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
陆二郎惹的老母亲不快,这可犯了众怒。
娘可是家里的老祖宗!
陆三郎帮着老太太抓他二哥,宋氏也跳出来猛锤陆三郎。
“让你惹娘!让你惹娘!个驴粪蛋子脑袋!”
明知道娘最不喜欢别人往她老人家跟前凑,闲得没事还颠颠儿黏过去,大热天的把娘气坏了咋办?
活该挨揍!
一天不犯傻就不痛快!
陆家其他人也用不赞同的目光”谴责“陆二郎。
“娘!儿知错了,儿知错了!“陆二郎抱着脑袋,如同过街老鼠一般四处逃窜,惊起一院飞鸟,哪还有平日文人墨客的雅致。
老太太琢磨着也不能太过火,挥挥手“解救”下陆二郎。
就这样陆二郎也没讨到好,一整天的走到哪儿都讨人嫌,这家伙儿蔫了吧唧两天,随着自家生意的爆火,从早到晚忙到脚不沾地,也没时间自怨自哀了。
桃源县七八月的天气热到出奇,清早天还没亮,地面的热气就蒸腾起来。
如今是码头劳作的旺季,码头上的船只来往穿梭,一船又一船的船工纷至沓来。
陆家食肆靠着炸酱面跟酸梅汤打出了口碑,随着食客增多,沈溪又推出了开胃清凉的酸辣面,皮薄晶莹的灌汤包,以及消火味甘的乌梅山楂茶,以至于陆家小食肆一开门,就有大批食客伸长脖子排队等吃。
这给陆家妯娌仨乐的,把手下的面团揉的虎虎生风。
转眼城中佛寺节到了,按照沈溪早前的安排,这一日家中时食肆歇业,一家人去城外佛寺炒香祈福,看看法会。
大晋朝立朝三百年,历代皇帝都对佛家推崇备至,尤其是近几十年,国朝衰弱,北边羌族、匈奴对富饶的中原大地虎视眈眈。
百姓莫不是活的战战兢兢,生怕哪天繁华富饶的江南一片凋零。
如此,先帝特意定下了七月二十七这一日佛寺节日,这一日大晋朝,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黎民百姓都要焚香祭祷,去寺庙参拜,求得国泰民安。
陆家一家子早早赶了马车去佛寺,这一路上老百姓多的,几乎无处下地。
好不容易拜了佛焚了香,一家子护着老太太,陆三郎跳上马车就往家赶。
说是往家赶,其实路上是也是堵的水泄不通,县里一辆一辆马车,直到天擦黑,陆家一行人才进了桃源县县城。
在县城大道上又行了半个时辰,陆家的马车才进了乌衣巷。
“娘,咱到家了。”
苏氏下车,过来搀扶老太太。
这一路上可给沈溪累的够呛。
进了舒适的厅堂,沈溪用帕子擦了脸,靠在放了舒适棉垫的八仙椅上长舒一口气。
她这把老骨头真是累啊。
“娘,厅堂风大,回屋歇着吧。”
崔氏进来,手里端着碗山楂茶并一盘子点心,沈溪也没觉得厅堂风多大,毕竟大夏天的,凉快凉快也好,便道。
“没事,你们忙去吧。”
“也别太累。”
“嗳。”
崔氏笑着答应了,脚下生风忙去了。
家里还真是忙呢,陆二郎跟宋氏出门采买,崔氏在厨房准备明天的食材,苏氏也闲不着,她搬了凳子坐在门口,一面看着福姐儿和彦哥儿,一面从筛子往外挑明天用的乌梅、山楂。
回城路上有卖鲜鱼的,陆三郎买了十几条鱼,这么大手笔的客户可不多见,卖鱼的老大爷直接送了一个木盆,把买来的鱼养在里头,一块儿带回了家。
陆三郎和宋氏提着鱼进门,福姐儿举着两串糖葫芦蹦蹦跳跳过来,“三叔,吃糖葫芦。”
宋氏粗声粗气赶人,“吃什么糖葫芦,婶婶我忙着呢,一边玩去。”
陆三郎笑容憨憨,“三叔不吃,福姐儿你们吃。”
他俩不舍得吃。
彦哥儿是个小聪明娃娃,他知道这是三叔跟二伯娘说的假话,一人给塞了一颗才算完。
陆三郎嘴里嚼着糖葫芦,笑道,“嗨,这还挺甜的,臭小子给祖母吃了没?对祖母你好,以后可得好好孝敬祖母。”
彦哥儿小鸡啄米点头,“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多多挣钱,多祖母好,对爹好,对娘好,也对叔叔婶婶好。”
一家人闻言笑成一片。
两个小的在外头跑了半天,倒是精神十足,沈溪休息过来,对着院子里撒欢儿两小娃娃招招手。
”祖母,三叔买的小鱼长肥了。“
福姐儿迈着短腿儿跑进来,彦哥儿跟在后面,邀祖母一起去看鱼缸里养的鱼。
老太太可不想动弹,随手拿了块栗子糕塞过去。
家里两小娃娃顿时嚼的满口生香,满心满眼都是栗子糕了。
沈溪唤了三个儿媳妇过来,各房给了一块好布料,并各一盒滋润的玫瑰花味的擦手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古代爽文老太》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