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轻微的潺潺流水声,从大塘开了口子的方向传到这边。
安留月蹲在田埂上,眼睛盯着那片在月色下乌泱泱一片,根本看不清白天分化出阶梯口子的秧苗块,手里有一下没一下的拽着田埂上新长出来的草。
身旁坐着的王巧吃饭的动静不大,几乎是没有的。
“你要拔多久。”她在王巧放下碗的时候问她。
王巧一手拿着空碗,一手拿着筷子,慢慢嚼着嘴里的饭菜,说道:“不知道,我太慢了,也许要天快亮了才能跟上。”
“你嫁过来这几年,每年都是这样?”
王巧点头又摇头,“我以前在家没下过地,第一年我连拔秧都拔不动,还总是拔着拔着就坐在水里,永平嫌我丢人,把我头按在水里打,第二年就好多了,不过还是慢。”说到这,她叹了一口气,“我娘说,我姥爷也是慢,我们都随了我姥爷。”
“你没出嫁前是哪里人,怎么嫁到这边来的。”
“我不是本地的,前几年我老家遭了灾,我们一家人逃到了这,黄家用一袋米,换了我给黄永平做媳妇,黄家办了顿酒,请全村人来吃饭,我就成了黄家的人了。”
安留月注意到,她这次直呼黄永平的名字,她歪着头,并没打断王巧,静静听着她说话。
“我是外地人,田里活干不来,黄家村的人,都说黄永平换了个娘娘回来,黄永平他娘气得不行,总是撺掇黄永平打我。”
安留月等了一会,见王巧不说了,就问:“你一次都没还手吗?”
“还了啊,应该是第三次的时候,那天我干了什么,好像是喂猪的时候,把水瓢给掉在猪圈里,水瓢让猪给踩烂了,黄秋玲说我败家,拿鞋底打我脸,我就挡了一下,结果被她跟黄永平一块打。”
王巧说起这段往事时,语气很是平静,还是那副温温柔柔的样子。
安留月也不惊讶,她已经见识了黄秋玲和黄永平的德行,就算是王巧说错了一句话,有可能都会被黄永平打。
“你想过走吗?”安留月问。
黄秋玲摇头,“没有。”
“为什么?”安留月不解。
王巧把筷子搭在碗上放在身旁的田埂上,慢慢说道:“我娘走的时候说,女人都要熬,黄家人不一定是好的,可是只要勤快,肯干,我就有日子过。”
“我一开始不懂这个意思,不过去年,东头那个叫翠婶的,她婆婆瘫了以后,她每天出来的多了,我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可是黄秋玲那样子,得熬到什么时候。”
安留月明白王巧什么意思,意思是等黄秋玲老了,王巧就不用再过这样的日子。
道理她也懂,她娘在家说起往事,也说过是熬出来的。
何赛刚嫁过来的时候,她奶奶也是对何赛非打即骂。
不过他奶死的早,她甚至都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黄秋玲不一样,黄秋玲虽然天天喊这疼那疼,可精神头比谁都好,尤其是骂人的嗓门和脱鞋打人的样子,那鞋子舞得生风,胳膊抡起来可有力了。
安留月怀疑黄秋玲再活个二十年都没问题。
王巧淡淡笑了笑,“总能熬得过的。”
那可不一定。
她大姐不就没熬得过,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死了。
不过这话,安留月是不会说的,她在田边坐了会,又跟王巧聊了会就回去了。
黄家前后屋都灭了灯,她熟门熟路去了柴房,和衣睡下。
后半夜的时候,她听到黄家大门被打开,有很轻的脚步声。
她以为是王巧回来了,没在意,翻了个身继续睡。
哪知第二天她跟着下田的时候,发现王巧并没跟着一道。
到了田里一看,王巧已经在田里,并且她那一片划的秧苗,只剩一小溜。
她没有多想,只以为是王巧早上起得早,下田拔她那一份的秧苗。
这一天,王巧是跟安留月一起下田回家的。
王巧的精神看起来很好,她一路上还跟安留月说了不少话。
两人说说笑笑,回来以后一起做了饭,一天平安过去。
再有一天,黄家的秧苗就该能全部插,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微雨苗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