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九卷《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加书签

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五面,三、善十一者: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在「心所有法」当中,前面两个「遍行」跟「别境」,总共有十个心所,就是「作意、触、受、想、思」,以及「欲、胜解、念、定、慧」,这十个心所它不决定是善,也不决定是恶。假设跟善的心所相应,就能够加强善心所的势力,就变成了善;假设跟烦恼相应,也能加强烦恼的势力,就变成了恶;所以遍行跟别境的心所,体性是不决定的。

而这十一个善心所,它体性决定是「善」的。换句话说,这十一个心所在我们内心活动的时候,能够产生两个功能:第一个、令我们今生得到安乐;第二个、令我们来世也得到安乐。它的体性是决定的,不管它表现出来的身业、口业是什么情况,是寂静的相貌、或是粗暴的相貌,只要内心跟这十一个心所相应,就是属于善的。

这十一个善心所:第一个「信」、第二个「精进」、第三个「惭」、第四个「愧」,刚开始先从这四个心所下手,因为这四个心所让我们建立因果的观念,深信因果而启发「精进、惭、愧」,进一步达到「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无瞋、无痴」必需要有一点止观的力量,内心有对治的力量;而「轻安」、「不放逸」、「行舍」,跟「不害」,这个多少要有一点禅定的力量,这四个心所要生起就比较不容易了,不是散乱心就能够生起的。多数有一点禅定相应。

上一堂课讲到蕅益大师说:『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是说善心所的活动,能够带动此世顺益、或是来世顺益,所以说它的体性是善的,因为它能够成就可乐的果报。

第一个「信」,昨天大致讲过了,我们再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信」呢?『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而为体性;对治不信,乐求善法,而为业用。』这个「信」,所信的对象,主要是对三宝的境界,假设是对外道的教法生起信心,那就不是这里讲的「善」。因为你对邪知邪见生起信心,不一定能够引生今生、来生可乐果报,所以不能讲善。这个地方的「信」,所信的对象一定是佛法僧的三宝境界。我们对于三宝境界,有三方面要生信:

第一个、「实」:相信三宝的功德是真实存在的。第二个、「德」:相信三宝具有大功德,内心生欢喜心。第三个、「能」:相信三宝的功德,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就的;这不是天方夜谭,是可以成就的事情。

『深忍乐欲,心净而为体性』,对于三宝的实、德、能,出自内心的真诚,没有一点虚假,是一种很清净、很真诚的皈依,这个就安立作「信」。「信」一活动,能够把我们不信的疑根消灭;既然相信三宝,就很容易会去修习一切善法,这是它的作用。

我们对于三宝的信心,大乘跟小乘有点不同;我们讲「皈依佛」,小乘所谓的「佛」是指应化身,因为《阿含经》里面,并没有明显讲到佛陀的法身、报身。在《阿含经》里面是说:佛陀在迦毘罗卫国出生,之后出家修行,然后在菩提树下菩提迦耶成道、□□,最后八十岁入涅盘。经中对于佛陀是这样描述的,其他的就一字不提了。所以小乘所皈依的佛,是两千五百多年、那一期应化的佛,应化身佛是有老病死的,所以佛陀就灭度了。

你看《阿含经》的思想,强调自依止、法依止,不强调皈依佛,因为佛陀入灭了、入了无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是一种不生不灭的境界,没有生灭相。以《大毘婆沙论》说,一切阿罗汉入涅盘之后,等于是一个无情境界,这时候你去忆念祂的名号,不能感应道交。

这一点也是大乘跟小乘不一样的地方,大乘所皈依的佛,主要是佛的法身、报身,就是天台宗说的「迹本二门」。天台宗的思想是认为:虽然佛陀的应化身有老病死,但是佛陀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积功累劫、所成就的清净法身跟报身,是没有老病死的──「深信诸佛皆充满」。所以大乘里面讲到「他力门」,有净土宗跟密宗,很强调与本尊相应。

就是说:我们一个念佛人,你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没有灭度,这件事情很重要。虽然说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耳朵也听不到,见闻觉知都感觉不出阿弥陀佛的存在,但是我们从大乘经典─佛陀的圣教量,可以确定阿弥陀佛没有灭度,祂无量功德庄严的法身、报身,存在法界当中。

天台圆教宗也说:佛陀那一念清净心是有明了性的,不像阿罗汉的涅盘,是空空荡荡的没有明了性;大乘的涅盘有明了性,有明了性那就可以感应道交,你忆念祂的名号,就能够「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跟弥陀的大悲愿力感应道交。所以这地方大乘、小乘对于「佛」的定义是有点不一样。这是大乘不共小乘的地方,我们皈依佛的应化身,但是我们更要皈依佛的法身、报身,这就是所谓「感应道交」。

在《阿弥陀经》讲到往生的条件,临命终时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个正念分明,以唯识来说,正念起码有三个心所要现前:第一个,你的「信心」要现前。第二个,你的「愿力」要现前。第三个,名号,名号那个「声相」要现前。三者合起来说就是:「信、愿、持名」。也就是:当佛号现前时,你一定要相信这句名号总持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祂一定能够救拔你,然后你对这个名号通身靠倒、一心皈命。如果信心的力量没有生起,那这句名号就不能帮助你。

所以说弥陀的功德,对你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加持力,完全决定于我们的信心;你一分的信心、一分的加持,十分的信心、十分的加持。当然,临命终的信心,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你平常的栽培,不断的去串习这样的法义,一次又一次「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把道理弄懂。对于佛陀的皈依,先把无始的疑根拔除,相信弥陀是存在的,存在于法界,这时候你才能够对祂生起皈依,这是「信」的范围。

再看第二个善心所:「精进」。

『二、精进者,于断恶修善事中,勇猛强悍,而为体性;对治懈怠,成满善事,而为业用。』

精进的对象有两件事情:第一个「断恶」,第二个「修善」。我们对于这两件事情,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勇猛强悍,而为体性。』不是畏畏缩缩的,是一种勇猛的、强悍的,任何逆境现前都不能够障碍,这是精进的体性。『对治懈怠,成满善事,而为业用。』当精进心生起时,懈怠的心就消灭了,能够快速的、乃至在一生当中,就能够成就圆满善事。所以说「精进」能够使令我们快速成就功德。

精进的对象有两个─「断恶」和「修善」;就着「断恶」来说,有两件事情要做:

第一、已生的恶法令断:这是说我们一个修行人,要经常保持觉照的功夫,就是不要老是看别人的缺点,多反观自己的身业、口业、意业,有没有出现恶法。假设这三业有出现恶法,马上就要让它停下来。为什么?因为恶法的出现,表示它会引生你未来痛苦的果报,假设你不停止的话,你就要为现前的恶法,付出痛苦的代价。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强调说:「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它消灭。」就是「当下」这两个字,你马上要转念念佛,因为你内心的烦恼相续,表示你未来会出现痛苦。所以断恶的第一个态度,就是在你身口意里面,已生的恶法,要赶快令它断灭。

第二、未生的恶法令不生:讲实话,我们都是烦恼众生,有时候在清净的环境,身口意不出现恶法,但不表示我们内心就是清净的。所以随时要注意,尽量不要跟恶因缘接触,修行就是要「戒慎恐惧」,小心一点,不要太过于大胆。

我们看忏公师父的修行,他老人家一生都很谨慎小心,我听说忏公师父五十岁之前,不正眼看女众,亲近他再久的女众信徒,他跟妳讲话,眼睛是看地下的,当然他老人家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他要做给后辈看。像这样一个修行人,尚且要战战兢兢,尚且跟女众保持距离,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出家几十年来,我发觉很多人在菩提道上栽跟斗,栽在女色境界的,多数都是艺高人胆大的人,不怕死的。所以说修行人要保守一点,烦恼没有断,它随时会活动,古人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直到临命终为止。

你要是入了法身境界,那是无障碍境界,那是可以的,现在不是啊。我们从现在到往生极乐世界之前,都要随时小心,一步走错,很可能你这十几年来,努力的积功累德,完全破坏掉,多可惜啊,还得重新开始。所以这个「未生的恶法令不生」很重要,你经常要注意外在的恶因缘,不要让它生起。

这是我们对于恶法的两个态度─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其次,对于善法也有两个态度:

第一、未生的善法令生:我们每个人的善根不一样,这个人欢喜打坐、他打坐很好,这个人欢喜持戒、这个欢喜拜佛,每个人善根不一样。对于别人的优点,我们都要赞叹,看到别人修行我都要随喜;这种随喜的心,能够使令我们没有生起的善根,容易生起。为什么呢?先结个善缘。我们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嫉妒心──「你一天拜一千拜,有什么了不起!」他是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是起不了,你就是不能拜啊。所以说我们对一切善法的态度要随喜,先跟这样的善法结善缘,这个善法在你的身心要出现,就会比较容易。这是未生的善法,要使令它赶快生起。

第二、已生善法令增长:如果你已经能够打坐一个小时了,不要得少为足,不要说「能够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十五分钟都坐不下去!」你这样想就障道了。修行善法的态度,应该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对于善法的追求,是没有满足的、愈多愈好;一个小时成就以后,再往一个半小时努力。已生的善法要使令它相续增长,善法是愈多愈好。

这是对善法也是两个态度:未生的善法令生,已生的善法令增长。

这是「精进」的相貌,是对断恶、修善能够勇猛强悍而为体性。透过精进,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成就大功德,这是精进的作用。

再看第三个「惭」,第四个「愧」,这两个一般都是合起来用的。

『三、惭者,依于自身及法,生于尊贵增上,由斯崇尚,敬重贤善,羞耻过恶而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惭,通则息诸恶行,以为业用。』

「惭」,主要是依止两种力量:第一个是「自身增上」。第二个是「法增长」。「自身增上」,就是一种自我的期许,自我期许有两个:一个你要想:我得到暇满人身,比如说我得到一个天人的果报,天人的果报太快乐,没有出离心,这不是修道的法器,这种身心的快乐绵延不断太快乐,太快乐了这个人静不下来,他也不想静没有出离心。而三恶道的果报是有出离心,但是太苦恼了,苦恼的逼迫太厉害了,想要修学佛法没办法专注,因为那个苦恼太厉害了。只有「人」的果报,才是修道的法器,所以得到暇满人身要知道珍惜,这就是「自增上」,珍惜自己的一种自我期许。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离婚后,我被烂片女王觊觎了》《封神:开局被抽龙筋》《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临安不夜侯》《我真没想穿越啊》《高达之吹过宇宙的风》《帝皇的告死天使》《龙凤猪旅行团》《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志怪书

天才一秒记住【大蓝书】地址:dalan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百法明门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百法明门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简介:【绝世枭雄VS清冷美人】梁朝末年,山河飘摇、胡人铁蹄南下,自此开始长达百年的乱世,文化断层,史称“胡马之乱”。漠北王拓跋骁,汉胡杂血出身寒微。十六岁横空出世......

拭微 连载 8万字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姜净春是尚书府千金,从小到大皆是金枝玉叶,她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可独独她的表兄,侯府的那个小侯爷顾淮声,她求而不得。顾淮声出身侯府,如檐上雪,窗前月,他是族中子孙最为出色的后生,高不可攀。他喜欢什么样的人,姜净春便去学,张扬惯了的大小姐在他面前,素来乖顺。可饶是如此,顾淮声仍旧不愿多看她几眼。气急败坏的大小姐听了闺中蜜友的馊点子,趁他不注意之时,想要去亲他的脸,可不料及,顾淮声偏头,两人亲到了一处

二十天明 全本 20万字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文案:恐怖世界而来的顶级BOSS——叶禄,一朝穿越,变作了一个诡异村庄的小小村民。这个世界神祇倒异、诡植啖血,凡人依附诡植苟活,借助诡植修炼的诡士同样举步维艰。无论怎么看,都是要活先疯的预兆。叶禄沉吟片刻,安详躺平:累了,先睡一觉吧。一觉睡醒,旁边多了两个同样从恐怖世界来的挚友。叶禄:“?”点击就送人手?又一觉醒来,旁边多出一把香气扑鼻、翠绿青葱的月桂树苗。叶禄:“??”点击就送诡植?又一觉醒来,

岐山娘 连载 9万字

国医
国医

有人因为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左脚先迈进公司大门而被开除,也有人因为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左脚先迈进公司大门而穿越。方洲就是其中一个。他穿到了修真界,花了五百年,完成了从医宗三等杂役到长老的完美蜕变。现在,他穿回来了!#主角会进入医院工作##日更,一般中午十二点更新,最多推迟到晚上六点#张嘴吃安利~星际第一制卡师国师大人重生日常小爷七零年代重生日常快穿之登高临下炮灰为王[快穿]势不可挡[快穿]求你别秀了……

甲子亥 全本 81万字

高武纪元
高武纪元

从南洋深海中飞起的黑龙,掀起灭世海啸……火焰魔灵毁灭一座座钢筋水泥城市,于核爆中心安然离去……域外神明试图统治整片星海……这是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也是掀起生命进化狂潮的高武纪元。即将高考的武道学生李源,心怀能观想星海的奇异神宫,在这个世界艰难前行。多年以后。“我现在的飞行速度是122682米/每秒,力量爆发是……”李源在距蓝星表层约180公里的大气层中极速飞行,冰冷眸子盯着昏暗虚空尽头那条

烽仙 连载 90万字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4-27 08: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