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贤妇不闲》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劝课农桑,平决狱讼,是崔恒作为知县的本职。
厨神大赛后,虽然庆州街上的人多了起来,但衙门门口依旧门可罗雀。
见大人发愁,崔恒身边有人提议找几个人演一出戏,好让民众知晓官衙并无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崔恒思虑一番后,觉得这终归不是正道,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痛处,便拒绝了这个提议。
现在已经开春,崔恒只能将更多精力倾注在农桑之事上。
眼见着崔恒在衙门的时间越来越少,其他人只当他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已经殆尽,开始厌烦偷懒了起来。
前几任的知县大人也差不多是这个德行,刚开始有的人还斗志昂扬,一到后边,不照样醉生梦死了?
曹县尉心中不屑地嗤笑,等这三年任期一过,谁还认识谁?
看到这知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样,他心中对崔恒的怀疑也逐渐消散。
他小舅子前段时间莫名其妙被人套着麻袋打了一顿,现在还在卧床养伤。
在这庆州城,谁敢不给他面子?
他本有些怀疑这新来的愣头青,但观察他这么久,他也没发现有何异常。
他找来找去始终找不到那幕后黑手,只得瞎编了个理由来哄骗家中的爱妾。
为了打探这庆州百姓的真实情况,这日晚间崔恒回到家中与姜蓉道别。
次日凌晨,他便匆匆带着常临几人消失在薄薄晨雾当中。
几人乔装打扮一番后来到车马行,赁了一辆驴车,晃晃悠悠朝城外而去。
崔恒选的这个村,离庆州城有大几十里路,他们越走,越觉得苍凉。
这样贫瘠的土地,农人是如何在这里务农为生的呢?
好不容易寻到一个村落,他们也终于看到了平整些的田地。
几人咬着烧饼垫肚子,想要找个借口同那田间劳作的老农搭话。
姜蓉的肚子也已经满了三月,等大夫过来把脉,道了句一切皆好后,她心中稍安。
等胎一稳,她便萌生出了出去走走的想法。
庆州城内就一条主街,以主街为中心,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设一些坊市,零散分散着一些酒肆,脚店之类的铺子。
何厨娘既会当地土话,又会汴京官话,这让姜蓉沟通起来顺畅许多。
有了何厨娘的相陪和介绍,她才知道,虽然庆州这边土壤贫瘠,但是因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却盛产好几种蜜瓜和香料。
“哦?可是我在城中却并未看到有卖这些的铺子?”
“夫人。”何厨娘笑道:“庆州城内,谁没几个乡下亲戚,他们若是在夏季想吃那蜜瓜与甜瓜,都有人送来。便是没有亲戚,自个去乡下买,也能便宜拖上一车。”
姜蓉点点头,商人逐利,这般情况下自然是获利微薄,没人愿做。
“那就没有人拖到临近城池去卖吗?”
“晋州就有,只是价格比庆州贵上不少。”
瓜果在路途中损耗又大,确实不太划算。
若是她在汴京吃过的那种蜜瓜,那她今年夏天倒要尝尝,这新鲜成熟的瓜果到底是如何脆甜多汁。
等尝过味道,她再决定要不要做这贩瓜生意。
至于香料,倒好储存,她寻时间去看看情况。
姜蓉没成想,崔恒还未回来,他的奶嬷嬷便带着大包小包从汴京赶来了。
一见到姜蓉,她便笑得慈爱:“少夫人莫折煞老奴了,承蒙郎君看得起。”
说罢,她又敲了敲脑袋,“该称夫人了,我这个脑袋。夫人莫要见怪。”
“嬷嬷哪里的话,你将夫君带大,如今,他的孩儿也仰仗你帮助了。”
“这都是老奴应当做的。”随即她轻轻叹了口气:“要是老夫人知道郎君也要当爹了,该多开心啊。”
她擦了擦眼角的泪,带着鼻音对姜蓉愧笑:“一时伤感了,现在都是好日子,老婆子不说那些伤心事。”
姜蓉拉住她的手,劝慰道:“嬷嬷不必见外,说起去世的婆母,大家都是交口称赞,只可惜,我没有这个缘分见她老人家一面。”
周嬷嬷哎了一声,回握住姜蓉的手:“老夫人在天之灵,知道您的心意,便足矣。她一向待人和善,想来很是喜欢您。”
在一个人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身边的人也会在记忆中不断美化她的存在。
崔恒母亲王氏的存在就是如此,传言她品性温柔善良,但那些温柔,只在她面对老侯爷时才吝啬展现出来。
面对崔恒,她唯一的儿子,她却是又爱又严厉。
她与老侯爷的婚姻,说起来还曾经是一桩美谈。才子佳人在皇觉寺的桃花树下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在崔恒外祖王朝安的极力反对下,一向乖顺的王氏却异常坚定的选择嫁入崔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望云临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