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几多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腊八过了就是年,年一过眼看就到初十,野了半个月,温元要考虑复学的事了,她可还没忘年前祭酒放的狠话呢。
何况这事不只事关她,还牵扯了好几个倒霉蛋,就在她每天为这事抓耳挠腮的时候,温府里有了一件更大的事发生。
海市先是来了一封信,想请徐老夫人三人回家,还没出元宵,徐家兄弟就到了。
“阿娘,我们今天去明月楼吧,昨天舅舅他们到的晚,我都没跟他们说上话呢。”
“好,等阿娘一会。”
温元觉得奇怪,这段时间阿娘怎么老心不在焉的。两个舅舅难得来一次,也没发现她开心。
两人很快就到了明月楼门口。
温元难得抬头看了看上面挂着的匾额。
“阿娘,这里为什么叫明月楼呀?里面也没有什么楼阁呀!”温元突然想起自己多年的疑问。
“以前是有的,只是后来没有了。”徐京华解释道。
“以前这宅子的主人呀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母亲呢又是个戏痴。年轻时候三天两头的往戏院去,后面老了,走不动了,这宅子的主人就专门让人在她住的这院子里头建了个两层的戏楼,戏楼建成后是白天也唱晚上也演的好不热闹。”
“可惜好景不长,后面那一家人犯了事被流放了,听说宅子主人的母亲在路上就没了,这宅子又辗转了几次,成了我们家。”
“你爹爹听闻了这事后,惊叹之前宅子主人的孝心,所以就算当时住进来时戏楼已经不在了,也还是取了个明月楼叫着,也算是全了那位家主的一片孝心。”徐京华这段时间以来,难得说这么多话。
“怪不得呢。”温元听完,心里的疑问一下解了两个。
之前她还奇怪,怎么这明月楼跟任何一处她见过的院子都不一样。
别的院子是青石板从院门通到厅门,最多的旁边有个池子,大的有小桥流水也不出奇,但那都是在旁边。
没有说有像明月楼这样设置的,进院门的青石板路通到一半就断了,接着是一个大湖,要过亭子,走完一条曲桥,才能把断掉的青石板路重新接起来。
现在想来,大概就是因为明月楼前身有个戏楼,需要防火。
一推开院门,徐老夫人就在观水亭里朝他们招手了。
“外祖母,小姨,大舅舅,小舅舅。”温元乖乖叫人。
“欸,过来舅舅看看。”徐嘉琛扶着温元的肩来回看了几遍,像是还接受不了之前那么小一个团子,现在长这么大了的事实。
看着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鼓囊囊的荷包,塞到温元手里,“这是舅舅迟到的压岁钱,你收着玩,还有些别的,不好拿,晚点我让人送到你院里。”
温元隔着布料摸了摸,是小元宝,小铜钱之类的,富贵人家用金银打了给小孩子的玩意。
这一袋,出去能买半个铺面,更别说还有别的需要抬到院子里的了,她这舅舅,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大方。
“谢谢大舅舅。”
温元这边还没谢完,小舅舅那边伸手过来又是同样满的一荷包。
温元来这么一趟,还发了大财。
人问过了,钱也收了,温元坐到徐漾漾身边去,和她贴在一起嘀嘀咕咕。
大人聊大人的,小孩说小孩的,两不误。
“什么,你们要回去了?”温元显然是接受不了这个噩耗,看向徐京华的眼里全是慌乱。
徐京华没有说话,温元也就懂了,怪不得这段时间,她阿娘一直闷闷不乐的。
“圆圆,过来外祖母这里。”徐老夫人见温元都快哭出来了,忙把人叫过来自己怀里拢着。
“圆圆不哭,外祖母来了这么多年,也该回自己家了呀!”徐老夫人见温元低着头不说话,安慰起她来。
“明月楼不好吗,这里也是外祖母的家呀。”温元试图把徐老夫人留下来。
“外祖母很喜欢明月楼,可是外祖母的家在海市,那里也有人在等着外祖母回去呀!”徐老夫人摸着温元的头,“漾漾的娘亲也想漾漾呀!”
温元不说话了,埋进徐老夫人怀里,一颗颗滚烫的泪珠就跟着下来了。
过了元宵,天气跟着暖和起来,徐老夫人一行人定的日子也一天天近了。
一月中的风还冷,一大早沿途的集市门面大多数都还没开,这个时辰正是好睡的时候。
没多少人会放着舒服日子不要。
却见有两辆马车并一行车队从温府出发,经过东大街时,马车车轮碾过石板路时发出的“哒哒”声打破了街上原先的寂静。
这一行正是准备回海市的徐家人和送行的温家人。
前面开路的是徐家兄弟、温清和和温玉章,各骑一匹骏马,后头跟着的是一辆稍显朴素的马车,更后面一点的则是一行车队还有不少箱子。
虽然马车外面看着朴实无华,内里的装饰可是一点都没含糊的,里面供人坐着的软垫上铺设着软滑丝绸,暗绣花样,坐垫里填充的也是实打实的上好棉花,软绵绵的,坐久了也不会觉得累。
脚柜下面还设了暗柜,暗柜里面除了常备着的新鲜瓜果点心外,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小玩意可供途中消遣解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