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 去了袁大郎,还…… (第1/2页)
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大宋第一女花商(种田)》最新章节。
袁澄回家,又送过两回信,约顾观月去跑马场,只不巧都没凑上。
进入十月,花满蹊仍有不少事需要操心。
花儿慢慢开得慢了,只有月季、三角梅、晚菊晚桂之类,山茶还攒着骨朵,梅花也要过些日子,不过近几个月陆续晒制了一些干花、枸杞子等,需要卖掉。
顾观月简单一想,找人配了木制盒子,烧了琉璃瓶,都打上顾氏花满蹊的标记,将干花一装,看上去就是一样精细别致的礼物,寄存在杂货店、茶店和客馆内售卖起来。这也不多,并不经卖,不过标记一打出去,着实赚了些关注,尤其客馆内往来的客商,往家中带伴手礼时都愿意随手带一花茶礼盒。
这一年一切刚起步,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功,只有细水长流的积累。万事齐备,明年就可发力了。
孔胜看顾观月来花圃,也提醒她:“咱们这里,一则明年百花宴上需要做些准备,也好崭露头角,二则恐怕明年一旦起势,花行会那边会有动,小娘子也当有所准备。”
顾观月在花满蹊北山下议事厅内,靠炭炉坐着,将两支百合香隔着熏笼扔进炉内,静待香烟儿腾起,便安慰孔胜:“师傅不急,兵来将挡而已,我已经有了些主意。倒是最近花开得愈少,师傅可想过做个暖房,咱们也错着时令养些花儿。”
孔胜做了些功课,正好对她说:“暖房的事近日就办。近日为着花少的缘故,连货郎都不爱串动了,只因他们到各处,都收不上花来。因此我与左近十几个小些的花农说定了,他们有季季红、秋水仙、冬青果等,都可运到咱们这里,咱们帮着集在一起,货郎也愿意来。”
顾观月笑道:“师傅这法子好,与人联合,大家都获益。”
两人又细细商量了建暖房的事,再看一遍九月嫁接的一批野菊花,顾观月还算了一回账,才起身回家。
除时鸣外,她身边又新跟了一个会做账的侍女,名叫静春的,主仆三人出了花满蹊篱门,时鸣驾车,往牌坊村驶去。
却说张娘子,这日正在家中闲坐,忽然听到有人拍门,何嫂子开门看,赫然是个头扎黄巾的媒人,二人忙让媒人屋里坐了,烹茶端果,又问来意。
来的是宝应县里有些薄名的李官媒,头扎黄巾,身穿紫棠色交襟半长绸衫,鬓边一朵石榴花,系着一条酱色合欢裙,生的富态可亲。
她是县衙正式挂号的,多替县里有头脸的两家结亲时做个中间人,也替县衙办些小事,养着一家老小都在宝应县南门内安了家。
这趟差使,李官媒实在并不想接,奈何请托她的人与她是常年的交情,只得勉强走这一趟。听得张娘子柔声细语问她来意,把想了几天的说辞讲出口:“娶妻之如何,匪媒不得。我是咱县里李官媒,来告诉娘子一件好事,与娘子家小娘子说一门亲事,赚娘子一注谢媒钱。”
于是将男方条件一一讲来,说的是扬州城里一个专门制墨的朱姓富户,专给文房铺子供墨,周围几个县里,凡卖文房的十有八九都卖他家的墨,几代下来积了厚厚的财富,如今长房唯一的男丁要说亲,嫁过去就是宗妇,承家继业,说不尽的富贵。这朱大郎又只有两个嫡亲的妹妹,再没有人与他分家产。
张娘子好生诧异,小门小户说亲,都是亲戚朋友当中人,图的是知根知底,并不请官媒。这制墨的朱家,她不曾打过交道,无尽财富,又远在扬州城,怎地今日来说亲。
便问到:“这朱家却没听过。李官媒实话与我说,他家大郎可是有什么不妥当?”
李媒婆只得实话实说:“倒有两样不好处,也算不上大毛病。朱大郎前头娘子给他留了一个小闺女,如今才得八岁。再者呢,他有一样毛病儿,胎里带来的,耳朵有些背晦。依我说呢,这都不耽误实惠,依旧是门好亲。”
张娘子就沉了脸,忍气同她说:“您老人家这亲说的,却不大妥当,小女今年不到双十,虽说如今归家,却不是她的错处,她识文断字善经营,颇有才名,怎能再嫁个不全乎的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大宋第一女花商(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醉眼观澜的小说《大宋第一女花商(种田)》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眼观澜并收藏《大宋第一女花商(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