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二)

佛法修学概要 妙音0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

我们刚刚回答的一个有关业果的问题,就是忏悔。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不一定要修很大的福报。当然你有福报,会对临终有帮助。但是你起码不能造罪,因为你造了罪业,它临命终就会起来活动,形成一个业。一开始我们是造业,到最后变成障碍,叫业障,它会障碍你的正念。因为理论上,真妄不两立,汉贼不两立。所以说,我们在开车的过程当中,不管你这个车子的马力有多大,起码你不要给自己前面创造太多石头。

所以我们要及时地把重大的杀盗淫妄的罪业,在临终之前要把它的相续心断掉。我们没办法断它的种子,但是你要把它的势力降到最低,让它沉淀下来,这就是忏悔的意义。就是把握当下的时机,把重大的业力转成不增长业,就是这个概念。刚刚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跟大家讲过了。

现在我们回答第二个问题。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题就是说,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两个都在讲空,内涵不一样。小乘的空跟大乘的空,主要有两个不同:第一个,内涵不同;第二个,它的作用不同。

我们先讲它的内涵。小乘的空是怎么安立的呢?它是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它是从生命的无常来安立空的。就是人生是动态的、变化的。我们在学习业果的时候,佛陀对于人天的安乐果报是持肯定态度的,佛陀鼓励我们断恶修善,创造美好的人生,在业果是这个口气,没有错吧?

但是到了声闻法的时候,佛陀口气改变了。佛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以从人天的业果的思考到小乘空观的时候,你就会发觉佛陀的态度是完全一百八十度转变。佛陀对三界快乐的果报是持否定的态度,三界没有真正的快乐,小乘的空观就是告诉你这个概念,轮回没有真实的快乐,因为你每一个快乐都要付出代价,因为它无常。无常就是说这个快乐是不安稳的,让你没有安全感。

诸位!你可以去问问那些福报大的,你问他快乐吗?他会说很难讲。他有时候也快乐,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担心。因为他知道这个快乐,是要具足很多的条件的。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具足,快乐马上就被破坏。众生的快乐很脆弱,你第二天早上醒来,可能报纸一打开快乐就没了。

关键是这个快乐无常败坏,你也做不了主。无我,更可怕是无我,你说了不算。所以你不能把内心寄托在世间的快乐。第一个它会变化,会让你失望;第二个它什么时候要变化,你没办法规划。人生不能规划,诸位知道。当然,你可以有自己一厢情愿的内心规划,但是人生的遭遇不是你规划的。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福报什么时候花完,你有多大的福报你也不知道。你没有宿命通,你就不知道你人生有多大的福报让你花。

所以人生就是动态,你没有安全感。“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人生的快乐你得到以后,你是很担心的;失去的时候,你是很遗憾跟忧恼。所以世间的快乐,是要付出很操心的代价。但是最后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让你空欢喜一场。就像做梦一样,做梦的时候梦到你是大富人家,醒过来什么都带不走,所以人生没有结果。

每一个人生都没有结果,就像做梦没有结果,人生只有过程。你不可以把前一个梦境里面的东西带到第二个梦境,不可以!当你梦结束的时候,你所有梦境里面的东西都要放下。只有那个明了的心跟业力走出来,从前一个梦境走出来面对下一个梦境,只有业力可以穿过梦境,还有那个明了的心,两个东西走出来而已。你的色身,你的财富,你的眷属,你所有一切的东西,当第一个梦境结束的时候,不能从梦境里面带出任何东西出来,不可以。这是第一个游戏规则。

你只可以从第一个梦境把你的业力带出来,把你那个明了的心带出来,两个东西带出来。其他的对不起,全部留下,因为你的使用权没有了,你的福报享尽了,就请你离开了,它不跟你客气的。业力是很残酷的东西,你白天享完了,你晚上业障就要起现行,它不会等到第二天了。

所以断恶修善,不能当终极目标,只能当过程。你把断恶当终极目标,那你就把人生都皈依在人天果报,那你情何以堪呢?那你就每一生都在受伤。所以佛陀就跟你讲:我再讲第二个更高档次的教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说:一个人只有安住涅槃,才是真正的快乐,三界没有快乐。所以小乘的法是一种非常对立的,它就对着你那种对三界果报的爱取,冲着爱取来的。

那么,人天业果跟小乘的思想怎么融通呢?佛陀一下子肯定,一下子否定,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佛陀没有否定你造善业,但是佛陀说你造了善业,不能享受果报,不能去享受,你要把它回向无上菩提,这样听懂吗?你有资格造善业,但是你不能把这个善业兑换成人天果报。这样做太傻,你有更好的选择,你可以把它兑换成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

你这个资粮,套一句中国话,你得有点出息,是吧?你那个善业,你布施持戒,你把它换成人天果报,你今生享受完了,到下一个果报你带不出去,你多生那么辛苦地持戒,今生就把它花完了,你不觉得很可惜吗?搞不好,花完的过程你还沾满了贪瞋痴的烦恼,后遗症一大堆。所以佛陀说:造善是没有错的,关键是你怎么样把它回向净土,回向无上菩提,你可以做一些更高级的转换。

诸位要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不是否定你造善,而是告诉你不要贪求人天果报。你造的善业,你不要那么小家子气,去换一个糖果吃,你可以换摩尼宝珠。你说:“欸,这摩尼宝珠要等很久。”等就等,是不是?但是你得了摩尼宝珠可以一劳永逸。你老是换糖果吃,生死都不出离,那你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所以,佛陀讲完人天的业果,又讲诸行无常,这两个我认为没有矛盾。佛陀鼓励我们修善,佛陀也赞叹涅槃,这两个不矛盾。让我们从善业里面回向大般涅槃,不要执着安乐的果报。当然你不执着你还是有,但是你不执着,就不会陷入轮回当中。

诸位!如果说,你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慢慢要知道要把那个感受收摄一下。“受”,这很可怕!你不能把人生当作享受,人生不是让你享受的。你如果认为人生是让你享受快乐的,我跟你保证,你要付出十倍的代价。你得到的快乐是一分,你也可能今生就遇到了,但是你至少要付出十分,不信你试试看。

人生快乐的蛋糕里面都有毒药的。佛陀说:人天的快乐果报你沾不得。除非你法身菩萨游戏人间,那另当别论。你把人生当真你就糟了!人生要解脱一定要把感受收摄,要都摄六根。

那人生要怎么面对呢?人生当历练可以,历事鍊心。人生不是让你来受用的,人生是让你历练的,让你从人生的过程当中去加强你的菩提心,让你去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积集往生的资粮。人生是让你用来修的,不是让你享受的。你这个观念没有改,你就很难修行。

所以小乘的空观就是告诉你:人生不能享受,就是讲这个意思。调伏你的爱取,你来人生不是来享受的,你观念得改一改。生命是让你来历练的,然后当一个过程,让你到净土的一个跳板。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生命,因为你要借假修真。没有生命你怎么拜佛?没有生命你怎么听经?没有生命你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去改造你的思考?

生命没有错,是我们操作错误。因为你把人生拿来当享受。你急着要把过去生辛辛苦苦在三宝门中做义工的善业花掉,你错在这里。其实,你可以做更好的选择。你可以把这个善业转成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让你永远受用,是不是?你没有吃亏的。听佛陀的话绝对不会吃亏。

所以佛陀讲业果以后,佛陀很怕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会把善业转成来生的安乐果报,这就糟糕了!所以佛陀马上讲无常无我,提醒你:当你有这个功德钱的时候,等一等,不要马上兑换,把它累积到一定程度,回向到净土去,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所以小乘的空观是用来对治的,跟你提个醒:你不要以为你断恶修善,你就了不得了,就赶快把它换成人天果报,来生就想要做国王了,这样你要付出代价的!小乘的空观可以说是一个很重的药,他把人生讲得可以说是一文不值。你看声闻法,不净、苦、无常、无我,人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人生、轮回从声闻法来说毫无意义。所以人天乘的法门,其实某种程度上是肯定断恶修善,但是到声闻法,对三界的果报是全盘地否定。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矛盾了,怎么办呢?你要我辛苦地积集资粮,你又不让我享受!所以佛陀讲大乘的空观,他说,其实你可以享受你的心性。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你可以在那个地方尽情享受法喜。

所以小乘的空观,是从人生的过程来安立无常无我;大乘的空观是建立在人生本来清净,这个很重要。所有的空观,大乘空观最殊胜,因为它追溯到你的生命的原点。小乘空观它不管你本来怎么样,它只告诉你现在怎么样,反正人天的果报你碰不得。所以小乘的空观是用来调伏用的,调伏爱取;大乘的空观是告诉你,“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它把你生命的原点,这本来面目的面貌解开了,原来我们本来清净,本来具足。

你想要追求快乐,你其实不用多事,不用向外攀缘。你只要能够心存善念,你的内心也可以出现快乐,是心作快乐,是心是快乐。因为你内心本来就具足快乐的功德,你不一定要假借外境。我们拜一部八十八佛,打一个佛七,我们的心也是快乐的,你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感官的快乐?那种有过失的快乐?

同样是快乐,同样是蛋糕,你为什么不去吃那个没有毒药的蛋糕呢?为什么为了吃这个有毒药的蛋糕付出那么惨痛的轮回的代价?佛陀知道我们喜欢快乐,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你可以选择内心的快乐,那是没有过失的快乐,是那种涅槃寂静乐、菩提觉法乐。当然到了极乐世界,那个法喜快乐更殊胜。

所以,小乘的空观会让我们的心慢慢收摄回来,但是我们没办法安住。因为小乘的空观告诉你这个也不可以,那个也不可以,它是否定的,小乘的空观是否定句的。包括中观,中观的学者也是否定的,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

但是到了大乘圆满的圆教,一念心性的时候,佛陀是肯定的。说:什么是我们的安住处?现前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这个就是你的安住处。我们离家太久了,我们一念妄动向外攀缘,把自己弄得很被动。其实我们内心本来就具足珍宝。

《法华经》上说,一个大富长者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小时候参加庙会,突然间走失了。走失了“五十年”。他那五十年指的是六道,因为它把阿修罗道会到里面去了。就这个孩子走失了,后来就做乞丐,做了五十年的乞丐。后来他乞丐做习惯了,认为我就是乞丐了,我就是乞丐的命。

有一天,这个乞丐在乞讨的过程中,走到非常漂亮的这个大富长者的家宅门口,从小窗户里面挖一个小洞,一看,唉呦,不得了!这里面那是不得了的境界!里面的珍宝很多,看到他爸爸坐在中间,何等的威严。他爸爸刚好也看到他,他说:“欸,这个就是我的儿子。”叫旁边的那个侍者去追。

这个乞丐做久了没出息了,他自悲败种,说:“我哪是你儿子呢?你开玩笑!”就赶紧逃,等到侍者抓到他的时候,他吓昏过去了。侍者把他扛回来。大富长者说:“算了,算了。你现在把他叫醒也没用,让他回去吧。高兴做乞丐就做乞丐吧,慢慢来。”

那长者(佛陀)就用很多的方法,慢慢把这个乞丐(众生)引导进来。最后再“长者付财”,告诉他:“其实你不需要做乞丐了,你家里面钱多得去了,是吧?干嘛要做乞丐呢?有时候有一餐,有时候没一餐的。”好比在三界轮回,运气好一点得到人天果报,运气差一点,罪业起现行,沉到大海里面去受三恶道果报,就像乞丐一样,有时候今天托到钵,明天托不到钵,你完全被动。你人生只有一句话: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由业力控制。而你看,佛为法王,于法自在。

所以大乘的空性,就是只有一个概念——把心带回家。其实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功德庄严,是我们操作错误,是我们离家出走,把自己搞成这副德性。所以大乘空观是安住,安住真如,也可以说安住空性。不过它的空性,有不空的善根在里面。

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讲义第五十一面,这个地方很重要。大乘的空观你要建立不起来,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安住了,人生就没有安住点了。因为世间的快乐不能安住,小乘的涅槃也不能安住,小乘的涅槃你安住下去,你就完了,走不出来了,偏空了。我们只有一个安住点,看讲义五十一面的体性。

心性的体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法尔具足十界诸法。我们要安住在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的一个离一切相的清净本性。我本来具足功德庄严:它里面是离一切相的;它离一切相,但是又没有偏空,又具足一切法,具足诸佛的功德庄严。

当然有人就问,智者大师说你一念心性本来具足十法界染净诸法,那你也具足地狱法界,你为什么不说我本来具足地狱法界?理论上是可以,但是你这样想对你没有好处,是不是?你认为你具足地狱法界,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们一般来说,在“具足”这一块我们做正面思考,就是我相信我的内心是清净的,我相信我有成佛的因种,我是未成之佛,这个是最好的安住处了。

所以大乘的空观把小乘的空观跟人天业果做了一个平衡,否则,你要是没有大乘空观,你说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你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吧?你要我断恶修善,又不要我享受人天果报。你要开显,你要享受,你可以享受你自性的功德啊!游于甚深法性三昧,在你内心当中是一个无障碍、能够在那个地方驰骋天下的一念心性,它本来就可以给你很多的波罗蜜的功德。

诸位!你要想一个概念,佛陀选择安住心性,他一点都没有吃亏。他现在是什么?万德庄严!我们选择离家出走向外攀缘,结果我们现在得到什么?你什么也没得到,每一场人生都是一场梦。我们流落到现在什么都没有留下,这就是我们离家出走的后果。

我们以前的概念总是觉得我应该向外攀缘,我才有东西可以抓。结果你抓到什么?你觉得抓到什么?你除了抓到老病死还抓到什么?所以离家出走是错误的选择,心向外攀缘是错的,回光返照是对的。

大乘的空观它不叫空观,它叫现前一念心性,就是本来清净、本来具足的心,向内安住。所以大乘的空观你安住以后,人生就变成历练了。那这个因缘法它是什么意义呢?历事鍊心,“托彼依正,显我自性”。我们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开显我自性的功德,我不需要外境了,这个是最高水平的人生观了——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大乘的空观不可思议,叫不思议境。它彻底地改变你的人生观,你不需要向外面追求。

说实在,你就是喜欢追求,才把自己弄得很痛苦。其实你要知道,你向内安住是最好的选择。该是你的,你一块都跑不掉的,你不要去求的。求到最后,你把人生的档次给降低了,你变成六道轮回了。

我再讲一次,该是你的东西,该是你的快乐,你不要求,它会加倍的给你的。人生不是求来,是修来的。这个就是大乘的空观——安住现前一念心性,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人生是历事鍊心,这个是最高级的思考模式了——安住!

小乘的空观没办法安住,人天的业果也没有办法安住,找不到安住处的。因为人天的业果偏有,小乘的空观偏空,你怎么安住呢?你安住就不能成佛了。大乘的空观是本来清净,它没有说你现在清净,它说你本来清净,这个就是你的家了。

本来清净表示所有的生命都是可以改造的,因为它都是后来缘起的,都是假相,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这个很重要。所以大乘的空观建立起来以后,你的人生已经不是向外攀缘了,是向内安住了。那么这个外境代表什么意义呢?就是说,也没有把外境全部否定,我们可以借外境历事鍊心,借假修真,这个概念很重要。当然我们上一堂课有点匆忙,所以我现在把它补足。大乘的空观是让你安住用的,小乘的空观是让你调伏爱取用的。

这样讲好了,安住跟调伏我们解释一下。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病,所以我们要吃药。有些药是可以长期服用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你没事可以吃吃,这个就是大乘的空观;但是有些药你没有事不能去吃的,比方说感冒药,你没有事去吃感冒药不可以的,它是泄你的邪气,所以你越吃越虚弱,它是对治用的。所以有些药你是可以长期服用的,叫作安住;有些药是一时对治的,你有这个毛病拿出来对治一下,过了关就好了。这样各位懂吗?这两个操作的时机不一样。一个是常法,一个是一时对治。

好,我先讲到这里。有问题你们提出来。

大乘的空观只讲一句话而已,叫作“莫向外求”,就讲这四个字。你不必向外求了,该有的,你内心都可以给你,而且是更好的。你可以试试看,你一天里面都不向外追求,安住一念心性,所有的善、修法只是自我完善——我是假借众生来生起善念的,无所求的。你试试看,你会发觉你人生不一样了,外面的境对你的干扰会降到最低了,你不用去攀缘爱取外境的,不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佛法修学概要》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省直公务员陈着意外重生自己高三的那一年。于是,一个木讷腼腆、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只知道学习的高中生;突然变得通晓人情世故,说话做事总是恰到好处,不仅改变了人生轨迹,也越来越吸引女孩子的关注。女生:陈着你有什么优点?陈着:人老实,话不多。发小:我觉得骗人是不对的,你现在一点都不老实。陈着:没骗!人老,实话不多。(首先声明,绝对不是作者真实经历)

柳岸花又明 连载 177万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简介:殷莳的婚姻人人称羡——婆母是亲姑姑;丈夫是新科及第的探花郎:娘家富庶,夫家清贵。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探花郎还有个红颜知己的小妾。岂不知,当初准备订亲时,探花......

袖侧 连载 42万字

结局前炮灰们掀了马甲
结局前炮灰们掀了马甲

每晚九点钟更新,完结文《虐文小可怜是怪物母巢》《我只是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昏君》《灵气复苏后我和马甲们开启了工业革命》《祖传技能的各种应用[快穿]》在专栏中等待小天使临幸呀~顾有幸,人如其名,从小......

西莱斯特 连载 8万字

夫君,给我贴贴
夫君,给我贴贴

上辈子陆遥只活到三十五岁,因为家庭压力一直没办法出柜,直到死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再一睁眼居然穿越到了古代,不但年轻了十多岁,还多了个肩宽腰窄八块腹肌的夫君。天底下竟然有这般好事?正当陆遥激动不已时,发现夫君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格外冷淡,还想跟他和离……*赵北川父母双亡,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妹,托媒婆给自己说了门亲事。不需要对方长的多好,只要心地善良勤俭持家就行。媒婆嘴上夸的天花乱坠,结果转头就给他找了

998 全本 9万字

维持女配的尊严
维持女配的尊严

温双沐重生后得知自己所在的世界是一本校园甜宠文,书中随便拉出的一个男性角色,都是当下最火晋江风,以至女主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终极修罗场。譬如清冷校草学神男主苏起言,考前从不复习的他有天突然整理笔记,只为站到女主面前,将笔记递上。譬如骄恣嚣张男二周彧,做事我行我素,却在一日摘下黑色耳钉,换上规整白衬衫,向女主献上一束白色小雏菊。譬如温柔克制男三沈之庭。女主的中考状元成绩,他带的,女主的助学金和生活费,他

淅和 全本 95万字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1-31 2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