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蒋检踏赶紧笑着应承道,”府判明鉴,无锡县会垒炉手艺的人不多,寻常人根本不会,只有下官和杨检踏会这也是下官发家的本钱,不传之秘。”
蒋检踏说着话,在最后的“不传之秘”四个字上咬的格外重。
方翰韬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本来还想问一问炉里面的耐火材料是怎么做的,这是炼钢炉的核心所在,他光看,哪里能看出炉子内的耐火材料是怎么做的?
方翰韬知道,炒钢的原理,是将生铁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搅拌脱碳,这其中需要的温度很高,炉内的耐火材料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不然就会承受不住高温,破烧裂。
具体要选择什么耐火材料,那就全看本地的地质情况,有的地方地质用铝土,有的是高岭土,每地所产俱不同。只有本地的铁匠在本地垒炉才清楚,一换地方就抓瞎。
但看着这蒋检踏的意思,这个关键成分是别想这么轻易从他嘴里问出来,这是人家吃饭的本事。
“那开工吧,我看看你们是怎么炒钢的。”方翰韬吩咐道。
底下的这些铁匠又看着蒋检踏,见他点头同意后,方才开始装料。
方翰韬在旁边看的十分认真,铁匠们先将木炭装入炉缸内,点着火,然后便推动风箱开始鼓风,使其燃烧起来,然后铁匠们便将准备好的生铁料也加入炉内,便把炉门堵住。
等到生铁烧红后,几个铁匠穿上牛皮袄,拿着大铁棒,开始炒拌。看着铁块烧得发白,蒋检踏一声令下,该用力搅了!”
铁匠们随即加大力度,过了一会,炉内的铁块便被搅拌的如同豆渣一般,再过了一会,又有一股液体流出,豆渣状态的钢粒成了粘糊形态。
方翰韬瞧得明白,这应该是生铁中的硅、磷、锰、硫和碳起氧化放热,因为杂质的熔点比较低,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可先熔解,因此在铁的半熔状态中就可以把其中大部分的杂质和碳除去,使它转变成为熟铁或钢。旁边的蒋检踏见状,看火候已到,便吩咐道,”差不多了。”
这些铁匠们便颇为熟练的将其搅拌成团块,使其形成一个个钢团,然后便从炉中钳出,拿到一边开始锻打。方朝韬注意到,这些铁匠锻打也是很有规律,先是轻打,快打,将钢团打成形状后,再重打,多打,最后将其打成结实的钢锭。
这一步应该把其中的渣子挤出,使钢的组织紧密细致。
最后蒋检踏下场检视了一番,指出几块打的不好的钢锭,让铁匠们把其放到锻铁炉中烧红,拿回来重新反复锻打。
大功告成。
整个过程持续的很长,张诜在炉边陪着,被热的满头大汗,根本熬不住,但看着方翰韬却看的津津有味,领导在这里,他也不好贸然溜号,只得硬挺着,心中暗暗腹诽这个方通判,哪里像个官员读书人的样子,就这还殿
试第三的神童呢?
亏章惇之前还在信里,给张诜吹嘘这个方翰韬如何了得,现在看来,分明就是一个小铁匠。但没办法,他现在被方翰韬拿捏住了,只好老老实实跟着这个小铁匠干。
明珠暗投啊,张诜心里暗暗自伤。
方翰韬不管旁边张诜怎么心里给自己加戏,他看完这炒钢的过程,绕着这个钢炉,边走心中边思索了起来。最后笑了起来,和蒋检踏说道。
“我看你们这炉子和这炒钢的手艺,确实不行,太落后了,如此粗率炼钢,质量是肯定不行吗,同样产量也上不来,至于成本呢,我看着你们耗费人工如此多,又用的木炭,也未必能下得去。难怪被人家苏州的灌钢法比了下去。”
方翰韬这番话,批评的很直接,旁边的杨检踏登时不乐意了,蒋检踏赶紧拉住,打圆场说道。
“府判见教的是,我这里炒钢,十斤生铁,只能产出一斤钢料,而且所费人工,如府判所见,起码要五个人劳作四天,要二十多工。况且所费木炭靡多,本钱确实居高不下。这也是之前县君和我等向苏州偷师之缘故,好在也有府判指点内中诀窍,后续我等便可废弃这炒钢旧法,改用灌钢新法来铁冶,定能获利无数。”
“不,不用苏州那边的法子。”方翰韬一句话,让在场的几人一愣。
“灌钢法耗费的人工更多,也需要有经验的好铁匠,咱们在这两点,是始终比不过人家苏州的,卷这个是没有用。况且现在要把产量提上去,咱们要用新的炼钢法子,就在这炒钢的基础上改进,筑高炉,大炉,不能用这炒钢小炉。再换用石炭,不用木炭。我看铁监那边不是堆着石炭吗,为何不用?”
方翰韬在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铁监另外一处,倒是有一处坍塌的高炉,样式比这大很多,有三层小楼那么高,角落里还堆放这石炭,只是长久都不用了。
蒋检踏和杨检踏听着方翰韬满嘴胡说八道,心里的火都上来了,强压这怒气。慑于方翰韬的通判身份,他们实在不敢说什么,要是换做别人,他们早就恶言相向,甚至都撸起袖子扇两巴掌。
叫你消遣洒家!说什么高炉大炉,什么石炭炼钢,简直是笑掉大牙。
杨检踏最终还是忍不住,出言反驳道,“府判,恕下官冒犯,府判所言高炉之法,徐州利国监那里,以前常常把冶炉砌造的很大,但奈何冶大善崩,前则罢鼓,导致官课不供,冶户多有破产,民不聊生,下官有许多徐州亲友就是如此遭遇。后来还是知州李宗咏亲自视之,改做小炉,方才功省而利倍。再说石炭,只能炼铁,炼钢无用,烧不起来不说,根本不下水,炼出的钢粗劣难用。此二者,本地铁监鲁铁匠当时不信邪,花巨资竖了大炉,还改用石炭,最后炉都塌了,耗费本钱无数,一点钢铁都没有炼出来。前车之鉴犹在,若是府判执迷不悟,那下官恕不奉陪,我们接着去钻研苏州那边的灌钢法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