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桧所言,实乃表面说辞,其真实意图并非如此。一方面是因其与金人勾结,此刻自应为金朝说话;另一方面则是投高宗之所需若大宋与金国再战下去,胜出之可能极大,至那时金放还钦宗,岂不对高宗之皇位造成威胁。
这时赵鼎亦出列进道:“臣以为,此刻我大宋士气正盛,而金国内部动荡不安,应趁此佳机挥军北上,直捣黄龙,将金国一举歼灭。”
高宗听了道:“赵丞相所言确有道理,然朕之生母尚在金人之手,岂可违逆孝道,弃她于不顾”
赵鼎道:“尽人皆知,金人生于蛮夷之地,性反复无常,此次极有可能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故金人所言当不能尽信之。反而,若我大宋军队继续乘势进攻,待金国将来至了无路可退之际,它自会主动将太后送回以求生路,而无须我大宋受割地这等耻辱。”
高宗听此,竟是无话可说。
少时秦桧又道:“赵丞相言之轻巧。要将金国逼至无路可退之地,可谓是困难重重,且代价巨大,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方能实现。金国虽乃蛮夷,却也是兵强马壮,不可小觑。我大宋实力虽强,但因连年征战,损耗亦不少。且若一旦大战,受苦的仅是天下的百姓。故臣以为,此刻应当求和,养精蓄锐,待我大宋将来元气彻底恢复之时,再举兵直捣黄龙亦不迟。”
长风当下出列反驳道:“秦大人所言差矣。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我大宋养精蓄锐之时,金亦会逐渐恢复其气力,到时何强何弱,此刻自无法推断。况金现下可谓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内有权利纷争,乱不可控,外又与我大宋兵戎相见,节节败退。因而说,此时乃灭金最佳时机,若择妥协,当后患无穷。”
秦桧听了,竟携着轻视的语气道:“殳大人,你是否多虑了。我大宋好歹亦是泱泱大国,兵强马壮,人才辈出;而那金国乃蛮夷之地,即便是再恢复个几十年,实力自仍是不敌我大宋。又何必穷兵黩武,非致其死地不可况如今宋金两国不合,西夏等蛮夷国早已是虎视眈眈,若再与金拼个你死我活,难保他国不会从中掺和,到时恐怕是多面受敌,双拳难敌四手了。”
高宗见两方争执不下,只得问群臣:“议和或交战,其他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以交战为佳。”
“臣更倾向于议和。”
但见其余大臣观点不一,但持主战观点者却明显多于持议和观点者。高宗见此,竟是难以做出抉择。这倒并非他心中无主见他为保皇位,自是更倾向于议和,然因他见朝中主战人士不少,若此刻便做出议和之选择,难保不会引起朝中这些臣子的怨言。
便只得道:“既然和战难定,不如尔等再回去仔细思思,究其利弊,明日再续讨论。”
尽管此事已暂时搁置,但高宗心中仍颇为不安,担心承受不住众主战大臣之压力,最后只得选择交战。他一向知秦桧诡计多端,又颇为维护自己之皇位,便于这日召秦桧至藏书阁,欲请他出谋划策。
高宗一见秦桧前来,忙从御椅上起身,笑脸盈盈行去,道:“秦爱卿,你总算来了,你可知我今日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秦桧早便是高宗肚子里的蛔虫,又岂会不知他此刻在思甚,未加思索便答道:“圣上唤微臣前来,定是为了议和之事吧”
“正是正是”高宗一脸欣喜,似瞬间觅到知音一般,忙问:“秦爱卿以为,朕该如何抉择”
秦桧一本正经地道:“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想必圣上亦知晓这其中道理。若是我大宋军队一味北上,结果自是可想而知。”
高宗轻叹一气道:“是啊,朕亦是早已想到。只可惜眼下大多臣子皆持主战之观点”又忙扭头问:“秦爱卿可有化解之法”
秦桧歪嘴一笑,“自然是有。”
“爱卿快说”
秦桧道:“眼下主战人士虽多,但为首者却不过一二,欲削主战派之气势,何不来个射人先射马,以起个杀一儆百之效”
高宗听后一惊:“你是欲让我杀害朝臣”
秦桧笑着摇头道:“非也非也。我所说的杀,并非真的杀,而是降其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