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14集《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妙音0 加书签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七页。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生命是遵循着一定的轨则。你今生会快乐、痛苦,都一定有道理的,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出现的,绝对不可能!生命是有章法的。

第一个轨则,就是因果的轨则,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道因缘观。这个因缘观,从粗浅的角度,因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由很多片段的生命结合起来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念珠,像拨念珠一样。一百零八颗念珠虽然相续,但是它们是变化的,没有两颗念珠完全一样。所以从外面的角度,表层的因果思想来看,人生是由很多片段的生命结合起来的。

如果预先把大乘的思想跟因果结合,就是法法消归心性,那就不一样了。本来这是在后面才会讲到的,但是我们先提醒一下。大乘的因果思想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内看。所以观照现前一念心性时,看到的因果,就像蕅益大师说的,只是现前一刹那法,望前名果,望后名因。人生就是一刹那的念头而已。这个念头对望过去,是个结果。因为你前生造了很多业力,产生了很多思想,这个业力跟思想结合,形成妄想,所以这个现前一念的思想,对望过去,它是一个结果。但是对望未来,它又是一个因地。你可以改变它、主导它、调伏它,在它没有表现出来之前,都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你说人生是无奈,也对!人生有一半是无奈的。因为我们要继承过去的业力跟思想,我们是跑不掉的,不管愿不愿意,一定要继承你的过去。但是你说人生充满了希望,也对!因为在它没有出现之前,都有希望,在临终之前都有希望改变。你可以主导思想,往好的方向走,或者往坏的方向走,你还有机会,因为它有变化的一面。

因此,天台宗安立一个观心法门。就是说,想要了解自己,就看念头的流动。其实心的流动就像水流。只要向内看,就一定知道你的过去,知道你的现在,也一定可以规划你的未来。过去、现在、未来都在你一念的心中。这个就是我们后面会讲到的现前一念心性的思想,我们预先把它做一个结合。就是说,什么事情都会归到心性,人生就是整体的,不是片段的。

蕅益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他说,轮回的思想,从人天的业果来看,是业力创造的,这是粗浅层面的解释。从大乘的角度来看,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蕅益大师说,流转三界中,谁在流转?「欸,我在流转。没有一个『我』,怎么会流转呢?」蕅益大师说,就是一念的妄想在流转。妄想醒过来,流转就没了,觅之了不可得。我们要去参这个道理:谁在流转?流转的是谁?它不断地相续,不断地变化,其实就是一念的颠倒妄想。它不断地积集业力,不断地创造果报,但当这个妄想消失时,轮回的生命就没了。

所以,成佛以后,再来看看今生,就像一场梦,「梦里明明有六趣」;醒过来以后,「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现在看到的感觉是真的,但是醒来以后,回顾过去就如梦幻泡影。我们现代人却把它当真,在梦境里看到真的有老虎、珍宝,但是醒过来以后,「醒后空空无大千」。

我们到后面再来探讨心性的思想,但是现在,业果的思想要先知道。生命一半是无奈的,一半是开创的。说它无奈,是因为你要继承过去的业力;开创,则是你今生还有很多的努力空间,因为它可以变化。

戊二、业果决定

前面是把业果的思想做一个总说,以下就各别地说明业果之间的关系。业到果,决定不会错乱,这是第一个要了解的。

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从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

《宝鬘论》云:「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故诸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诸苦安乐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起。若於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前面一科,我们把业果的形成乃至於它种种的显现,做一个总说。以下我们就各别地说明业果的特性。

第一个,业果的特性,就是它不会有错乱的情况。以下有五小科。先看第一科,就是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

什么是业果决定的相貌呢?就是一切的「异生」——凡夫乃至於圣人。佛陀除外,佛陀不受因果的思想影响,因为佛陀已经「金刚道后异熟空」,世间只有一个人不受因果的影响,就是佛陀。等觉菩萨还有微细的因果思想,但是佛陀是真的业尽情空了,他过去所造的业完全不能影响他。「佛为法王,於法自在。」所以这个「诸圣者」要拣别,他不包括佛陀,是佛陀以外的圣者。

那么一切「异生」——凡夫乃至於圣人,他们的生命当中,有一些舒适快乐的乐受,不管是圣人的快乐,还是地狱果报刹那的乐受,都是善业所感。比方说阿鼻地狱、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受苦是没有间断的。就是身体被丢到油锅里炸,炸死了变成骷髅头,再把它捞起来,一阵凉风吹来,又恢复原来的色身,然后丢进去,再炸。阿鼻地狱的众生,生命里只有一刹那是快乐,就是那一阵凉风吹来恢复身体相貌的时候有乐受。这个乐受怎么来的呢?是过去所造的善业所感。即便是无间地狱的那一阵凉风的乐受也是善业所感,因为从不善业、罪业发生安乐的果报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要是快乐的果报,一定是善业。比方说,现在能走路,这个就是善业了。不要以为好像走路很自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可以走路。你这碗饭能吃下去,吃得很快乐,也是善业。没有一件事情是自然发生的。你这杯水能喝到肚子里去,产生你的滋养,是善业。只要让今生感到舒服快乐的东西,全部是善业,都要赞美你的过去。你能够走路,要赞美你的过去;你能够吃饭,晚上能够睡好觉,善业!没有一件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是第一个思想——所有快乐的果报,它一定来自於善业,没有例外。

反过来,罪业一定引生痛苦的果报。所有感到逼迫压力的苦受,乃至於阿罗汉的相续之苦,都是罪业招感。我们解释一下,阿罗汉成就以后,还没有入灭之前,他的生命叫做「有余依涅盘」,这个涅盘还有剩余的色身。这时阿罗汉如果吃坏了肚子,也会肚子痛。舍利弗尊者,在佛陀讲经时,肚子痛就不能过来。他有时也会中暑。这种生命相续还存在一时的痛苦,也是由於过去生的罪业所招感,不是今生做的,可能是前生造的。所以说,从善业招感痛苦的果报,无有是处。所有的痛苦都跟别人没有关系,都是自己的业力,别人只是个助缘,把痛苦激发出来而已。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的,外在的环境只是一个刺激,一个助缘把它激发出来而已。

《宝鬘论》上说,一切的痛苦乃至堕落到三恶道都是由罪业所招感;而善业招感善趣,生起一切的安乐。这个地方是说明痛苦是由罪业而来,快乐是从善业而来。

我们看第四段的结论。痛苦快乐不是无因生,苦乐不可能没有因缘而生起。不是自性生,它不会自己生起;,也不是大梵天给我们的──这种是不顺因生。是为善、恶的业力,产生苦、乐的果报。所以,苦乐的种种差别,是从善恶两种业力的差别所变现出来,一点都不可能错乱,是各别各别生起的,这是一个总结。

最后结劝。一个菩萨能够对於业果的自性产生决定的理解,明了这种三世两重因果的道理,乃至於业果决定,就是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是绝对不会错乱的,是没有欺诳的,这是佛弟子所有正见的基础,也是一切修习善法的根本。

我们修善跟慈善家不太一样。慈善家修善,不一定从觉悟的心发动出来,他可能是一时的恻隐之心。看到这位众生很可怜,把他救起来,这种业力不会太重,因为没有道的引导。所以慈善家要造出一个强大的善业很难,因为他是凭着感觉生起的。所有佛弟子所发动的善业只有一种情况:从觉悟的内心发动出来,一定有道法的引导。

举一个例子。佛在世时有很多护法居士,最重要的一位大护法,叫须达长者。须达长者生长在大富贵的家庭,而且非常喜欢布施一些贫穷孤独的老人,所以他又叫做给孤独长者。他有七个儿子,前面六个儿子都结婚了,他特别疼爱小儿子,所以对小儿子的婚姻特别重视。他找很多人去打听。后来打听到在隔壁的国家,就是王舍城,有一位女众非常的庄严,而且具足了德行,也生长在大富贵的家庭。须达长者就带着侍从,到王舍城去提亲。亲家也听过须达长者的名号,很恭敬地安排他在客房住下来。

到黄昏时,须达长者看到花园里面很多人忙来忙去,准备很多的饭菜。须达长者就问旁边的人,说:「你们在忙什么呢?」那人说:「我们家主人明天要请佛陀来供养。」须达长者问:「佛陀是什么样的呢?」那人就说:「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无量的功德庄严。」根据经论上描述,须达长者听到佛陀的功德庄严以后,全身的毫毛就竖立起来,起了大欢喜,可见这个人善根深厚。到了晚上,大家睡觉了,须达长者就控制不住,想要赶快去见佛陀,不能等到明天了。於是中夜时离开了亲家的住处,夜访佛陀。大智慧的佛陀知道须达长者要来,就在那边等他。他一来,佛陀先放大光明,须达长者看到佛陀,立即跪了下去。佛陀跟他讲四谛法门,他当下就证得初果。

证得初果以后,须达长者对於佛法僧戒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叫四不坏信。他觉得明天的宴会不用参加了,隔天一早,急急忙忙地带着侍从回去了。他觉得应该要在舍卫国建一处道场来供养佛陀。

但是,佛陀的僧团是很庞大的,有一千两百个比丘。他打听哪儿可建道场,结果在舍卫国果然找到好地方,一座花园。这座花园是波斯匿王的太子的,叫只陀太子。他刚开始不想卖,但是他想,这个长者不能得罪。他就问:「你为什么买这座花园?」须达长者说:「我要供养佛陀,还有他的僧众。我准备盖很多的僧寮及一间讲堂,请佛陀来常住讲经。」只陀太子一听,这是好事。他拒绝也不是,答应也不是,只好出一个难题。他说:「你如果能够用黄金把我的花园全部铺满,我就把花园卖给你。」须达长者说:「好,一言为定!」只陀太子说:「不行啊,我跟你开玩笑的。」须达长者说:「你是今日的太子,明日的君王,能有戏言吗?」只陀太子没办法,只好卖给他。只陀太子说:「你用黄金铺地,那树算我的。」所以叫做只树(只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就这样来的。

经论上讲,须达长者买下地以后,用大象运了很多黄金去铺地,还盖房子当僧众寮房、殿堂。快要盖好时,他所有的钱都花光了,穷到连饭都没得吃了,就是古人说的揭不开锅了。那怎么办呢?他毕竟以前是有钱人家,在库房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檀香的米桶,就拿这个米桶去换一点钱,大家煮了一锅饭准备要吃。

正要吃时,目犍连尊者来托钵了。一个初果的圣人,对於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的胜解是不可破坏的。我们一般人会受果报影响,而须达长者完全安住在道法。他说:「把饭切一半,供养目犍连尊者。」剩下的一半,一家人就准备凑合着吃。这时,舍利弗尊者来了。这就面临抉择了:是重视果报,还是重视业因?长者说:「再切一半供养舍利弗尊者。」

剩下四分之一要吃时,佛陀亲自来了。长者说:「罢了!我们今天就饿肚子吧。」於是须达长者就亲自拿着这个四分之一的饭团,跑到佛前跪下去供养,佛陀慈悲地接受了。接受以后,经论上说,佛陀讲了四句偈:「自今以后,罪灭福生,永恒富饶,无复匮乏。」他说:你现在的布施,把过去生剩下的最后一个悭贪的业给消掉了,在你未来的生命、在你成佛之前,你生命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永恒富饶;即便你还没有成佛,生命里已经没有「贫穷」这两个字了。

诸位!我们应该知道,佛陀讲话,他要么不讲,保持默然;他一讲话,这件事情就不能改变,叫「金口」。他只要为一个人授记,这件事情就没有改变的余地了。佛陀说,琉璃王七日必死,不可能改变了,一定要死的,七日,即使坐船跑到海边都没有用。所以,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呢?就是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吃素,身体不好,就怪罪吃素,说吃素让他身体不好。这个不合道理,身体不好,是因为前生的杀业,跟吃素没有关系。即便有,它也是个助缘。我们不杀生会有长寿的果报。我们在修善时,有一个情况,就是很容易被前生的业力所变现的果报误导,这就很麻烦。如果造善时,马上出现快乐的果报,那这个很容易做,每一个人都能够做。你布施马上有钱,马上有福报,这样会很有激励。

难就难在哪里呢?尤其是初学者更严重,因为生命突然要转换了。就是说,明明修善,但是痛苦加剧,这个最糟糕,最麻烦。这时考验你对道法的胜解,就是对法的皈依。所以,业果决定不可能因为造善让你痛苦,这个观念很重要!你不可能因为吃素让你生病,不可能的!世间没有这种道理的。如果这个可能,那佛陀所说的法全部被推翻掉了,业果决定就不能成立了。

怎么解释呢?吃素是基於慈悲心,这是一种长寿的业。但是这个业不能马上受用,要先保存起来。业必须经过一个保存的阶段,到来生才用的。现在的痛苦,是过去杀业的余报,要先受前生的余报。因果是这样解释的。诸位!要永远相信一件事情:修习善业,不可能让你痛苦,绝对不可能!因为因果释放不可能错乱。

所以,善业出现痛苦的果报,不可能!没有这回事情。那有人说:我在修善时,明明是让我痛苦了。是的,这是因为前生的业还没有消完,但是今天的善业还不能用,要先放在「银行」。我们今生大部分的业,都还没有出来,因果是隔代受报的,难理解就在这里。春天播的种子,这个米还不能吃到的,秋天才能收割。春天吃的米,是去年种的。所以,在建立因果思想时,一定要有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你的心才能够坚定下来,否则很难修行,因为只要有逆境冲击,就退转了,你很难坚定地走下去的。

因此,业果决定的思想很重要!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绝对不可能错乱!绝对不可能!连佛陀都不可能让它错乱,就算阿罗汉也不例外。阿罗汉相续的痛苦,也是由过去的罪业所感。

戊三、业果种类分二:己一、业之种类;己二、果报种类

己一、业之种类分三:庚一、善不善无记业;庚二、增长不增长业;庚

三、定不定业

前面讲到决定性,这里讲到种类的差别。我们先看第一个业的种类,再看果报的种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佛法修学概要》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没有很爱老公但爱当娇妻
没有很爱老公但爱当娇妻

受是漂亮娇气的小omega,嫁入豪门后每天都在围着老公转,老公长老公短,哪怕他的老公XX一开始就对他冷若冰霜,婚后也没个笑脸,受依然甘之如饴,笑着给攻做羹汤。人人都知道受爱惨了攻,攻也心知肚明。所以在......

甜画舫 连载 13万字

龙藏
龙藏

卫渊本无大志,但在时代洪流中不得不走上征战四方、开疆辟土之路,直至关山踏尽,未曾白头。不正经的简介一:仙人也怕工业化!这是一个发生在玄幻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故事。

烟雨江南 连载 215万字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郑山辞穿书了,他穿成了恶毒男配虞澜意的炮灰丈夫。原主因缘巧合和恶毒男配虞澜意成亲,在奔赴小县城后虞澜意处处讽刺看不起丈夫,丈夫最后受不了联合蓝颜知己把虞澜意杀了。现在他在宴会上被人抓住和虞澜意同处一室,在大庭广众之下私会,虞澜意本想让男主和自己关在一起结果关错人了,现在他用袖子遮挡着脸,对着郑山辞怒目而视。面对众人的指责,郑山辞咬牙:“我娶。”郑山辞嘴里发苦,这人完全就是一个作精,侯府娇养的嫡哥儿

端瑜 全本 8万字

不装了,我是武神
不装了,我是武神

-正文完结,番外施工-当顾承意撕裂虚空,成为千百年唯一一个飞升之人时,他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新的挑战。然而睁开眼,见到的却是繁华的现代都市。——原来自己原先身处的世界,不过是一款游戏,而他只是游戏内的一名NPC。顾承意:毁灭吧,累了。顾承意彻底放下执念,开启了自己的摆烂人生。以前没有享受过的,通通都要享受一遍!在这个新的世界,他学会了追剧,玩游戏,炸鸡零食早晚不带停,昔日的八块腹肌也日渐平整……哦,

林风早 全本 4万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简介:殷莳的婚姻人人称羡——婆母是亲姑姑;丈夫是新科及第的探花郎:娘家富庶,夫家清贵。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探花郎还有个红颜知己的小妾。岂不知,当初准备订亲时,探花......

袖侧 连载 42万字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1-31 2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