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佛教与佛经的探讨》最新章节。
在佛经中,“空”被用来深刻地阐释世界万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万物因缘和合而生,无独立自性故为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条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比如一朵花的绽放,需要种子、土壤、水分、阳光、适宜的温度等多种条件。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这朵花就无法存在。这表明花并非具有独立自存、永恒不变的本质。它的存在依赖于各种因缘的和合,一旦这些因缘发生变化,花也会随之改变甚至消失。
又如一个人,是由父母的结合、食物的滋养、环境的影响等众多因素共同造就的。人的身体和心灵也在不断地变化,从幼年到老年,从健康到疾病,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我”实体。
二、超越二元对立,非有非无之空
在世俗的认知中,人们习惯于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如有无、善恶、美丑等。然而,佛经中的“空”超越了这种二元对立。
从“有”的方面看,世界万物似乎确实存在着各种现象和实体。但从“空”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现象和实体并没有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本质。它们是相对的、暂时的存在,并非真正的“有”。
同时,“空”也不是绝对的“无”。如果是完全的虚无,那就无法解释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空”是一种非有非无、亦有亦无的状态。它既不执着于“有”,也不陷入“无”的极端,而是在更高的境界中超越了这两种对立的概念。
例如,对于一个杯子,我们通常认为它是“有”的,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材质等属性。但从“空”的角度看,杯子的这些属性都是相对的,是由人们的认知和观念赋予它的。如果换一个角度或在不同的环境下,杯子的属性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杯子也是由各种物质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杯子既不是绝对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而是处于一种“空”的状态。
三、以“空”破执着,达心灵解脱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世界万物产生执着。对财富的追求、对名利的渴望、对情感的执着等,这些执着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早春晴朗》《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我在大夏窃神权》《噩梦使徒》《权力巅峰》【异度荒尘小说网】《欢迎进入梦魇直播间》《长生从御兽师开始》《大明:嘉靖修仙啦》《谍海青云》
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