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慈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一路路过城镇,铺子上的字都认识,说话也能时不时蹦出个成语。
见何大红夸自家孩子,钟喜又拿起酒杯,同几人碰了碰杯。
烤全羊已经好了,何晓兰一个人就能抬过来放在钟喜几人前面的桌子上。又在火堆上添了点柴火,上面熬着汤。
亮子手上拿着把小匕首,正慢慢片肉。片好的肉先给了何家姥姥姥爷,然后分给长辈。
何晓梅尝了口,“这真的一点膻味儿没有。”
肉要稍微比何乾烤的肉串干,一层薄薄的油脂附在皮上,给羊肉增添了些光泽感,咬起来脆脆的,味道很特别。
钟喜看媳妇喜欢,自己也动起手来。慢慢吃着羊肉,喝着小酒,太阳再晒着,称得上一句惬意。
听风,观云,美食,浊酒,人生不过如此。
几人面上都有些酡红,太阳还算暖,在这晌午毫不吝啬地照在这群人身上。钟喜望着两闺女,谈兴也上来了。
他先是问亮子。“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亮子这两年也是被汤药子灌得犯恶心。“我和娟儿商量了,要是能怀上,不管男女,我们都不要第二个了。”
他之前也是想要个男孩,可现实是他们连个孩子都要不上。都到这一步了,还能想要求男女?要求媳妇像其他妇人样,一个接一个生,直到生个男孩?
这话钟喜爱听,拿起酒杯就要和亮子碰杯。轻碰一下,“你这想法就对了。”钟喜自己抿一口,又对着亮子道,“你别喝,馋了忍着哈哈哈。”
亮子为表尊敬还是稍微抿抿,沾了个嘴皮就放下了。
“不是因为我就有俩闺女,所以这么说。我要是有儿子,还是这么说。”
“男娃女娃一个样,那要有出息还分男女,你信不信?”
火堆燃着,带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我家这两个,我是根据我爹养我养的。他老人家给我看什么书,我就给他们看什么书开蒙。”
“到后来,百酒这孩子字认得全了,自己就去翻我爹的书箱,碰到爱看的书,能连着看好几遍。”
“等十一二岁我就不再管孩子了。不管她看了什么书,也不要求孩子该看什么书。”
“开蒙的时候已经教过了,要是有不懂的,自然会过来问。让孩子干事也一样的,别在旁边指指点点,说你该这么的,该那么的,孩子也烦。”
“她干着干着自然会发现问题,也会发现窍门。所以依我看,孩子你给领正道上,就让孩子自己走,看着要偏了,哎,拨正。”说着,钟喜做了个往中间拨拨的手势。
“我俩就这么养俩孩子的,反正我满意。”
这种想法对于何大红,亮子几人来说很震撼。先不论男女,就是钟喜养孩子的这种办法纯粹和他们一直以来的思想完全不同。
在他们的想法中,男孩子要多识字,以后成家里的顶梁柱,撑起整个家,所以一步都不可能放松。孩子也更要吃苦,只有能下得了苦,那这日子就压不倒人。女孩子就更简单了,打小就要跟着娘身边学那起锅造饭,学绣花针,这样才好说婆家。
不是说他们不惜疼女孩,而是女孩要不会做饭,不会干家里的那些杂事,去了婆家不知道会被怎么磋磨。
为着闺女少受磋磨,都要孩子从小小一个就跟着学。
“可女儿家终究要嫁人。”何晓菊接话,这就是现实。
王水就是一直跟着她娘做饭烧灶,如今家里的事完全能是一把手,干净利落。那些怎么要要孩子走正道的话何晓菊一知半解。
女儿家好好学做饭这也是正道啊。
钟喜点头,“确实。”
钟喜想说,男孩成了亲还是在自己家,可女儿家成亲却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接触完全陌生的人。正因为如此,女儿家更要多学些本事,多读些书,这样在他和孩子娘帮不到的地方,孩子自己有本事护住自己。
只学那洗衣做饭远远不够。
可他也没再去反驳二姐的话。他活了小半辈子,人家也活了半辈子,都一样在生活中摸爬打滚地摸索,可体会也会有不同,不必要他人同自己有一样的想法。
君子和而不同嘛。
王泉也很有感触,说起教养孩子,又听钟喜说只让孩子自己走,自己也想起家里孩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况且啊,喜喜,你说这孩子是干那一行的是命定的,对不对?”
你看就他们那个王江,是个木匠。
家里几辈子没出个木匠,简单的桌椅板凳谁家都能做,可他们王江的手就是巧,做出来的东西更结实,也更耐看。
四乡有那有喜事的人家,都爱来他们家打柜子。
可从没人教过他,就是从小爱和木头锯子打交道。
他们过了三十而立,如今也像是要摸到知天命的边儿,总是对“命运”很有感慨。
不管是从自己,亦或者后辈身上,总感觉有冥冥之中既定的命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