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十六卷《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加书签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五面,我们前面介绍的「不信、懈怠、放逸」这三个心所,大都是在尘劳的境界出现。以下四个心所─「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多数来说,都是在止观修行当中出现,跟前面的情况不同。其中「昏沉、掉举」可以归属一组;「失念、不正知」也可以归属一组。「失念、不正知」这两个属于正修过程中的障碍,「昏沉、掉举」是属于障碍。

我们先解释「失念」跟「不正知」。就以念佛法门来说,刚开始对阿弥陀佛名号,先培养清净的信心,之后就要培养念力,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我们内心对于弥陀名号,要从散乱心达到一心不乱、三摩地的境界,从散乱心要把佛号念到三摩地,所依止的法宝,一个是「正念」,一个是「正知」。

宗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品说:我们想成就三摩地,要有两种功德:第一个是「心于所缘,专一安住」,第二个是「心于所缘,相续安住」;「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就是「正念」的力量;「心于所缘,要能够相续安住」,就是要有「正知」。而「正念」与「正知」的相反,就是「失念」和「不正知」。

『十八、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及以念及痴各一分为体。』

失念就是对于我们所缘的境界,这个特别讲修止。我们在修习止观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根本所缘。以净土法门来说,弥陀名号这个声尘,就是我们的根本所缘。本来我们对佛号,应该是要专一安住的,但是『不能明记为性』;所谓「明」就是明白,很清楚分明的叫「明」,没有一点昏昧的状态;「记」就是不忘失,「执持名号」,「执持」就有「记」的意思,心能够抓住佛号,明记不忘、不让它失掉。

『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当我们失念之后,我们的正念就不能分明了,这时候散乱心开始活动,因为失念下一个就是散乱。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打妄想?很容易判断。基本上你的心「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佛有三个次第:

第一「念从心起」:佛号是怎么生的呢?是从我们这一念皈依的心、从内心生起的,这时候没有声相,只是一种皈依的心,由皈依的信心,来带动一个如理作意,这时候佛号准备要创造出来了,但是声相还没有出现。

第二「声从口出」:这时候声相出现了,假借嘴巴的振动,把我们的所缘境创造出来。

第三「音从耳入」:之后再把这个声相─我们的根本所缘,假借耳根听回去。

怎么知道妄想已经进来了呢?假设你已经听不到自己的佛号声,那一定是打妄想了,表示主人已经不在、就是贼已经进来了。所以要清楚的听到你每一句佛号的声音、都要听得到。第一句听得清清楚楚、第二句也听得清清楚楚、第三句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所谓的『明记不忘』。一次又一次把佛号给抓住,清楚分明地把它记住,这就是正念的力量。

『十九、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多所毁犯为业。』

当然,我们对于所缘境,只是专一安住还不够,必须还要「相续」。在相续当中,还有一个功德我们要注意,就是对于所观境要能够「正知」;而这个「不正知」就是谬解,一种错谬的理解:到底我们是不是安住在所缘境,不知道;或者在念佛当中有什么境界出现,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境界是真实的、虚妄的?是善的、恶的?应该增长、应该对治?完全不知道,这就是「不正知」。

『能障正知,多所毁犯为业』,因为不能够如实了知所观境的真实相,对于已经成就的戒定慧功德,就会有破坏的作用。戒定慧功德的破坏,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破坏「戒」功德,一个是破坏「止观、定慧」功德。

比方说外道修习禅定,虽然正念力很强,但是正知力薄弱,得到禅定之后,在禅定当中看到有人一生修善,因为临终起了恶念,堕落到畜生道去。他就起了「不正知」说:「啊呀,原来造善并不能成就可乐果报!」因为他对宇宙人生错误想法,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观念,就以现在所看到的景象来做判断──反正世间没有因果在,持戒、断恶、修善没什么意义。

所以出定以后,就开始造恶业,『多所毁犯』。为什么会多所毁犯呢?就是对于所观境,不能如实了知境界的真相,不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会堕落,是他过去生曾经造恶业,不是今生造善的关系。这就是毁犯「戒行」的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毁犯「止观」功德,就是我们常讲的「错认消息」。我过去在佛学院,听一位老法师讲禅宗的一个真实故事,过去丛林,在禅堂有一位老参,打坐时都很相应,但是有一天,出现突然了一只大蜘蛛。这只蜘蛛从他的前面走过来又走过去、走过来又走过去,一开始也不去管牠,还是守住自己的话头─「念佛是谁」。慢慢、慢慢地这只大蜘蛛愈来愈过份了,竟然爬到他身上来,从脚上爬到头上、从头上爬到脚上,这时候他的身体就受干扰了。

之后,实在忍无可忍,就跟隔壁一位同参说:「这只蜘蛛实在太过份了,下次要准备一把刀在旁边,牠再跑来,我一刀就把牠给杀了。」旁边这个人有经验,跟他说:「你不要这样啊!不要拿刀杀牠,你拿一枝毛笔在旁边,下一次在再看到,在牠身上画个圈,牠就消失了。」「哦,这样子!好,那就试试看吧!」下次啊,这只蜘蛛又在他身上跑过来、跑过去,他就用毛笔在牠身上打一个圈。从静坐出来之后,发现这个圈圈,正好画在自己的肚子上!哪有什么蜘蛛呢?明明圈圈是画在蜘蛛身上,结果画在自己的肚上,表示这只蜘蛛是他自己心识变现出来的、是一种幻相。但是他在打坐中看到的,就像亲眼看到一样真实。

一般人修止观,如果过去曾经串习过外道法,之后放弃了外道法,在打坐当中,会比别人看到更多的景象。如果你修行很单纯,没接触过外道的思想,打坐的情况就会比较单纯,风平浪静,什么景象都没有,就是所缘境历历现前。如果你过去曾修过外道法,经常看到什么,带着这样的等流习性来到佛门,你在打坐的时候幻相就特别多。如果你不正知、不正确了知的话,那你所栽培的止观功德,就容易被破坏掉。这个「正知」,也是需要透过经论学习来的。

《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要经常忆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才是真实的、不虚妄呢?「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一切相当中,看到「非相」──一切法的空性;就是在一切生灭相当中,看到毕竟空的空性,这个才是见到如来。当然,这里的「见到如来」,并不是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化身,而是见到「法身如来」,就是佛陀的法身。

这里说『多所毁犯为业』,一个不正知的人,在所观境当中,就会产生很多错谬的理解──错认消息!轻则破坏止观功德;重则甚至会破坏清净的戒行,因此才说「多所毁犯为业」。

再看「失念」的体性,它是以「念」跟「痴」各一分为体。

一、「念」,是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中,明记不忘的「念」。当然这时候的「念」,不是去念佛号、或者念三宝的境界,而是念五欲的种种境界。

二、「痴」,是说不知道五欲的过患,所以心总是跑到五欲境界去。五欲的念,是一种熟境界;对三宝的念,是生疏的境界,所以佛号念一段时间,心就跑出去、念一段时间又跑出去,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过去在五欲境界,也是「心于所缘,数数忆念」,一次又一次去忆念、熏习。当然,这是不好的念力,会使令我们堕三恶道,现在想要改变它,就需要一点耐性,不要怕失败,心跑出去马上拉回来、跑出去又拉回来,一方面不再串习五欲,断相续性;慢慢地就会有变化:生会转熟,熟会转生。

总说:「失念」,是以「邪念」和「愚痴」为体;「不正知」,是以「慧」和「痴」为体,这个慧也是五别境之一,但是属于「邪慧」─过去曾患习过的邪恶知见。总之,「失念」跟「不正知」,都是属于正修过程中的障碍,「昏沉、掉举」是属于破障,障碍。

『十六、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

「昏沉」能令我们这念心,面对所缘境的时候无堪任;就是我们的明了性,如果忆念三宝的话,能够创造功德,但这时候明了性失掉了,创造功德的能力也失掉了,因此而没有堪任性。既然功能失掉了,内心就昏昧了。

『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当昏沉生起时,那就达不到禅定轻安的功德,也就没有观慧─毗钵舍那,对诸法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修「止」、修「观」都被障碍了。

『十七、掉举者,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

前面「昏沉」的相貌是寂静的,好比一个人睡觉时,心很寂静,但是不明了,内心一片黑暗。而「掉举」刚好相反,明了性还在、内心很清楚,但是不寂静,不能够在所缘境专一安住,心在五欲六尘中到处攀缘,不寂静。

『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行舍」是禅定功德之一,这时候对于禅定的功德、止的功德,就产生障碍了。

关于「昏沉」和「掉举」的过失,《宗大师》说昏沉的自体是「痴」。一个人打坐经常昏沉,如果不去对治,以后脑袋会空空、钝钝的,讲什么都听不懂,经常串习这个痴心所,将来可能会到畜生道去,所以这个昏沉很可怕。我们初学打坐的时候,脚也痛、腰也痛、心也散乱,不容易昏沈,因为脚痛让你睡不着觉。但是坐久了之后,腿也不痛、腰也不痛,就容易昏沉了。

「昏沉」的可怕在哪里呢?因为昏沉的出现,它是寂静的,使令我们容易错认消息,以为内心当中很寂静,不会想去对治它,它让你感到身心寂静,而这种寂静却是昏昧的。没有一个修行人愿意昏沉,都是身心太疲惫、又强迫自己打坐,因为精神体力都耗损掉了,心光外泄,没有精神、也没有体力了,你硬坐,明了性就生不起来。刚开始是身心失调,但是习惯了以后,睡得好、吃得饱,精神虽然很好,一坐,照样昏沉,为什么?已经养成习惯了!

过去,有一位佛学院同学,就是这样,他刚开始是「晚上」睡觉,到后来是连「白天」都睡觉。他白天怎么睡?他不能打坐,一打坐,你在旁边从一数到十啊,他一定昏沈。他也很奇怪,不打坐什么事都没有,精神非常充沛、讲话也大声、走路也很快,只要腿一盘就不得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一定睡着了!他睡觉他自己都不知道,你跟他说「你刚刚睡觉」,他说「我没有啊,我刚刚坐的很好啊!」因为昏沈在他心中串习的势力非常强大了,所以很难对治。但是你不对治,你就不断在增长你的愚痴啊!

我们一定要思惟昏沉的过患,这个烦恼不容易对治,比「掉举」还严重。「掉举」心不寂静、会扰动我们,我们会感到厌烦而去排斥它;但是「昏沉」的相貌是寂静的,很容易跟禅定的寂静混滥,所以一定要对治。我们常讲「入宝山空手回」,我们每天做定课,一堂功课做下来,得到很多的宝,身心又串习了一次功德、修行的功德又增上了。有些人却一点功德都没有,也是入宝山,但是他昏沉、明了性没有了,跟法就不能相应,这就是入宝山空手回啊!

而且昏沉的可怕怎么样呢?它下次它还会再来,你放纵一次,它一定又会来找你,你下次打坐,昏沉更厉害。就是这样。这个贼呀,你现在不对治它,你一天一天把它增长广大,以后就更难对治了;现在要用一分的力量对治,以后要用十分的力量。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串习,你一次又一次去串习烦恼,它的势力就渐渐加强;你一次又一次去串习正念,也是渐渐增强──「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总之,昏沉的过患是很大的!

不过,你也要注意一些相关事情,饭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吃太甜东西,因为甜的东西容易变成酸性,睡眠也要调得正常,饮食、睡眠都要留意。还有不要去做那些太劳耗神的事,减少精神的损耗。如果你已经昏沉了,打坐的时候不要闭眼睛,当然闭眼是养神啊,你看别人闭眼、你也跟着闭眼,人家有功夫明了性还在,你一闭眼、一片黑暗。修行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你现在还不适合闭眼,打开眼睛让光明进来,就不容易昏沉;如果眼睛打开还会昏沉,那我建议你,不要坐了,起来拜佛。总之,就是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要让昏沉相续下去。

蕅益大师说:「既从心起,还从心灭。」烦恼是怎么生起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从你内心生起的,所以必须从你内心去对治它、消灭它。「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这个「昏沉」和「掉举」在修止、修观当中,都要注意的。「掉举」就是不寂静,形相是很粗重的,一般来说,我们很容易观察得到。前面的昏沉是「痴」,掉举是跟「贪」有关系,你会在外面攀缘,就是对外境有染着,所以你才会攀缘。这个是我们修习正念正知的两种障碍,就是昏沉跟吊举。我们再看第二十:散乱。

『二十、散乱者,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百法明门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百法明门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
神农道君
神农道君

【国风游戏】【全新设定】一觉醒来,你成为了玄幻游戏中的【司农】官。【王朝鼎盛】版本:你苦修《节气令》,从【风调雨顺】到【呼风唤雨】、从【五谷丰登】到【万物生长】、号令四季,默默发育。你小有成就,随军出征、掌《四农书》,冰封千里大河,为大军开道,《瘴气》杀敌,《雾影》阻万军,立不世战功,位居大司农,窃王朝命数,尽归吾身。【灵气复苏】版本:你养育【山精野怪】:双生并蒂莲使你水火不侵,七星剑竹一剑光寒十

神威校尉 连载 85万字

我的父母穿越了
我的父母穿越了

简介:袁淼一直以为失踪许久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直到在老房子的镜子里看到他们。他们穿越了,正在逃难。之所以能在镜子里相见,是因为他们手上有面通界宝镜。袁淼通过宝镜把粮食蔬菜传递了过去,很......

我爱种绿萝 连载 4万字

猎户家的乖软小夫郎
猎户家的乖软小夫郎

【全文订阅只需一杯蜜雪冰城钱,请支持正版!看完的宝宝可以帮我评个分吗!】顾柳是顾家村人见人夸的哥儿,家中活计一把好手性子也乖巧,然而他那黑心后娘为了点银钱,竟要将他嫁给邻村的泼皮癞子做妾。百般反抗无果,顾柳万念俱灰,寻了一条白布入山欲要轻生,却被一个猎户救下。那猎户生的高大魁梧,那一身狰狞的伤痕更是看的顾柳直发怵,谁料那猎户在听了他的事以后竟愿意出钱娶他!顾柳抹了泪,红着脸看向那高大的猎户:他这么

折酒三钱 全本 3万字

末日生存安全屋
末日生存安全屋

简介:经历连续加班后老板依然深夜夺命call,和房东一年内再次通知涨租的打工人郁思宜,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从此不再当打工牛马。一觉睡醒,梦想成真。她和其他人一起被拉......

胖哒鱼 连载 3万字

咸鱼世子妃
咸鱼世子妃

【正文完结】沈芙是个苟且偷生混吃等死的,能嫁进高门显贵的安王府纯属是捡漏。与世子爷定亲的大姐姐突发恶疾,就让在沈家过得谨小慎微的沈芙赶着了。世子心里没有她,沈芙非常明白。她心里也没有他。这世子爷虽位高权重,却也是京城出了名的暴虐杀神,她才不喜欢呢。世子疏离森冷,新婚夜便离开,婚后更是几乎看不到人影,沈芙一点也不在意。她忙着讨好公婆,忙着享受王府的富贵,根本没有时间管那个对她冷漠无视的丈夫。她的要求

如满月 全本 8万字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4-27 08: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