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何皇后虽然出身屠户之家,
但是也晓得给儿子选妃首重家世。
不看重家世不行啊,就因为她的出身,
多少年了,刘辩一直被人诟病,
不如母家是名门王氏的刘协。
何氏如今发了狠,要给儿子找一个足够好的名门淑女。
当然,
前提是年龄要合适,
要不然,
再名门淑女也没用啊!
刘辩对此其实不是很在意,
如果母后这辈子给他选的还是上辈子陪伴他的唐姬,他就好好对人家,
必不辜负;若是唐姬这辈子没有选上,
其实对她来说,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天子没有安排刘辩上朝听政,
他和刘协一样,还是在接受师傅的教导。
当然,
他们的课业非常轻松,
一天之中有大部分的时间能自主安排。
刘协和刘辩的关系算不得好,但也算不得不好。
刘辩的年龄比刘协要年长,
课业也比他的要重一些,
但是他平常学习却不经心,今番重生,
虽也有心再压刘协一头,
但对课业,
也不是十分看重。
诗文做得好,治国却不一定好;至于大臣们教授的治国之道嘛,难道他们才是皇帝不成?
刘辩心中有数,相比于他记忆中许多偏向于刘协的大臣——包括教授他们文章、教导课业的师傅——他更相信后世科研、考古得出的一些结论。
而皇朝兴衰,以及如何力挽狂澜,后人总归是给出了解决的方法的。
再怎么不确定,总比现在无头苍蝇一样束手无策要好。
因为黄巾之乱,再加上太常刘焉进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最终导致天子下达了一个葬送大汉王朝的决定——改刺史为州牧,将军权下放,致使地方拥兵甚众,各自为政,最终群雄势大,逐鹿中原,由光武帝再兴的大汉王朝分崩离析。
当然了,这个可怕的提议将在中平五年的三月被太常刘焉提出,之后快速被采纳。
或许天子知道这是饮鸩止渴,但是他真的在乎吗?
开创了卖官鬻爵这种敛财手段的天子,即使他是刘辩的父皇,刘辩也不能违背事实去夸赞他。
天子刘宏晚年最信任、最放心的心腹是蹇硕,那个要杀了刘辩让刘协继位的人,蹇硕的想法,到底有多少是属于刘宏的呢?
刘辩不能想象。
或许刘协最得刘宏喜爱,但是,刘辩才是嫡长子,朝中有许多支持嫡长继承制的大臣。
虽然上辈子被董卓废黜之后,刘辩就看清了在两次党锢之祸以后朝中大臣的真面目,朝中已经没有多少敢于直言的忠义之士了,但是,在这种能用嘴皮子解决的问题上,刘辩相信,朝堂诸公不会让他失望的。
当然,后人评价,汉朝是一个饱受外戚和宦官之患的朝代,有一个大将军何进当舅舅的刘辩,现在要做的,是去拉拢宦官。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后头的魏武帝曹操还不是宦官的养孙!
天子刘宏一口气册封了十二个中常侍,当然,为了好听一点,统称为“十常侍”也没什么问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