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临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汴京,崔家。
“糊涂啊糊涂!”一位耄耋老者直戳拐杖,恨铁不成钢地哀叹。
“修年是我们的长房嫡子,怎能娶那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女人。”
“青州的崔琦玉和陈家姑母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她们两人联手要你娶的?”
“我要去问清楚!”崔三叔气得胡子直吹,被身后的人奋力拦住。
“哎哎哎,三叔,冷静下。”
一时间堂内乱成一团,崔恒见状,只得出声调停。
“各位叔伯长辈,请听修年一言。”崔恒一撩长袍,从容俯首,行跪拜大礼。
“修年娶姜氏女已是既定之事,还请各位长辈勿要为此动怒伤怀。”他认错态度虽好,但嘴上却不松口。
且不提崔恒那边是如何艰难规劝族中长辈,自婚事确定后,姜蓉在青州的小日子倒过得很是潇洒。
另一边,青州,卢府。
在身体稍微康复些后,姜蓉就恢复了以往的作息,继续跟着夫子读书,日子就这样细水长流地过着。
这一日,她正与崔氏在讨论她新开绣作上的针法和颜色,翠菱来报,崔恒来信。
这人竟写了两封书信,一封给姑母崔氏,一封给姜蓉。
“看来,这块榆木疙瘩也要开窍了。”崔氏笑着打趣两人。
开窍?姜蓉不觉得,但这也不妨碍她佯装羞赧。
果然,等她回房打开信封,不过是一封日常问候的来信。这人在信中一板一眼同她问好,末尾,再提上一句他已在筹备聘礼,不日将返回青州纳征。
姜蓉与他本就没甚感情,能得他一封信已经算是难得,她又怎会奢求更多。
至于那位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继婆母罗氏,她姜蓉也不怕。再难,她也要遇山开路,逢水架桥。
她一定要在汴京站稳脚跟,一雪前世耻辱!
只要一想到她可以去到汴京,姜蓉便觉得整个世界阳光都明媚了三分。
她终于有了机会守株待兔,这一次,她倒要看看,那些人还会出一些什么招数。
虽然没能亲自去前世那滑坡附近查探,但姜蓉觉得她已经得到了新的线索。
这件事很有可能与崔恒他们来青州的目的有关,要不然他好好的,为何要改名换姓潜入青州。
还有他那同年,一般人岂能随意调遣那么多装备精良的士兵,还能绕过知州封锁不眠山?
这一切很明显地昭示了不眠山上藏着个大秘密。至于是什么秘密,姜蓉想,估摸就是朝中之事。
而崔恒,甚至高勘,都曾参与其中。
她想,婚后她慢慢磨,滴水穿石,有朝一日总能取得崔恒信任,届时她便可以从他那边打听到消息。
若她爹娘是因为发现这个秘密被人灭口,那她只需知道这幕后主谋,便能顺藤摸瓜找出她的仇家。
在难得的休沐日,姜蓉去到刘家拜访刘凌枫。
刘凌枫父母已然不再逼她相看,她最近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人也恢复了活泼本性。见她精神饱满,姜蓉也松一口气。
两人也在闲暇时共赴了几场宴会,也因此,她俩最近新结交了一位好友陈馥。
陈馥这人,性格豪迈,行事作风称得上一句英姿飒爽,女中豪杰。她自幼跟着爹娘在边关长大,近日才举家搬至青州。姜蓉与她一见如故,再拉上刘凌枫,三人很快便打得火热。
没多久,姜蓉便在陈馥的指点下学会了骑马,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
能够跨着高头大马,在山野之间自由驰骋,来去如风,姜蓉只觉心中郁气都散去许多。
她听陈馥讲若是在边关骑马,更是舒爽。她也不禁幻想,陈馥口中那漠漠黄沙,辽阔苍凉的边关,到底是何等壮阔。
崔恒这人,果然守信,没过多久,他就带着家中长辈从汴京回到青州。
随之而来的是纳征的聘礼,崔家选了个黄道吉日,请来两位身着紫褙的媒人,来卢家下定。
陈馥、刘凌枫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赶来卢府为姜蓉贺喜。
三人此时正聚在一起,听着外堂的唱礼声。听着听着,她那两位好友也叽叽喳喳议论了起来。
“这对活雁据说是崔郎君亲手猎的,看来他也算得上文武双全,姜姐姐你有福了。”陈馥打趣姜蓉。
“是吗?我看他一幅弱不禁风的模样。”姜蓉显然有些怀疑。
刘凌枫捂嘴偷笑:“我看有福的是崔郎君才对。”
陈馥挑眉看向她,很明显,她的重点在后半句。
姜蓉瞬间明悟,抬起手佯装想敲她一啷当。刘凌枫巴着陈馥,低头躲过,笑得欢快。
“好啊,你们俩浑不正经的,这么调侃我。”
她坐下来理理衣衫,无奈叹道:“等你们成亲的时候,我可记住了。”
“好姐姐,别这样。咱们继续听听?”
“明前龙井、君山银针、武夷红袍,滇南普洱......”那唱礼声隔着重重屏风,再度传入三人耳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