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人儿精》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如果不是在隔音效果不佳的石库门前楼里,金溥佑恨不得仰天长啸,困扰自己那么长时间的问题,竟然就这么解决了,真正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时间他有些失神。
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回忆起曹默章下午说的那些话来,是的,京城和上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前者历史悠久到处是文物古迹,随便走进条胡同,没准就路过曾经的王府,同样烧香时跪过的蒲团,没准也是某个政府高官用过的,让人觉得文化富集之余,也会平添压力,京城人们最喜欢讲的是规矩,是传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套路来,非如此便会被讥笑为乡巴佬。
金溥佑并不喜欢这沉重到近乎凝固的气氛,这也是他毅然离开京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的,他已经是行业顶尖的人物,有资格去给别人制定规则,可他不愿意,他内心深处隐约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但他没有反抗的能力,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与其说是离开,不如讲是逃离。
上海则没有让他失望,全新的城市全新的气氛,虽然乱七八糟甚至到乌烟瘴气,可正是这勃勃生机,让他轻松,这个城市不讲求所谓的规矩,传统,最看重的是实用,只要把事情解决了,便是优秀。
以这种非常上海的方式解决了面团颜色问题,甚至之前的防腐等也是如此,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丝滑顺畅,完全没有所谓的“规矩”、“祖师爷的做法”“老祖宗的道理”,有的只是简洁扼要的思考过程,以及科学经济的解决方案。
反复思考后,金溥佑觉得眼前打开一扇天窗,原来做事情是可以这样简单的。
这果然是上海啊。
上青天,并不是一个顺口溜,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当然,上海也不是个随随便便就能混下去的城市,之后的两个多月里,虽然金溥佑将新配方的面团儿使唤的得心应手,可买卖上依然没有太大起色,一个月也就30多块钱的买卖。
在小买卖人中算是很好的了,眼下他过的日子说小康也不为过。
但这不是金溥佑的目标,既然在北京城能是年纪轻轻就做到行业顶尖,那在上海同样也应该能做到。
眼下的问题就是……做不到……
不过来上海一年多了,对这个城市也不再陌生,他觉得老守在提篮桥也不是个办法,在北京时白塔寺隆福寺土地庙几个庙会轮着来,既能接触更多的客人,也能见到更多的同行,那现在也去跑跑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孔凡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