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两个人长得有三分相似,年纪小的十六七岁,大的那个……额,张素琴恍然,正是半年没见的王子诚。
自从张家决定养鱼后,王子诚倒是来过两回,不过都被张家大伯娘谭丽燕堵到了,说了半天的话,自此王子诚就尽量少来了。
也不知今天是为了什么。
“琴子,回来啦,”王子诚也看见了进门的张素琴,笑着打了招呼,挥手示意自己手上的南瓜子,“快来吃,一会就没了。”
能不好吃么,还是自己炒的,而且炒的时候放了点香油,那可是好东西。
不过她也没多说,呵呵笑了两声,客套地跟他交谈,主要是试探他的来意。
王子诚也没瞒着,爽快地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一起来的少年王子安,给卖了。
这孩子也读初三,可能是家里遗传好,伙食也好,看着壮实,其实比张素琴还小了一岁。
因为成绩不错,王子安的妈妈,也就是王子诚的二婶,决定将自己的儿子送到省会去读高中,自己娘家也在那,多少能照顾一点。
可这孩子愣是不同意,逼急眼了直接翘家,投奔了在丰源镇上班的堂哥王子诚。
这王子诚看着弟弟也愁,劝他回去吧,这败家孩子也不听,说多了他要是走了还真不知道去哪里找。不管吧,也不是那回事,这孩子从小跟个小尾巴一样跟着自己,咋能眼睁睁看着他犯倔呢。
说到这,不得不提提这东平王家。
王家的老爷子算是个老革命,不过要说家里的功绩,却要从王子诚的太爷爷说起。
王家原来是清朝的时候被拨到关外的中原子民,世代贫农,在大户人家做佃户,祖辈没出什么名人。但是出了十二个屠夫,六个打铁匠,这在族谱上也有记载。
王子诚小时候还纳闷为什么家里的族谱什么都写,有点不靠谱的感觉。后来听爷爷说近代家里出过一个秀才,这都是他重新修缮的,王子诚也就释然了。
太爷爷的父亲,也是个屠户,手上有两把刷子。太爷爷从小孔武有力,后来加入了革命军。扛枪打过日本鬼子,也跟国民党拼过刺刀,算是个老红军了。可惜,时运不济,眼瞅着要过好日子了,撇下老婆孩子自己得病去了。
这老太爷因为常年在外地打仗,也没多少时间跟老婆相处,家里也就这一个独苗。
幸好,父老乡亲、战友领导也是照顾,虽算不上烈士家属,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帮助他们的。十八岁,王战毅然决然地参了军,在部队算不上数一数二,也绝对是个尖子了。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爆发的那一年,王战瞒着母亲偷偷上了战场。
三年后,他得了个一等功,右腿也瘸了。
无奈,转业回地方,进政府当了官。最后老爷子实在□□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还不好,王家人中虽然也有怕老爷子下来家道中落的,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享享清福。
王战同老伴高慧丽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老大叫王国强,妻子孟秀芬,也就是王子诚的父母,育有一子一女。女孩大些,叫王霞,已经嫁人了。儿子王子诚,也算争气,他现在的成就脱不开家族的影响,但大体上来说还是他自己有本事。
老二叫王国富,娶得是省会袁家的二女袁敏,二人只有王子安一个孩子。袁家老爷子是王子安太爷爷的老战友,也是因为打仗,孩子出生的也晚,最小的这个闺女直接嫁给了同岁的王国富。虽说辈分上差了,但原来两家人也没什么亲戚,也不妨事。
最小的女儿王月嫁给了金阳市的公安局局长许红兵,这金阳市虽说经济不如东平市发达,但因地处入海口,也有了兴盛的迹象。许红兵本人也是个有见识的,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除此之外,王家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当年王战母子落魄时或多或少帮着点的,现在也跟着借了光。
不过眼下张素琴倒是不知道两人的背景,只觉得应该是家境富裕且有权势的。不过就是有人跟她说这是东平王家的人,她也不清楚这到底是多了不起的门庭。
说到底,还是上辈子见识不够,也就只研究自己的小门小户小日子了。
张素琴去九姑婆家坐了一会,又加上来回的费了点时间,现在怎么说也有四点了。看来,王家两兄弟是要在家里留饭了。
为了防止神出鬼没的大伯娘谭丽燕,张素琴将院门掩上,将二人请进了屋。此时日头西沉,也有了些凉意,二人也没推迟,跟着进了屋。
王子诚是实在不知道应该带弟弟到哪里散心,所以才来的张家。因想着张家的饭菜,王子诚潜意识里根本没觉得自己还要回镇上来吃饭,所以顺道买了些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最爱辣椒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