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晋恭帝司马德文
《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建康城的宫墙总带着湿漉漉的青苔味,就像我们司马家的气数,黏腻又挥之不去。我出生的永和十年春末,父皇在显阳殿抱着我转圈时,殿外的梧桐叶正滴着谷雨。乳娘说那天的雨帘子把飞檐上的脊兽都浇透了,可父皇偏说我眉眼像祖父简文帝——这话后来成了宫中禁忌,毕竟祖父在位八个月就被桓温逼着让了玉玺。生在司马家,长得像祖宗反倒成了催命符。
七岁那年跟着兄长德宗进崇文馆,太傅教《千字文》的声音活像庙里敲木鱼。我盯着兄长握笔的手,他总把墨汁甩到绢帛外头,临的《急就章》活像蜘蛛爬。有次他忽然指着铜雀灯问我:"德文,烛泪像不像糖霜?"我看着他被烫出泡的手指,突然明白母后为何总在夜半叹气。后来太极殿的龙椅硌得他坐立不安,群臣山呼万岁时,他数屏风上仙鹤的样子,倒比批奏折时清醒得多。
元兴二年腊月的事我记得格外清楚。桓玄的叛军踏破朱雀门时,我正躲在太液池的假山洞里。池面被马蹄震得直颤,锦鲤疯了似的往荷叶底下钻。尚书令王谧的白胡子沾了血,桓玄的剑尖抵着他喉头:"听说你会观星?"老头儿脖颈喷出的血雾溅了三尺远,把汉白玉台阶染得活像打翻的胭脂盒。那夜我蜷在母后膝头,她衣襟上的沉香味混着血腥气,说话时胸腔嗡嗡震着:"德文,记住这味道,这是我们司马家最后的体面。"
刘裕第一次让我脊背发凉,是义熙三年在长乐宫西廊。那日我抱着新得的《战国策》抄本路过,听见这位北府军出身的武夫正在训人:"尔等吃着佃户血汗,可知稻穗要弯腰才能割?"被他呵斥的琅琊王氏子弟涨红了脸,草鞋上的泥印子踩在金砖上格外刺眼。后来广固城破的战报传来,捷报里夹着的阵亡名单足有三指厚,刘裕却把南燕皇族的头颅装在木匣里,当作重阳节贺礼送进宫中。
安帝义熙十四年的冬天冷得邪乎。兄长咽气那晚,我跪在式乾殿的青石地上,寒气顺着膝盖往骨髓里钻。张太监端着杏酪羹的手抖得像风中秋叶,银匙碰碗的脆响里,兄长忽然指着梁上的藻井笑:"看,金龙在吐珠子..."话没说完就栽倒在龙纹凭几上,七窍渗出的黑血把十二章纹衮服染得斑驳。帘外王韶之的佩刀映着烛火,刀鞘上的血槽让我想起桓玄杀人那天的台阶。
登基大典那日的雨丝缠着冕旒往下坠,十二串玉珠子打得额头生疼。刘裕立在丹墀下头,玄色朝服绣着日月星辰,倒比我的龙袍更像天子行头。太祝捧着玉璧祭天时,狂风突然卷走半幅仪仗,那块价值连城的苍璧"咔"地裂成两半。我转头正撞上刘裕的眼神,他摩挲着腰间玉具剑的剑格,嘴角那抹笑活像饿狼见着瘸腿鹿。礼部尚书王准之的圆场打得漂亮,说什么"天裂示新",可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这新天早姓了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十九世纪女裁缝》《被迫成为站姐后[娱乐圈]》《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维持女配的尊严》《山海提灯》《我真没想离婚后带球跑》《被首座抛弃之后》【小紫书】
然诺12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然诺1213的小说《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然诺1213并收藏《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