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 (第1/2页)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加书签

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里就是齐文王的陵墓,虽然齐文王只是藩王,但太宗破格让其以帝王之礼下葬。”

正午,在北方炎热无比的时候,朱观楼他们正在安静听着一个青年导游的讲述。

青年导游的身高不是很高,长的不算英俊,但是很精神,脸上带着笑意,很容易让人亲近,所以四周的旅客都围在了他的身边。

“文王陵墓里有什么?”

忽的,一个穿着圆领袍的小孩子提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在朱观楼听来有些大不敬,但对于爱看热闹的百姓来说,他们却都十分好奇。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青年却笑了笑:“几具战马的骸骨,还有一身甲胄,一些家具和兵器。”

“文王下葬的时候是简葬,当年“武狩之变”的时候,叛军势大,逆太子无法节制,因此有人来天寿山把地表明楼的许多礼器都偷走了。”

“到世祖武皇帝这里的时候,有的人也想来拿,结果被人拦住了。”

“拦住的人说了,世祖武皇帝旁边是齐文王的陵墓,齐文王对百姓和我们当兵的很好,我们要是拿了就是对不起良心,所以这两个陵墓地表明楼的礼器才幸免于难。”

“大家现在看到的文王陵礼器,都是从二百多年前传下来的。”

说到这里,青年导游带着众人走到了文王陵前的一块石碑前介绍道:“这是太宗年间立下的圣德碑,记载了齐文王的一生。”

说着,青年导游从齐文王的一生开始讲述,例如十岁扶兄继位,十二岁率军平叛,十五岁组织复辽之役,十六岁北伐河套,十七岁……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听着感觉是天方夜谭,而朱观楼交好的同窗也不免啧舌:

“我十二岁的时候还在和我娘要生活费呢……”

“你怎么敢拿自己和文王比?”朱观楼哭笑不得,旁边的同窗也咧嘴一笑:“那倒也是。”

二人说话间,他们的教习上前和青年导游讨论了片刻,随后带着青年导游走了过来:

“同学们,咏芝导游接下来会带我们去天阁和长城游览。”

“诸位好,鄙人咏芝……”咏芝作揖行礼,齐国学子也纷纷作揖回礼。

进入武宁年间,伴随着电脑、网络、网络实名制出现,大明宗藩境内掀起了称字称号不称姓名的风气,因此外出往往报自号和表字,只有在工作读书的地方才会直呼其名。

因此对于咏芝的称呼,朱观楼他们也没有多想。

他们在咏芝的带领下走过了天寿山的所有皇陵,随后乘坐景区门口租借的大巴车前往北边的长城。

在车上,咏芝将自己的电脑连接了客车的电视,用文字和图片介绍着大明的风土人情和物价。

这样万全的准备让朱观楼不免好奇道:“咏芝导游已经毕业了?”

“没有……”咏芝笑了笑,对众人解释道:

“我家里时代务农,虽然算是富农,但供我读书也比较困难,因此我大一来到北京开始,每个假期就来兼职导游。”

“咏芝导游是哪里人?”有人冒昧询问,咏芝也不生气,心平气和的解释:“湖广的。”

说话间,咏芝又开始介绍起了大明的风土人情,以及学子们所去景区的正常物价。

“在长城景区,一瓶矿泉水是五文,正常城市购买是两文,吃的东西也偏贵,所以等会去了长城之后,在去天阁的路上,我们可以在开原县吃点东西。”

“好贵……”听到咏芝的话,朱观楼的同窗忍不住开口,而咏芝也解释道:

“国朝和齐国不一样,我记得齐国是房屋包分配,工作包分配,翰林与博士包学费对吧?”

“国朝这边不是,房屋需要自己购买,工作需要自己找,国家只负责十五年义务教育和每个学期的补助津贴。”

“加上人口需求大,紧邻诸国,因此物价比起齐国略高些。”

“咏芝学兄去过齐国吗?”朱观楼好奇询问,咏芝却摇了摇头:

“想去看看文王待过地方的风采,但一直无缘。”

“国朝的学期补贴和齐国一样吗?是多少?”一些学子好奇询问。

“小学一两,中学二两,大学每学期三千文,也就是三明两,差不多够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

咏芝解释着,随后也反问:“齐国呢?”

“我们?”学子们看了看,然后挠了挠头:“我们是小学二两,中学四两,大学六两。”

“而且我们物价好像比你们的便宜,教习说这是均产制的好处,可以让齐国百姓享受高福利。”

“嗯……”咏芝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均产制度确实不错,至少少了许多争斗。”

咏芝的话让车上的人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他们都清楚,大明由于分配问题,社会上的民怨不在少数。

相比较之下,齐国虽然也有过多次分配问题,但都能被齐王发动百姓及时纠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家兄朱由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说《家兄朱由校》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人到中年纸老虎 连载 117万字

非洲创业实录
非洲创业实录

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眼看欧陆风云,大战将起,这欧陆不待也罢。东非圈地,移民开发,农业立根基,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

恶的呃呃呃 连载 34万字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推翻腐朽东汉帝国,建立全新星汉帝国,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吕布戟灭神明,带来诸神黄昏。关羽刀斩邪魔,诛灭万界不平。“神罗是罗马,绿罗是罗马,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ps: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大概)群号698098706

黄天秩序 连载 238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魔法龟Revo 连载 37万字

明珠娘子
明珠娘子

谁都没想到,骠骑大将军府大娘子顾明珠会在曲江宴上丢了嫁入皇家的赐婚,谁不知道那可是她用尽了心思、使尽了手段才能得来的机会,却偏偏被她自己弄丢了。人人都猜测,依着顾大娘子的性子,只怕要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女主很凶残很凶残很凶残,前方高能预警……标签弃妇爽文

八宝豆沙包 连载 199万字

靖难攻略
靖难攻略

洪武之治还未过去,南北之分还未平息。朱高煦瞧着站在自己对面不可逾越的朱元璋,又看了看他身后的那群人……威震西北的西宁侯宋晟,从南打到北的武定侯郭英,捕鱼儿海之役前锋的长兴侯耿炳文,剿灭月鲁帖木儿,翻越高黎贡山大杀四方的猛将瞿能,辽东三头怪的杨文、吴高、平安……还有远征屈裂连河的骠骑大将军俞通渊,都督何福,以及皮笑肉不笑,瞅着自己脖子在暗地里磨刀的朱允炆。嗯……朱高煦眉头一皱,想要退至老爹身后,然而

北城二千 历史 连载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大中四年,牛李党争彻底落幕,大中之治势头凶猛。河陇之地,异族争雄,成王败寇。齐鲁的王仙芝还在倒卖私盐,黄巢还在证明考进长安轻而易举。这一年,在那众人所遗忘的西陲之地,一支兵马抓住机会,异军突起。脱胡服,换汉冠,沙洲军民高呼大唐万岁。有人意气风发,挥师向东,眼底充斥希望。也有人心知未来,谋求自立自强。刘继隆:“非我不忠,乃唐不义”

北城二千 历史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9-16 18: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