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就剩个简在帝心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试科举的制度存在漏洞的事情,道衍不是不清楚。当奉旨来到苏州府,亲眼见识了所谓的防舞弊手段之后,心思复杂缜密如他,心中便早已涌现了试科举中的漏洞所在。考场无法夹带舞弊。那考场之外呢?若是寻科举旧制,每一次,每一轮科举能够参考的人数都极其有限,还需要知名的学院之讲师或是大儒作保,如此一来,身份作假的可能性自然极大降低。但同样的能此等举荐的人,要么出身显赫,要么有关系姻亲。如今的试科举制度,虽然放开了参考的门槛,让更多寒门举子得到了被招录的机会,但同样的,过多的参考人员,使得身籍的对照变成了一种天方夜谭之事。别说如今的朝廷官员维系朝野运转只堪堪够用。若是再加上这等身籍的对照工作,大明上下官员再翻一倍也未必够科举时临时顶替用的。看着面色严峻的道衍,张亥心中的慌色更甚。往日就算是算计曲阜孔家,使其子弟身败名裂,也未看见他这般神情严肃的模样。可见今天得来的这消息影响确实不小。“姚兄,如今这事闹得不小,症结就在于参考的人员太多,使得府衙根本没有人手前去核实参考考生的身籍与其户籍对照。”“如今又闹出了这等丑闻。”“依你之见,你我二人联名上一道奏书,请太子殿下改制,精简些考生,以免再出现如今这等升级顶替之丑闻,可否?”听着张亥的建议,道衍明白这才是他这会匆忙而来的盘算。到底是个寒门出身,又非科举正途提拔的知府,他只怕也明白,能坐稳如今屁股下这个知府之位已经是侥天之幸。祖坟爆燃的那种。在没有东宫明确指示,也无人为其幕僚,替其出谋划策的前提下,明哲保身当然是其最正常的想法。道衍不会苛求他。却也摇头,没有答应他。只是望着应天府的方向,语重心长的说道:“试科举之制,本是太子殿下,用于笼络天下读书人之心,倡导天下读书人求学当经世致用之风。”“虽不可能长久。”“但如今朝廷职缺尚且不少,当今陛下又嫉恶如仇,最是痛恨贪官污吏,加之往后南征北战,还不知道要替换多少官员出来。”“试科举之制,至少将在今后不短的几年内发挥效用。”“伯圭(张亥的字)”“自我下苏州府来几月,你我配合默契,也算是相交莫逆,有些事,有些门道,我不想瞒着你。”听着这话,张亥的精神更加紧张起来。不知为何,他突然觉着今日来找道衍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听他这口气,全不像是在帮他解决困难。而是要将他推架到火堆上烤。盘拨着手中的佛珠,道衍话有深意,继续剖析道:“上月朝廷中发生的事,汝当有所耳闻。”“太子殿下仁厚,不愿不教而诛,陟罚臧否,都希望依律而裁断。”“如今你都已探听到别处的科举舞弊,身籍顶替之事,朝堂之上,太子殿下,岂能不知晓?”“为何此事仍未有朝廷的条陈或公文下发?”
“无他,只是太子殿下在考察朝野各地的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的主官,是否能领会朝廷依律裁断,依法治国之深意。”“纵使你提了奏书呈上去,最终也将被打回到布政使司。”“太子殿下就是要各地布政司,此甚至是各地知府,县令直接裁断此事。”听着道衍的分析,张亥不由得惊呼出声。“直接裁断?”“怎么裁,谁敢裁?”“激起读书人的联名上书和游行抗议都算是轻的。”“事关太子殿下的清誉,朝堂诸公都看着。”“若是一个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引得淮西勋贵们的集体敌视,办的好了,浙东党也会鸡蛋里挑骨头,暗地里给使绊子。”“甚至还会招致陛下的清算。”“此等代价,谁愿出头?谁敢出头?道衍并不宽慰他,甚至还火上浇油的补充了一句:“知府大人还忘了一事,能够使出这等舞弊手段顶替升级的,盖莫不是豪族乡绅。”“按大明律,顶替升级者,双方皆要革除功名,惩处论罪。”“情节严重者,举家连坐流放。”张亥都无语了。意思很明显,就算我办好了差,让朝廷那边的两党乃至陛下都挑不出毛病了,地方的豪族式神联合起来同样能让他头大如斗,丢官罢爵。这样的死局,让他来破。破个锤子呦。看着张亥幽怨的眼神,道衍也不再给他泼冷水了,转而提醒道。“这也不全然都是坏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摆烂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摆烂候的小说《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摆烂候并收藏《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