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斯见黎中举…… (第1/2页)
醉眼观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月中,宋熹自汴京出发,一路逶迤向南,很快到了扬州境。袁澄北上二百里迎接师傅,开始伴他游历。
宋熹,正式受封领俸禄的采风使,职责包括去各地采集歌谣、观察民风、窥察吏治、记录风物等。这个职使,大都算不得官,宋熹本人却是原本就有从七品官身,只没有领实职,他于官场诸事并不关心,最喜记录各地地貌、风土、人情。
袁澄曾于十四岁到十六岁间,追随他到陕西路、秦凤路等四路九十三州游历采风。因他那时总不肯静心读书,袁父便将他交托给老友去行万里路,指望儿子在外面吃了苦头,回家能安心读书做学问。
岂料袁澄如鱼得水,似鸟投林,仿佛生就做此事的,每日与宋熹风餐露宿,丝毫不觉得辛苦。每至一地,安排住宿、打理饭食、雇佣向导、规划路线等事,皆不用宋熹操心,连宋熹手稿都由他帮助整理,无一丝错漏。更难得与宋熹投脾气,对当地风俗、美食、好物,充满了兴致,与他一起,总能发现更多妙处,结交更多朋友。
宋熹致信袁父:“你常说大郎放诞,我却说他豁达。与大郎相处少烦忧,可多活十年矣。世间正道,非止读书做官一途,让他试试别的路吧。”
自此袁父放弃了让袁澄“上进”的心。
宋熹此次出行,说来好笑,起因是为一个“吃”字。
有天他被人宴请,吃了一顿带沙洗手蟹、嚼不动的江瑶柱,还要听众人恭维“宴资丰饶”,大感腻味,不由想起东南几路尤其沿海的美食,这想法一经生出,就日日放不下了,想方设法向着上头请了二三百两银子,托借重修《风物志》,他奔着东南就来了。
袁澄由此再次侍奉师傅远行,于四月底告别了母亲、顾观月等人,出门去了。
朱娘子城外烟柳青青的路口送儿子,见儿子总是回头张望,她告别之后有意又换了条路绕回来,便见着那传闻已久的顾小娘子乘马车而来,下车后两人不知说了什么,她便投在儿子怀里。过一刻钟,儿子依依不舍才走了,马儿跑了几十丈又调回来,下马又抱着她,因有各人的陪同在侧,两人就那样收敛着,还是隔着老远透着酸味。
她老人家半像对着柘枝,半像自言自语:“就这样难舍难分,比跟我老婆子亲多了,大郎何曾和谁这般积黏过。眼见是不大能分开了。”
柘枝正欲寻机会劝她,就忙说:“是,大郎待顾小娘子确实不同,此次竟像是为着她、为着宜慧小娘子的事避走的。娘子也别担心大郎待她比待您亲,约莫少年人遇上个合心意的,都是这样,娶回家来反好了。”
朱娘子也听到心里一些,叫着柘枝回去,边走便说:“你还是个没成婚的小娘子呢,就知道这些了?过年,也给你说门亲。”
主仆说着话,马车哒哒驶回城内。
袁澄自走后,五日两封信,一寄往城内袁府,一寄往城外花满蹊,已来了两封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大宋第一女花商(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醉眼观澜的小说《大宋第一女花商(种田)》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眼观澜并收藏《大宋第一女花商(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