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故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世间多词人,词人多词句,院长怎么偏偏同我一样想起这句?”
一眼望不到头的青石阶上,姜溯霜转身,笑望着几步台阶之下的程隽安。
“我生于京城,长于京城,不曾去过其他州府。幼时第一次读这首词,我便被其中描写的杭州风光所吸引。不论其诗中意义如何,后人又如何评价,我都想亲眼去看看。”程隽安眉宇间藏着几分愁绪。
京城太小,沿着皇城到外城不过几十里,却有九衢三市,接袂成帷;京城也太大,多的是波谲云诡,人心难测。
程隽安哪个都不喜欢。
“姜姑娘呢?是因为喜欢柳七的词吗?”
“啊?”姜溯霜连忙摇头,“不是,只是忽然想起罢了。”
她能为什么,不就是因为高中必背古诗词64篇吗!
程隽安抬脚上了两个台阶,跟姜溯霜并肩而行,两个人中间一直错落相隔一个手掌的距离。
小路蜿蜒,其他三人早已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姜溯霜又同程隽安聊了些其他事情,程隽安却仍是有些愁眉苦脸的。
“院长近日有烦心事?”姜溯霜一贯直言直语。
程隽安叹了口气,“家母虽仙逝,但我与母亲那边的亲戚仍往来密切。昨日我回府上时收到了舅舅的信,说想送表弟来书院读书。”
“舅舅在边关守城已久,数十年未回京城,上次见面还是我年幼时。信中说表弟性子顽劣,在边关草原上跑久了,性子如同野马一般,极难管教。”
“舅舅想将表弟放在书院中,约束约束他的性子。”
姜溯霜笑出声,“就为这事儿?”
“我怕教导不好他,白白辜负了舅舅期待。”
“你何时这般畏手畏脚了?”姜溯霜忽然站定,“是因为近日京中的流言吗?”
“你竟知道?”程隽安诧异。
“大晏二十五年的状元,皇帝亲封的‘大晏第一才子’,原本可以进翰林,入六部,前途无量,怎么如今却悄无声息了?”
程隽安眼中的惊诧愈发浓烈:“你……”
“还有,听说你状元游街那天,京城中不少姑娘都给你砸手绢儿了,你收了谁的?是工部尚书的侄女还是吏部侍郎的小女儿?听说有位姑娘因为久久听不到你的消息,还害了相思病,你晓得吗?”
眼看姜溯霜越说越离谱,程隽安慌了神,恨不得对天发誓证明自己的清白:“我谁的手绢都没收!不管是这家的侄女还是那家的小女儿,还是什么姑娘,我一个都不认识!”
“哦,是吗?”姜溯霜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张被折了好几次的纸,“京中小报上就这么说的。”
“这小报是民间百姓娱乐所作,你切莫当真!”程隽安急道。
“你既然知道是民间百姓杜撰,怎么还耿耿于怀呢?”姜溯霜一双黑色的眸子定定看着他。
程隽安忽然冷静下来,半晌,才喃喃道:“是啊,既然知道是杜撰,我还在意什么……”
可他有时却不得不去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