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科学:反转基因者的口头禅
怀疑探索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做科普多年,每年都会做一些样本统计。比如在2016年到
2017
年的一年之间,我统计发现,那些长年累月反对转基因的网民,它们的发言动态中充斥着宗教和玄学信息。经过大数据分析,其中有360
多个网民的口头禅是“不要迷信科学”。这还仅仅是一年里面的统计情况。这么多年啊,我在那些反对转基因网民的发言动态中,总是能看到“不要迷信科学”的话。
即使世界上从来没有存在过转基因技术,地球上没有,宇宙中没有,但是它们这些人,它们天生就是反科学的。即使没有转基因存在,它们也会去反其他的科学技术。
它们的这种黑白颠倒、逻辑崩塌的表述,不仅暴露了认知水平的低下,更揭示了一个严峻现实——这类群体的思维范式早已脱离现代文明轨道,其反科学本质与技术无关,而是根植于对理性精神的本能抗拒,即便没有生物学存在,他们也会成为一切科学进步的绊脚石。
“不要迷信科学”:一场逻辑颠倒的认知闹剧
科学是人类通过观察、实验、推理构建的认知体系,其本质是“可验证、可证伪、可迭代”的理性工具。而“不要迷信科学”的诡谲之处在于,它用科学语言否定科学本身——就像一个人揪住自己的头发宣称要离开地球,这种表述在逻辑上早已陷入自我指涉的死循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连科学的基本定义都未厘清,却热衷于用口号式批判彰显“独立思考”。他们将科学共同体经过严格论证的结论视为“迷信”,却对阴谋论、伪科学文章奉若神明;他们指责转基因“存在未知风险”,却对传统育种技术导致的物种退化、农药滥用等已知危害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失明的背后,不是理性质疑,而是认知能力的全面退化——连基本的因果逻辑、证据权重都无法理解,遑论参与现代科学讨论?
科学的灵魂从来不是“服从”,而是“质疑”——质疑既有理论、质疑权威结论、质疑一切未经验证的假说。将“科学”与“迷信”混为一谈,本质是对科学方法论的无知。科学结论从来不是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而是基于现有证据的“最佳解释”。例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估,全球科学共同体通过八百多万项独立研究、50多年长期跟踪数据构建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共同体拒绝质疑——任何新证据、新方法都可重新检验结论,这正是科学“可证伪性”的体现。而迷信要求的是“无条件服从”,如某些反智群体对“转基因致癌”谣言的盲目相信,恰恰是迷信的典型表现。
反科学思维:刻在基因里的文明逆行者
从历史维度看,反科学群体始终是文明进步的阻力源。当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证明日心说时,他们叫嚷“地球怎么可能绕太阳转动”;当疫苗接种拯救亿万人生命时,他们散布“疫苗是政府阴谋”;当杂交水稻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时,他们污蔑“违背自然规律”。如今面对转基因技术,他们不过是重复着同样的愚昧剧本——因为他们的思维底色从未脱离前科学时代的蒙昧。这类人的智力水平和逻辑能力,甚至难以望古代先贤项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构建逻辑学体系时,早已阐明“矛盾律”“排中律”的基本规则;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磁偏角现象时,展现了实证观察的科学精神。而今天的反科学者,却在玩弄“不要迷信科学”的语言把戏,其认知层次不仅低于现代文明,更倒退至连基本逻辑规则都未掌握的原始状态。
那些宣称“科学是迷信”的人,往往陷入“反向权威崇拜”的认知陷阱。他们拒绝接受科学共同体的专业结论,却对网络谣言、阴谋论文章、“民间科学家”的奇谈怪论奉若神明。例如,有人对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报告》不屑一顾,却对某自媒体营销号编造的“转基因导致不孕不育”段子深信不疑,这种行为本质是用“伪权威”取代科学权威,用新的迷信取代旧的迷信。逻辑的荒谬性在其表述中暴露无遗:若科学是迷信,那么“不要迷信科学”就等同于“不要迷信迷信”,这种循环论证如同“方的圆存在吗”一样毫无意义。更滑稽的是,他们使用的机器人炒菜锅、乘坐的交通工具、享用的现代医疗,无不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却在享受科学红利的同时咒骂科学本身,这种“吃饭砸锅”的认知分裂,折射出其思维体系的崩塌。
社会毒瘤:反科学行为的实质与危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怀疑探索者的小说《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怀疑探索者并收藏《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