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日,姜蓉在后院安心养胎,崔恒在前衙办理公事。
等崔恒接手那一堆公务后,他才知道,自己到底接了个多大的烂摊子。
庆州本不该是这样贫穷,但是连年战乱,国土面积不断被外族蚕食,到现在庆州已经成了三国交界的领土。
若是各国关系友好,彼此互通有无,那这种边关城池还有富庶的机会。
可是现在三国之间的关系微妙又复杂,官府便下令逐渐抑制边贸,主要靠百姓务农收取赋税。
这也是为何,庆州除了一些军防设施高大,城池内几乎再无繁华建筑的原因。
实在是太穷了。
崔恒看着账簿,再次发出无奈的感慨。
庆州气候恶劣,民生凋敝,这样的条件,要如何才能繁华起来?也难怪前任知县待了三年,连县衙破了的屋子都不愿意去修。
其实除了看看账簿,前衙也没几个百姓来告状的,崔恒在上值时经常无事可做。
在休息的时间,他就跑到后衙去探望姜蓉。住在这里唯有个好处,那就是离家近,上下值不用再在路上奔波。
姜蓉待在家中其实也很是清闲,她离开汴京时,本想邀请李夫子同往,但夫子说她年纪大了,不想再四处奔波。
姜蓉只能遵从夫子心意,请她继续住在崔家。
李夫子婉拒了姜蓉的提议,她称自己在外教习多年,常年困囿于后宅,早已不知外面的世界是何模样。
她打算趁自己精力尚存,去四处游历一番,也好见识一番广阔的天地。
忆及夫子,姜蓉便又想起了好友凌枫,她心中很是羡慕她们的自在,她现在万千琐事缠身,也不知何时才有机会出去看看。
崔恒回来的时候,姜蓉正心血来潮,在给孩子做贴身小衣。
小衣上的花纹是一只憨态可掬的老虎幼崽,通身花纹精致对称,模样身形似小猫般可爱。
姜蓉看着都爱到了心里。
等崔恒一进来,见到的便是她满目柔情,望着手中小衣的情景。
这感觉真的不一样了,崔恒心想,以前他虽也知她会刺绣,会读书,会一些乐器。可是那时候他只觉得,这是她应当会的。
但现在,他看见她满心欢喜地给孩子绣衣服的模样,他心中也终于有了将为人父的真实感,连带着在县衙因公务心生的不满也被姜蓉身上散发的温柔的气韵所平复。
“夫人。”他轻轻喊道。
“夫君,你回来了?”
崔恒点点头,坐到她身边问道:“孩子今天乖不乖?”
姜蓉笑着放下针线:“今儿还算乖巧,让我吃了一碗饭。”
说起这个,崔恒也有些愧疚:“你最近身子弱,可要注意多歇息,莫要累坏身体。再有什么想吃的,我替你去寻。”
姜蓉现在的胃口古怪得很,一会想吃酸的小菜,一会想吃咸的,一会又想吃甜甜的果子,连她自己都摸不准自己等会要吃什么。
她取出一本书递给崔恒:“现在不知想吃什么,但孩儿说她想听爹给她念念书。”
崔恒接过书册,怔忪半晌后方轻声回应:“也好,让他早些读点书也好。”
于是,崔恒略一清嗓,便用他那清朗的嗓音读起书中的故事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1]
崔恒越读越奇怪,忽然,他抬头望了一眼姜蓉,就见她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
“如何?”她笑问道。
崔恒轻轻放下书,叹了一句:“夫人可真是有颗七窍玲珑心。”
说罢,他便匆匆朝姜蓉告别,往前衙赶去。
这段时间,崔恒因为前衙的事经常苦恼,姜蓉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以她当了那么多年底层百姓的经验来看,庆州城里,这水,不比汴京浅。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纠纷,而作为定纷止争的官衙,这样冷清绝对不正常。
无论这背后的原因是何,总归是百姓已经不再信任官衙。当今之计,最重要的自然是树立衙门在百姓心中的公信。
以庆州现在的年景,那五文一次的进城费用,怕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想来许多苦主连进城报官的钱都出不起。
姜蓉只能偶尔提提自己的想法,具体如何行事,就得崔恒自己去考量了。
毕竟她现在气血亏损,便是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
也幸好翠竹和小兰两人还算应手,平日跟着她在厨房里混,现在给她熬的补品,也算是有模有样了。
要不然天天喝白粥,她真怕自己要被吸成人干。
崔恒回到前衙,他找了一张纸,迅速在纸上提笔写字,梳理起脉络来。
他夫人这一提醒,着实让他豁然开朗。
养胎的日子并不轻松,姜蓉虽然没什么事做,但她比之前更不舒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贤妇不闲》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