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
第158章
1942年开始,随着德国的战时体制转型完成,德国依托略优于苏军的人力、武器,以及尚有明显优势的军队素质,重点进攻莫斯科、高加索,将战线推至伏尔加河一线并沿河构建防御工事。
从1942年的实际战事进程来看,德国在占有人力、武器的优势情况下,完成上述的战略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那么,至1942年结束,毛熊将失去70%的人口及工业,以及大部分粮食主产区,其战争潜力被基本摧毁,失去反击德国的实力。
同时,将波罗的海、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仆从国参与防线的驻守。
1943年开始,若毛熊仍然能够维持斯大林并且继续战争的话,那么德军集中一支突击力量(可类比1942年的南线,不需要投入全部力量)攻占乌拉尔工业区,彻底摧毁毛熊的战争潜力。
并且抽调可观的陆军力量充实大西洋防线、意大利阻挡盟军进攻(实际上1943年的盟军进攻规模有限,只要德军投入部分主力即可挫败盟军进攻)。
1943年底将陆军主力充实至西线,彻底打消盟军大规模渡海作战的企图。
至于后续怎么发展,按我的理解不是短时间能够决定的。
盟军将长期无法进攻欧洲,德军也无力进攻英国,至于后续德国能否整合欧洲和英美进行决战还是长期对峙或者和谈,都不是能预料的了。
实际上德国从1943年斯大林格勒失败后才开始战时体制转型,军火生产快速增长并于1944年达到顶峰。
1944年德国的军火产量超过1941年2倍以上,其中飞机产量甚至达到6倍以上(实际上如果1941年就转型的话,由于盟军轰炸未成气候,可以将飞机改造更多的坦克、大炮),与同时期的毛熊相比各主要技术兵器各有高低(德军的飞机卡车有明显数量优势,毛熊在坦克火炮数量有优势)并且总体有一定优势。
同时考虑德军武器的质量优势,德军的总体武器优势将更明显;
要知道当时盟军的战略轰炸达到最高潮,并且主要资源产区已失守,乐观估计没有战略轰炸及资源产地失守的话还可以增产30%。
再来看人口,德国当时有6500万人口(主要为德意志人,其他民族可忽略),在占领奥地利、捷克、东欧之后,总共可以动员9000万德意志人。
毛熊战前人口1.6亿,其中俄罗斯族9000万,在1941年底损失30%的人口(白毛熊、二毛居多)情况下,尚余人口1.1亿,其中俄罗斯族已不足8000万;
从上述对比,毛熊已没有人口优势,甚至在战争意志最坚决的毛熊人已处于劣势。
那么,在相同的动员能力下,同样转入总体战的德国至少将与毛熊具有同等的人力。
从上分析,假设德国从1941年6月开战就进入战时体制,到1941年底完成转型,那么在1942年,德军在拥有与毛熊一样的军队数量的情况下,装备着超过1941年两倍以上的技术兵器(略超毛熊),牢牢掌握制空权,军队素质仍保持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要实现攻占莫斯科、高加索并把苏军逐到乌拉尔的战略目标是没有悬念的。
同时随着战线的推进,毛熊的人力、工业将进一步萎缩从而进一步加大德国的优势。
1942年目标达成,那么毛熊的战争潜力将基本被摧毁。
还有一个方案是在毛熊建立傀儡国(波罗的海三国、二毛、白毛熊),消耗毛熊国力的同时增加自身力量。
为保证德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利用占领区人力壮大自己削弱毛熊,可以在占领区建立傀儡国,利用毛熊的民族矛盾进一步削弱毛熊。
分别来看;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的毛熊化较浅、德意志化较深,从1918年独立后一向与德国比较亲近。
1940年毛熊重新占领三国后,短时间内进行了野蛮的国有化,并将近6%的人口投入古拉格,激起了强烈的反苏情绪。
1941年德军进攻后,三国是箪食壶浆迎接德军,具有相当群众基础;
只是由于后续德国的民族政策让三国失望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随着1944年毛熊的反攻,三国出于对毛熊的恐惧仍然有大量的人加入德国党卫军与苏联作战。因此,当时德国如果许诺三国独立,将轻易瓦解三国。
二毛、白毛:
二毛、白毛在毛熊的集体化、工业化过程中损失较大,特别是二毛在30年代的饥荒中损失了近百万人口,这都是德国可以利用的。
实际上,在白毛、二毛欢迎德军的场面也很常见。
所以,德国完全可以通过建立傀儡国的方式拉拢毛熊国内的少数民族,进一步削弱毛熊,具体可如下;
将毛熊在1939-1941年占领的东欧领土割让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仆从国,把东欧国家绑在战车(战争失败将一无所获)。
允许波罗的海三国、白毛、二毛独立建国并签订合约:德军帮助独立国家清除毛熊势力稳固政权,独立国家加入轴心国对盟国宣战,并提供治安部队帮助德国巩固交通线以及提供正规军事力量与德军一起继续进攻毛熊。
在占领的毛熊地区建立总督辖区,由德国直接统治并进行以战养战。
以上措施将使德国以较少的力量巩固占领区和补给线,有效削弱毛熊力量(战意最坚决的俄罗斯族毕竟不到60%),同时通过毛熊领土的直接占领区仍然可以以战养战;
从而进一步配合德国的总体战略保障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不管怎么计划假设分析,伤亡都在所难免。
整个二站,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尽管反法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整个战争中,有近7000万军民死亡,还有6000多万人受伤。
在所有的交战国中,毛熊无疑是伤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军队伤亡人数接近3000万人,另外还有近2000万平民伤亡。
据说毛熊在二站结束时,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找不到一个家庭在战争中没有损失人口,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多的家庭在战争中被灭族。
二站爆发前的毛熊,军队数量众多,武器装备也是比较先进的,堪称世界军事强国,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居然在战争中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这绝不是德军强悍就能简单解释的,而是众多原因造成的必然。
首先,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后,毛熊高层的错误判断和指挥确实很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大半年时间里,通过各方面的情报收集,种种迹象都显示出德国即将向毛熊发起进攻。
但是毛熊高层领导盲目自信,觉得毛熊军力强大,坚持认为德国不会在解决英国之前招惹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处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有一枚命运魔骰》《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谁教你这么御兽的》《北齐怪谈》《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买活》《仙子,请听我解释》《不正常型月》《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