,当时“这些从获胜的敌人面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转而向西方进军”的战略。他们先是长途奔袭到欧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带,接着又同这里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继续向西侵袭,直到兵临罗马城下,最终导致了这个古老帝国“在众多蛮族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一朝覆亡。”
“合理的推论是,匈奴人一路逃到了欧洲,三百多年后,匈奴人之王上帝之鞭阿提拉摧毁了罗马帝国的根基。”
原来窦宪这么牛逼
汉兵就是牛逼,比罗马军团厉害。
镜头前,楚望仙平稳的语气陡然一转,变得腾腾杀气。
“窦宪破匈奴第二年,汉和帝指窦宪预谋反,迫其自杀。”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收捕叠、磊、璜、举,皆下狱诛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路由长沙,逼瑰令自杀。”
“满纸皆是下狱诛,迫自杀,窦宪势力,诛杀的干干净净,连写下汉书的班固也被牵连诛杀。立下如此大功,结果隔年灭门,史书上更是轻描淡写。”
“你们知道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之事迹,却少有人知道窦宪做了何等惊天动地的大事。”
楚大仙,这个窦宪,又是炎帝一系的人吗
这又是炎黄两系内斗吗大仙,解释一下呗,你要是能解释清楚,我就服气。
“史书中,并无证据直推出窦宪是炎帝一系的人,但从史料之中,却可以反推出窦宪,应该是炎帝一系的人。”
镜头前,灵光照出了楚望仙的半张脸,他理了理思路,双眸变得深邃,开始说道:“窦是小姓,但汉朝,有三位窦太后,都曾掌握权力。”
“第一位窦太后,西汉孝文窦太后,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一直到汉武帝建元六年才去世。”
“若说窦漪房促成炎黄两系联合,从逻辑上也说的过去。汉武帝前期,是她在把握朝政。史书文景之治是汉之盛世,为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她死后,汉武帝时,炎黄两系起初合,但后期裂痕越来越大,直至巫蛊之祸几被扫除干净,最后是炎帝一系的霍光来收拾残局。”
“不过二十年后,霍光一家也被汉宣帝满门诛杀,牵连上千家族被灭,炎帝一系再被重创。”
“但甘露三年,汉宣帝纪念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列霍光为第一,并为了表示尊重,独独不写出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历史难窥全貌,汉宣帝知道霍光功绩,但又不得不杀光霍光一族,恐怕是因为此乃炎黄两系之争,也非一两人的意志可以左右。”
楚望仙整理思维,继续长篇累牍讲述着,对众人来说是陌生的历史。
“两百年后,第二位窦太后,东汉章德窦太后,是汉章帝皇后,汉和帝养母,更重要的是,他是灭亡匈奴之窦宪的妹妹。”
“要扫除匈奴,灭亡匈奴国,必须是炎黄合力。窦宪灭亡匈奴国,岂是轻而易举的但窦宪也难逃一亡,自此东汉国事每况愈下。”
“纵观西汉和东汉对外鼎盛之时,都是两位窦太后在位之时,这应是炎黄两系合之典范。”
长吐了一口气,楚望仙才说出最后结论。
“东汉窦宪死后,炎黄两系裂痕已深,但应该未有完全决裂。”
“又过七十年,第三位窦太后,汉恒帝皇后,又是窦姓,窦妙。”
“后汉书有记载:帝崩于德阳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永康元年,汉恒帝死,窦太后终于把持朝政。”
楚望仙话锋,如锋利长剑一转,“但这第三位窦太后把握朝政不足九月,后汉书又记载,中常侍曹节等诈称汉灵帝诏书诛杀大将军窦武,将窦妙迁居南宫云台,将窦妙的家属都被流放到比景。”
“这第三位窦太后仅仅执政九个月就完了”楚望仙眉头紧锁道。
历史真相实在太复杂,若要短短几句话讲述完,实在太难了。
“三代窦太后,执政一代比一代困难,黄帝一系吸取了教训,防范愈加严密”
“炎黄内讧,何其之易炎黄合,何其之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全民星海时代》《撞星》《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万亿军火之王》《天人图谱》【全本久久】《高武纪元》《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