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40
[秦聿,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随摄制组抵达此行拍摄的最后一站,吉木乃县。]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座边陲小城,我是没有的。甚至,我从没有到过这么远的地方,没在课本上见过它,就连旅行图册上也鲜有标注。]
[在和当地人的聊天中,我们对吉木乃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却也在世纪初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今二十年过去,丝路边城巨变,我即将有幸见证。]
[然后好好收藏回忆,等回家后再说给你听。]
楼兰贴好邮票,又把信和明信片放进信封,用胶棒涂好封口,然后郑重地投进了宁桁支教小学附近的邮筒。
宁桁感慨:“好浪漫的方式。”
楼兰一笑:“因为要送给一个很浪漫的人。”
远离网络许久的宁桁不知内情,他看着楼兰眼中柔和的笑意,试探问:“是楼老师喜欢的人吗?”
楼兰轻嗅了下斜逸出来的杏花花枝,轻声道:“是……故乡的爱人。”
她起初也没想到用这样古朴又原始的方式传递心情。
她只是在踏入宁桁支教的小学校门时,迎面遇见了一树开得正盛的杏花。
她想,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津和京海,也正是杏花开放的时节。
“你也闻到了花香吗?”楼兰对着枝桠喃喃地问,忽然想给秦聿写一封信。
所以采访后,楼兰没有立即离开。宁桁帮她搞定信封和邮票,稿纸本充作信纸,楼兰就在学校翻新的课桌前伏案写信。她之前每经过一个城市就要买明信片做纪念,如今就放在背包里。
信被投进邮筒窄窄的长孔,将载着风飞往三千四百多公里外的另一颗心上。
-
四月十四日。
下飞机又转吉普,把太阳甩在身后,终于在这日下午两点二十三分,楼兰随摄制组抵达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地区在祖国的最西北角,楼兰只曾在视频里粗粗领略过。
一山一河邻三国,这里有神的自留地、牧羊人的可可托海、秘境里的喀纳斯……可摄制组并不流连那些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
而是将新疆之行的最后一站定在了阿勒泰的一个小角落——吉木乃。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地,如今又抓住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建设的历史机遇,立足“生态、民俗、边境”优势,将“沙漠之舟”变身“产业之舟”,在荒漠中书写了边城山乡的致富经。
楼兰带着摄制组穿行于每一条街道,四四方方的小城被戈壁和草原围绕,这里市中心不大,城市与农牧区的交界分明,道路两旁是林立的杨树、榆树和樟子松,道路很宽,车子行驶在上面总有种空旷的宁静。
摄像组的镜头从鳞次栉比的楼宇转到国际商贸城,从贸易免税区拍到吉木乃口岸,两国交界的乌拉斯特河从口岸边静静流过。
天空布着浓云,最高气温不到10c,楼兰拉紧了防风外套,东南风带着西北边城的粗旷扑在脸上。
她仿佛听到了千年前悠远的驼铃声声。
楼兰拿出手机拍下一角天空,找出秦聿的对话框,点击发送。
秦聿,要下雨了。
-
四月十八日。
在乌鲁木齐休整了一晚的摄制组启程返回上津。
飞机腾云而上,楼兰透过小小的窗口看云层之下愈渐模糊的土地——
城市与乡村,沙漠与绿洲,雪山与河流,最终都变成了大片大片的色块。阿勒泰的西北一角边山宁静,伊宁的学校书声琅琅,天山脚下炊烟祥和,跨过罗布泊下的古城遗迹,又听见玉门关外的萧萧风声。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已度玉门关。
-
“春风已度玉门关……这句好,用作特辑的中心语再合适不过,就按这版定稿录制吧。”
频道主任收起文案稿,看向楼兰,思忖了片刻后说:“这趟外拍辛苦了,春日风大,条件更是艰苦,录完棚拍就好好歇歇……哦对,彤彤之前一直想要找你聊聊,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旧梦燃情[久别重逢]》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旧梦燃情[久别重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不藏袖的小说《旧梦燃情[久别重逢]》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藏袖并收藏《旧梦燃情[久别重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