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贤妇不闲》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接下来几日,姜蓉继续在城中布施,除了清虚观的粥棚,她在城西也另外设了一个点。
这笔钱,最开始是她自己出,后面和崔恒商量这些孩子的去向,崔恒开口让她用崔家的钱。
姜蓉也没拒绝,崔家分散在各地的铺子这样多,随便一两家的盈余就够这些人吃上好多天了。
她这也权当劫富济贫,为昭哥儿积积德了。
许多家中没有余粮的百姓听闻了知县夫人布施的消息,他们步行数十里路走到城郊,来换取这勉强够一日饱腹的粮食。
随着来领取布施粥饼的百姓越来越多,坊间对知县夫人赞誉更甚,纷纷夸赞她与崔恒是一对贤伉俪。
其他官眷见状,也学着姜蓉的样子加入布施的队伍中。
姜蓉对此并不在意,左右她们要的只是名声,只要百姓能得到好处,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姜蓉这几日忙得脚不着地,便是收到汴京传来贺任成亲的消息,她也只是怔了几息,随即又投入到眼前的事务当中。
无论他是何原因娶上秋娘,与她已经没有关系了。
两人自从婚约解除后,就早已缘尽,本就不应再有交集。各自婚嫁,相面当做不相识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不,应该说,他们俩的缘分,在上一世他另娶之后便断了。
贺任终于还是娶到了那位柏家的秋娘,但她姜蓉,却不再是前世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成婚了就好,成婚了,她才好动手。
姜蓉望着南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当庆州城中沉浸在即将过年的喜悦中时,城里城外的粥棚里也别有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腊月廿七这日,姜蓉正在清虚观外施粥,意外就这样突然来临。
“土匪来了,快跑啊!”
远处有人一边跑,一边挥手。
因着风大,他的声音并未被大家听到。
等隔得近了,众人才反应过来,今年的贼匪,终究是到了。
粥棚顿时乱成一团,锅碗瓢盆撞翻在地,人群往四处散去。
这些贼匪年年都来,应对他们,边关的百姓们也早已摸索出一套生存法则。
若是往城中跑,有城内守卫在。
若是往城外跑,能够快速找到避身之处,也不失为一条生路。
这些贼匪来去匆匆,所求不过求财,像他们这样的穷人,一般情况是不屑于掠夺的,除非。
除非,他们为了达成某些目的,恶意制造杀戮。
姜蓉见状,喊上剩下呆住的人,一起往观中躲去。
“大家快进来,门要关了。”
姜蓉摸了摸佩在心口的项链,有条不紊地组织大家撤离。
“夫人,您快进去吧,外面危险。”翠兰看着那些疯狂涌进观内的人群,有些为主子不平。那些人一个个头都不回地往里跑,主子却带人留在这里垫后。
等人都躲进观中,姜蓉这才吩咐大家赶紧将门堵住,再喊上几人搬了一些厚重的物件堵住门口。
这座道观有一面靠山,这位置虽有风险,但在紧急时也是一条生路。有那识路的已经往山上躲去,不识路的便能在观内乱窜。
也不知这次来袭的是哪里的匪贼,姜蓉摸了一把香灰在自己脸上,与众人一起躲进厢房。
她的心突然怦怦跳,紧张得都快跳了出来,姜蓉按住心口,越是这种时候她越是要冷静。
刚刚发的信号,也不知崔恒注意没有。
她抬头看了眼外面的天,黑云弥漫,沙土飞扬,一片灰蒙,看得人心中压抑又憋闷。
饶是大家搬了很多厚重的桌椅石块堵住大门,但随着一声声剧烈的撞击,大门发出厚重的闷声,两边的门框也开始淅淅沥沥掉落泥沙。
撑不了多久了,众人相视一眼,纷纷往里撤去。
很快,一群凶神恶煞的蒙面大汉闯了进来。
见观内空无一人,他们在外面开始打砸香炉、祭台和一些石制摆件,众人只听见不时传来阵阵轰隆碎响,就知道又有东西遭殃,厢房里的气氛愈发沉闷。
那些贼匪跨过牌楼和山门,走到厢房一间间房搜寻起来。
众人也明白自己逃不掉了,一个个垂头丧气,躲在角落不想说话,等待着噩梦的来临。
道观里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很多人一抬头看见贼匪手中的长刀,并不敢反抗。
很快,被找出来的人被捆在院中扔作一团。
一阵阵哎呦声响起,许多人害怕地抖了起来,他们不敢开门,也就不知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等蒙面的两个贼匪来到姜蓉所在的厢房,许多人悬着的心还是死了。
一贼匪扫了一眼,看这儿男女老少都有。他便知晓这里面都不是道观中人,他们要找的人很可能就在其中。
贼匪们本就决定速战速决,只要找出那个金饽饽,他们后半辈子就尽享荣华富贵了。
至于这剩下这些宋国贱民大都穿着普通,估计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于是一人转身将同伙喊来,另一人则在房中之人脸上仔细搜寻打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望云临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