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史诗》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这一家人的故事还得从头讲起,家庭环境和幼时经历镌刻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
李争争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她常听奶奶和别人聊天,奶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男人从来没有为讨媳妇儿发过愁。
当然,李争争的奶奶现在已经84岁了,她仍然在拿这个事儿到处说嘴,不同的是当年她因为儿子而炫耀,现在因为孙子而炫耀。
可事实上,她的大孙子李光宗和二孙子李耀祖都离婚了,她的小孙子才从学校毕业,人家还没打算结婚呢。
——
回看遥远的一九八七年,在李争争的想像里,那一年是红色的,热情洋溢的。
那年,长发微卷、高大帅气的费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冬天里的一把火》,作为第一个在春晚上蹦迪的男人,他一夜爆火,迷倒众生。
那时候的人们端庄腼腆,突然看到这么一个打扮新潮、热情奔放的男人,简直惊为天人。
春晚过后,追赶潮流的女孩子们纷纷开始追星,而男孩子们都跑去烫头。一时间,爆炸头、喇叭裤纷纷出现在街头。
李争争的爷爷李同仁在山河省保阳市定水县小七河乡当乡长。他年轻时当过兵,后来因病转业回到家乡,起初在乡里当武装部长,后来升任乡长。
老李家在李争争父亲那一辈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李文,老二李武,老三李斌,老四李超。
李武便是李争争的父亲。
他们家三个大小伙子出落得人高马大,老李家的门槛儿都快被说媒的踩烂了。
说媒的听说李文已经定好亲事,目光便转向李武。
那时李武差两个月才满十八岁,他是1969年5月生人,和他的名字一样,李武有着一身的力气,是个尚好的劳动力。
1987年3月,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黄土地开始化冻,大树开始抽芽,万物生机自此勃发。
那时,人民公社制度刚刚结束,人们再也不用去生产队挣工分,开始了承包责任制。
一天,李武正在院子里垒猪圈。
毕竟是十八岁的大小伙子,年轻气盛,身材高挑,哪怕倒春寒,他也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白衬衫。
微风拂过,白衬衫被吹得鼓起,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松松垮垮地箍在腰间,李武双手握着铁锹,用力时手背青筋暴起,两条大长腿有力地蹬下铁锹,额角微微渗出汗珠,真是个青春灿烂的花样少年。
李武留着快到肩膀的浓密长发,一边干活一边哼唱着:
你就像那一把火
熊熊火焰温暖了我
你就像那一把火
熊熊火光照亮了我
......
“哎哟!这时间点儿了,你怎么还在锄泥搬砖啊?”一个瘦瘦的大妈跨进大铁门,她一边往里走,一边拉长嗓音夸张地问李武。
李武抬头,甩一甩自认为很帅气的长卷发,唇角上扬牵出两个深深的大酒窝,他嘚瑟地说:“我垒猪圈呢,再不垒小猪都跑出来了。”
赵梅掀开门帘从屋子里出来,手里端着盛满高粱的簸箕,她招呼道:“来了,他秦婶儿。”
“啊,来了来了,老赵啊,我可帮你问了,那闺女比老二正好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呐!”秦婶得意地看向赵梅,两人挑眉对笑,秦婶儿是李同仁同事的媳妇儿,两家距离不算近,是这两年才有的交情。
“真哒?”赵梅笑着问。
“真的,真的!我跟老王家说好了,就约在她们家,两点见面。”她上前两步问赵梅,“现在就得走了,怎么还让老二干活儿呢?赶紧让他换衣服去啊。”
赵梅一边搓高粱,一边说:“我们这老二啊,眼里有活儿,就是个闲不住的勤快人。”
秦婶儿堆在脸上的笑僵了一下,这是个直爽的农村女人,她一拉衣袖,露出胳膊上的机械表,往赵梅眼跟前送,“你看看几点了?合着你们娘俩都不着急是吧?晚上没有高粱面下锅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李廷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