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昨天夜里,顾洵已经入睡,梦中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起身下床,顾洵打开房门,发现门外是当晚值班的衙役小六。
“大人,这是一个钞关的小吏刚刚送到了,说事出有急,务必马上送到你的手上,这才打扰了大人休息。”
说着,小六递来一封封好的信封,上面写着“顾洵亲启”几个大字。
接过信封,顾洵说了声“无事”,小六走后,顾洵关上门,重新点燃蜡烛,灯下读信。
这是钞关杜辽给顾洵的回信,信中短短几行,已将事情描述明白。
顾洵在去信中提出的想去钞关文书院看看,信中已给了明确答复,让顾洵明日一早便可去城北的钞关文书院,到了自然会有人接应。
合上信纸,顾洵困意全无,又从暗格子中取出鱼鳞册,又细细翻看起来,不知不觉,再次抬头之时,天都亮了。
揣着昔瑶给的雨布,顾洵原本思虑重重的步伐,竟变得轻快了些。
从县衙出来,顾洵大约走了两炷香的时间,到钞关文书院时,他的额头已经微微出了薄汗。
“是顾大人吗?”
一个身穿普通小吏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文书院大门外等候。
“嗯,你是?”
顾洵停住脚步,抬头看了看院门口匾额上的几个大字“清渊钞关文书院”。
“小人是这文书院的总管,嗨,说是总管,其实就是平常做些洒扫的散碎活。大人喊我小李就行。”
顾洵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了不止十岁的男人,那句“小李”始终喊不出口。
“李总管,我带着杜主事的亲笔信,你验一下。”
说完,顾洵将怀中的信封取出,递给了面前的男子。
男子连忙挥手,“杜主事已尽安排人交代过了,顾大人我也见过,哪能再验信呢,大人随我来。”
顾洵点了点头,将信重新放回怀中,跟着男子走了进去。
钞关的重要文书都在钞关里面的文书院,这个距离钞关不近的地方,主要放了些繁复无用又不能随意丢弃的文书,基本上放进来就不会再动了。
因此,顾洵走进放置文书的屋子时,发现文书摆放十分整齐,却能看到这一堆纸簿之上已经有一层尘灰。
“大人,你要找的文书就在这个屋子最里面,外面都是些无用的纸簿,你顺着这个架子一直往里走就行。”
“好的。”
“小人还有些散碎活,就先不陪大人了。”
顾洵点点下巴,示意男子离去便可。
顺着架子,顾洵一路看过去,越是外面的文书整理摆放的越整齐,越往里走,文书摆放的越混乱,有的箱子上贴着的清渊县衙封条还没有揭掉,看起来像是临时堆放还没来得及整理的样子。
随手翻了几本,都是些用细麻绳装订起来的百姓官司状纸,顾洵看了看状纸落款的时间,距今已有十多年,难怪纸张发黄,还散发着放置太久而有些发霉的味道。
地上乱七八糟堆着的,基本上都是成本的状纸,没有顾洵想要寻找的东西。
找了一圈,顾洵的目光最后定在那几个没来及解开封条的大箱子上。
这原本就是县衙的文书,作为知县自然有权力查阅,所以顾洵伸手就把几张封条撕掉,先打开了第一个木箱子。
随着木箱子的盖子被掀开,里面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传来,顾洵捏着鼻子,用手指轻拈了上面几本册子,放在地上,开始翻开。
翻看了几页,顾洵发现这上面写的都是写本县小吏的任免、升迁、日常考核的记录,原来这些是吏房文书。
本朝各地县衙大堂两侧的房子,便是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办公场所。
除了常见的六房外,一些政务比较冗杂的县衙,还在六房之外,再设置盐、粮、马等房。
作为一县之长,顾洵并不直接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都是六房小吏按照分工进行初步处理后,再报给顾洵拿最终的意见。
翻看完这些,顾洵又在箱子里大体翻了翻,没有发现有用的信息,便继续开第二个木箱。
第二个箱子里面的纸簿一样散发着一股子霉味,顾洵随手翻了翻,记录的大多是清渊县当地的民风民俗,什么正月里社火几支舞龙舞狮队比赛,谁家拔得头筹,谁家落了最后,等等,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顾洵深吸一口气,看了眼最后那只贴着封条的木箱子,心想,成不成就看你了。
殊不知,那名李总管从屋里出来时,已经悄悄在门外上了锁,又对着院子的一个角落打了个手势,便退了出去。
顾洵入瓮的消息,迅速经人传进了杜辽的耳朵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