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
天圣十六年,
西京长安。
自从天圣元年,
天子派中常侍重修长安宫殿以后,长安又开始被启用了。
天子心血来潮,
定了个规矩,五年居雒阳,
五年居长安。
汉室以五为尊,
没见到就连铸钱后来都统一用的五铢吗?
天圣六年的时候,
天子带着文臣武将移驾长安,自从大汉由武帝这一支变成光武帝那一支以后,长安人多久没体会过居于帝京所在的滋味儿了?
所以天圣十一年,
天子移驾回雒阳的时候,
长安百姓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那叫一个不舍啊!
更可恶的是,
雒阳人生怕天子一个想不开,就把帝都永远地定在长安了,自从天子移回雒阳之后,
长安人没少听说雒阳那边有弄什么请愿,求天子不要再变换居所了。
长安人:好生气哦,
可是还要保持微笑!
事实证明,
雒阳人失败了,天圣十六年,
天子还是移驾来长安了!
长安百姓们欢呼雀跃,
翘首以盼天子的驾临。
在天子移驾长安之前,
已经有军士先行。
天子近来加快了对北方胡族用兵的步伐,
因军功而加官进爵者不计其数,无数豪杰因为表现出色而改变了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加上南方的商人从大汉之南得来的新粮种,播种以后,就连粮食的产量也大幅增加,大汉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无数人称赞天子无愧于其年号,真乃天生圣人。
对于民间这种赞誉,刘辩当然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他人还在路上,早先遣去长安的荀彧便报消息与他,道是鲜卑、羌人皆遣使过来,说慕上国繁华,情愿归顺,又遣了质子来,一来宽大汉的心,二来则是想入太学,学汉学、汉制。
刘辩冷笑了两声,顾谓左右:“如今打怕了,又说要归顺大汉。到时候大汉白花了那么多的银钱米粮,又养出几匹白眼狼来。”
于是便把奏疏丢到一边,连批复也不批,左右他的回答已经让人传去了长安,荀彧也当知道该如何处事。
刘辩慢悠悠地到了长安,安顿下来以后,又命诸侯入朝。
这时候的诸侯王权威早已不似西汉时期,便是连东汉早些时候的诸侯王都比不得,不少诸侯都寒酸得很。
先帝孝灵皇帝卖官鬻爵,未尝不是因为当初在藩国的时候受穷受怕了。
宗室诸王里,除了少数几位封地富庶、近年来只被黄巾之乱扫到风尾的,唯有天子的弟弟渤海王瞧着光鲜。
人人都赞天子待弟弟好,刘协不敢有一丝一毫逾矩,待兄长是恭敬有余、亲近不足,旁人却只说渤海王识礼,不恃宠而骄,天子给渤海王选的王太傅教育得好。
兼之朝中人才济济,一派盛世气象,天子奖励耕育,也不禁商贾,又推广使用了新的粮种,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稳定了动荡的江山,无论是朝中士人还是民间贤人,都对天子推崇之极,自然不会说天子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天子如今已有了十位皇子,五皇子与三公主更是极其罕有的龙凤胎。
自光武帝之后,子嗣繁茂的天子寥寥无几,到了后期,朝中的士人、后宫的外戚更是为了新天子的选定而争论不休,像是现任天子一样子嗣丰茂的,极是稀奇。
天子子嗣稳定,又不似先帝一样,因为偏爱幼子又疏于政事而不愿意选定、教导继承人。
若不是天子天资横溢,恐怕大汉的局面就不会似如今一样好了。
对于大汉的局面,刘辩觉得还是能掌握的,有后世的崇祯、光绪等人做对比,刘辩觉得自己还是的很幸运的。
更不用说,这个时代有无数的英才。
到达长安以后,刘辩首先要面对的,是性格严肃端方的陈群对郭嘉的控诉,以及陈群的上司曹操为郭嘉的说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行有常》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