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三国可以这么读》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在葛亮同志的精心谋划下,西蜀外结东吴,内修政治,很快就面貌一新。不得不说葛亮同志治国治军都是很有一套的,然而其有个大问题:那就是过于“勤政”,陷入了种种杂事之中。
可能有的大大看到这里会说,不对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好官清官啊!其实中国的老古话早就说了:过犹不及。凡事都不能走极端,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误,“懒政”不可,过于“勤政”也同样不可。葛亮同志事无巨细都得亲自裁决,不仅让自己疲于奔命,同时还因为陷入事务性工作而无法更好地从事战略性领导;更为重要的是会使蜀汉其它官员产生依赖思想,8787cb12不利于发现和提高蜀汉官僚们的实际行政能力。
所以这其实是蜀汉早早灭亡以及葛亮同志早逝的重要原因!
就在这个时候蛮王孟获造反,建宁太守雍闿也勾结反贼,一同叛乱。杨柯郡太守朱褒和越高郡太守高定迫于压力也当了叛徒,献城投降。唯独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现正受重兵围攻,情况很是危急!
这位雍闿很有意思,据《三国演义》介绍其乃西汉什邡侯雍齿之后。p民我对正史《三国志》不是很熟,不敢肯定雍闿的真实身份,但考虑到雍齿的封地(在四川)、雍闿同志的姓氏以及人脉(为一郡之太守),估计应该八九不离十。雍齿这人名声并不好听,此人曾数次反叛刘邦,刘邦是忍了又忍才没“做掉”他。现在《三国演义》特意提到这位不甚光彩的老祖宗,p民我一直私下认为其实是两个意思:首先,只要是名人之后《三国演义》都会介绍到。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血统(西方同样如此),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此理。其实p民感觉这有一定的道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嘛!其次,中国自古以来比较迷信因果轮回和因果报应(这暗合了神秘的东方哲学思想),雍闿同志因为“先天不足”(祖宗就是“造反派”),所以注定这次要为虎作伥;而且别的叛乱的最后往往能善终(越高郡太守高定最后“阵前起义”,反派大逆袭成为益州太守总摄南方三郡;首恶蛮王孟获甚至被葛亮同志“七擒七纵”,最后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才投降,结果还是官复原职),而雍闿则是脑袋搬家,妥妥的人生输家。
葛亮同志向后主刘禅禀告要率军南征,这下子刘禅慌了——他生怕吴、魏两国趁机夹击。葛亮同志耐心地向其分析当前天下大势,终于打消其疑虑。由此可见刘禅治国能力是有问题的,他目光不够远、不够准,临事沉不住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远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