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十卷 《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加书签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六面,六、「无瞋」,这是第六个善心所。

『六、无瞋者,于三苦及三苦资具,无所憎恚,而为体性;别则对治瞋恚,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

「无瞋」心所的体性,是面对「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这个「三苦」是指正报,就是人所承受的种种苦恼;「三苦资具」,指外在环境,寒冷、炎热、各式各样不如意的境界。面对这些人事、或者依报环境,种种不如意的境界刺激,我们内心是什么态度呢?『无所憎恚』,能够安忍,无所憎恶、瞋恚,这就是「无瞋」的体性。

『别则对治瞋恚,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因为这样的慈悲心现前,就能够把瞋恚心给消灭,通者容易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因为众生对你的刺激,你能够忍受,你度化他就比较容易。这个是「无瞋」。

「无瞋」跟「无贪」这两个心所,一般初学者很难同时俱足。有些人无贪的心所,过去栽培的善根强,对于环境、财富、男女色看得很淡,但不一定有慈悲心。有些人慈悲心很强,但是对于世间还有一些贪烦恼,所以无贪、无瞋很难同时俱足。如果从自利、解脱的角度来看,「无贪」就很重要了。因为小乘的戒律,强调自利的解脱,在二百五十条戒中,对于比丘的衣钵、饮食、男女众的距离,都有很严格的限制;多数的戒律都是在对治贪烦恼,小乘的戒律对于「无贪」是很强调的,内心要清净。

大乘的戒法就不一样,因为要跟众生接触、要摄受众生,「慈悲心」就很重要。所以大乘的菩萨戒,对于菩萨拥有多少衣服、多少钵、跟女众保持多大的距离,佛陀没有很严格的限制。但是众生对你有触恼的事情、向你忏悔,你一定要接受;而且你不能起瞋恨心去毁谤三宝、去毁谤说四众过,这些罪都制得很重。你看菩萨戒,菩萨要是以瞋恨心造罪,都是制得很重,你有点贪烦恼啊,制得比较轻,刚好跟小乘相反。为什么呢?因为众生要亲近你,你的修行功德是一回事,你的慈悲心最重要。你在自利、解脱的角度,那你清净的力量很重要,但是你摄受众生,众生不管你有没有功德,你对他好一点,他就容易亲近你。

《阿含经》也有这样明显的事情:舍利弗尊者是佛陀的第一上座,智慧第一,也是一个大阿罗汉。佛在世的时候,阿难尊者作佛陀的侍者,事情比较忙,也没有时间修行,只证得初果。但是舍利弗尊者这大阿罗汉跟阿难尊者出去托钵的时候,遇到比丘尼,比丘尼有问题都是问阿难,不是问舍利弗尊者。为什么呢?舍利弗尊者,当然他是没有烦恼活动,阿罗汉是无我、无我所,但是他过去的瞋习还在,舍利弗尊者的身影,要是映在鸽子身上,鸽子还会颤抖,虽然他没有烦恼,但是那种肃杀,严肃之气还在,所以众生不太敢跟他接触。而阿难尊者只是一个初果,已经断了见惑,三界的思惑─爱取的烦恼还会活动,但是众生那管你爱取不爱取,只要你对他好一点,他就亲近你。

所以说:这两个善根作用上还是不一样,站在小乘自利的角度,「无贪」的心所很重要,但是你要摄受众生,慈悲心也很重要。不过这两个都很重要,其实真正的慈悲是没有爱着心,以佛法的高标准,慈悲心是没有任何的爱着,那是普及而平等的。当然凡夫行菩萨道,慈悲心里面,难免夹杂一点爱取的烦恼在活动,凡夫都是这样,但是真正的慈悲心不应该有爱着心,那是一种平等的境界。

不过我们要强调︰这两个善根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修止、修观,所生起的一种对治力量,并不是坐在那里,没人来干扰我、内心当中没有贪也没有瞋;缘缺不生的情况,不能构成无贪、无瞋。你没有三有跟三有的资具来引诱你、没有三苦跟三苦的资具来刺激你,不起瞋烦恼是正常的。这个地方的无贪、无瞋,是经过你长时间的修止、修观,所生起的一种对治的力量,而不是缘缺不生的情况。这个大家要注意。这两个心所都很重要。

第七是「无痴」,「无痴」简单说就是一种智慧。

『七、无痴者,于诸谛理及诸实事明解,而为体性;别则对治愚痴,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

什么是「无痴」呢?就是对于两件事情,能够明白了解:

一、谛理:所谓「谛」就是真实不虚。这个真实不虚的道理,是我空跟法空的真如——我不可得、一切法也不可得;我空法空的真理,是一种不颠倒的真理,所以叫做「谛理」。

二、一切实事:即对于因果道理──造杀盗淫妄,到三恶道得果报;造五戒十善,得人天果报;修四谛十二因缘,成就二乘的涅盘;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就佛菩萨的功德。这十法界的因缘果报,都是真实的事情,你能够明白、能够理解因果的事相,这是它的体性。

『对治愚痴,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有智慧的人,做善事就简单了;而智能的生起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从谛理,一个是从实事。

不过我们刚开始学佛,都是先相信因果,先从事相上去了解:哦,这宇宙人生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它有一个轨则,什么轨则呢?就是「业力」的观念;造善业,就到可乐的法界去得果报,造恶业,就到三恶道去得果报;世间之事,都是由业力主宰的。我们刚开始学佛,先了解这个道理─善业是功德的相貌、恶业是苦恼的相貌,由这样的因果道理,慢慢生起惭愧心。

这个时候,你要进一步去研究经典,就会发觉我空跟法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生命只是由业力变现的一种剎那剎那相续的相貌。生命的本质,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体叫「我」,这个「我」是不可得的,这个了解就更深了,这是「空性」的道理。

如果说我们学佛以后,智慧一直停留在因果的事相上,有什么缺点呢?我就认为生命中有一个「我」,由这个「我」来造善业、也由这个「我」来得果报;这个还是有因果,虽然说因果不断的变化,有时候造善、有时候造恶,但是这个「我」是不变的,这样的思想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要对治烦恼的时候,你会有困难。因为你有一个我的时候,「我」是真实的,是不能改变的。使令你在整个菩提道中,生命的增上很慢,因为这件事情是真实的,你总是认为这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你这样认为,这件事情的确就是这样子。

如果你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空性的道理,你会发觉过去一直在系缚我们的这些烦恼,并不是那么坚固、也不是那么有力量;当你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时候,你会发觉把烦恼消灭是有可能的,因为本性是清净的,烦恼是因缘熏习而有的;当你知道烦恼如梦如幻的时候,要对治它就容易多了。就是说:一个懂得空性道理的人,在佛法上想要进步是非常快的,日劫相倍。就像我们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用走路的要走好几天,你坐车一下子就到了;你有般若波罗蜜那就不一样了,就能够在短时间里面,使令你的生命产生很大的转变。为什么?因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般若波罗蜜对我们生命的增上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

不过,刚开始当然要先从因果上建立,慢慢、慢慢从缘起再看到空性;看到空性之后,你会更相信因果——因为一切法空,所以一切法因缘有。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有人问他说:师父你是一个开悟的人,开悟之后是什么境界呢?开悟以后做什么事?蕅益大师回答说:一个开悟的人,了解一切法毕竟空,他会炽然修福!加上『炽然』,表示修福是主动积极的。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你创造的善业,就会炽然得果报。一切法就会毕竟有。所以才说你看到空性,你对因果就更深信了。所以蕅益大师说:炽然修福!炽然修福。这个就是智慧。对于「谛理」,真实的道理,二空的道理,对一切因果的事相,能够明白理解而为体性。

当然,智慧的生起,一定要依止圣教量,不是在那里静静打坐,从禅定当中自然生起,不是这样,必须透过闻、思、修,次第生起。「无痴」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所,前面的无贪、无瞋都要依止智慧。因为无贪的心所要生起,要透过不净观、无常观;无瞋的心所,也一定要修慈悲观─观功念恩,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的母亲,她对我有很多的功德,她对我有很多的恩惠。观察众生的功德恩惠你才能够生慈悲心,而这样的观行,都是依止智慧做基础的,所以说「无痴」是「无贪」跟「无瞋」的基础。总之,无贪、无瞋跟无痴,在整个菩提道上,这三个心所都非常重要,无量善法都以此为根本。

第八个「轻安」,这就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得到的。

『八、轻安者,远离粗重杂染法品,调畅身心,于善法中,堪任修持,而为体性;对治惛沉,转舍染浊身心,转得清净身心,而为业用。』

「轻安」是什么样的性质呢?『远离粗重杂染法品』,所谓「粗重」是指欲界的身心是粗重的,欲界的色身跟□□、无□□不一样;□□、无□□的色身是一种精妙的境界,没有什么负担。而我们欲界的色身有负担,你坐在那个地方太久,不是脚痛就是腰痛、不是腰痛就是头痛、脖子酸痛,就是感觉到色身很粗重,这是第一个。其次,就是约内心来说,攀缘心东去西去,躁动的境界也是粗重的。这个轻安,必须要把欲界身心粗重调伏、远离。就是这个粗重的境界停下来了。使人身心调畅;所谓「调畅」是指「轻安乐」,一种调和顺畅的身心。『于善法中,堪任修持』,这时候堪能性加大,而为体性。

关于「调畅身心」,是这样︰我们欲界的身心粗重,身体粗重、内心也粗重。但是我们可以修止,世间上的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诸法因缘生。我们厌恶这种粗重的身心,可以找一个根本所缘;假设你是选择佛号,你就「一句弥陀念、诵、听」,心在佛号专一安住,乃至于相续安住,慢慢慢慢这句佛号把心给摄持住了,这时候从「欲界定」一直到「未到地定」;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虽然还没有进入除禅,但你的内心就寂静下来,无量无边躁动的烦恼,被这个定摄持住不动了,如石压草,不动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寂静的力量。

所以「调畅身心」的出现,是先生起调畅,你的内心特别的调畅。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内心寂静,色身会产生一种风大,这是一个气息,周徧身心;有时候是从脚部生起,有时候从头部生起,总之最后这个气在身体流动,身体感到很调畅。我们刚开始打坐,总是觉得色身坐在那个地方,有很沉重的负担,但是现在这个色身感到很调畅,这就是与「定」相应,起码是未到地定,就有一种轻安的三昧乐。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于善法中,堪任修持』,这时候你的堪能性就加强了。堪能性简单来说,就是你内心的造业功能加强了。好比一只羊、一匹马,马比羊的堪能性大,马能够拖很重的东西,羊只能够拖轻的东西,但是牛的堪能性又比马大,牛拖得东西更重、力量更大。当「轻安」出现时,心想要造善、造恶,力量都很大;你说你要背《法华经》,七卷《法华经》六万多个字,要背很久,有禅定的人背一次就可以全部背下来;一个散乱心的人持大悲咒,持很久,没有什么力量;一个有禅定的人,他持大悲咒,一遍力量就很大,堪能性很强。当然这样的禅定力量,要是造恶业也是不得了,他可以把一个世界毁灭掉。不过相信佛法的人,会把这种力量用在佛法上,这时候修止、修观,力量都很大,这就是轻安的体性。远离了粗重,得到了调畅身心,内心当中有强大的勘能性来修习善法,这个是它的体性。

『对治惛沉,转舍染浊身心,转得清净身心,而为业用。』得到轻安以后,昏沉的心所就调伏了,内心完全明了、不会惛沉,明了性很强。『转舍染浊身心,转得清净身心。』这时候若身若心,都比较清净。

清净就是说:我们今天是一个人的果报,人的色身是很脏的,「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你得到的定是□□、无□□的定,虽然你还是人的果报,欲界的果报没有轻安乐,只有□□、无□□的四大才有轻安乐,但是你一入定,你的色身就有少分的□□、无□□四大出现。而□□、无□□的四大特别精妙,它有轻安乐。那么你一出定之后,这个□□、无□□的四大,就会慢慢消失掉,又恢复到欲界的四大。

所以得到禅定的人要经常入定,久不入定,你的身心还是会照样粗重;但是你一入定,那种粗重的身心就消失,会变成□□、无□□调畅的身心。在定中能够「转舍染浊身心,转得清净身心,而为业用」。当然这样的轻安,我们没有得到未到地定之前是不会出现的,就算你坐在那个地方感到很轻松,也只是一种轻松,而不是轻安。

『九、不放逸者,即精进及无贪无瞋无痴三种善根,于所断恶,防令不生;于所修善,修令增长,而为体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而为业用。』

我们看「不放逸」,这个心所,要有四个心所做基础:首先要有「精进」的力量,来断恶修善,勇悍为性;其次,要有「无贪、无瞋、无痴」的心所帮忙;你内心当中这样的精进,是没有贪着心、是无瞋的、无痴的,以这四个心所来做基础。这四个心所在活动时,对于所断的恶法─防令不生,对于所修的善法─修令增长;不断的忏除罪障、积集资粮,这就是它的体性。

『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而为业用。』这个不放逸,对我们出家人的确是个很大问题。你说世间的在家人,平常就是活在五欲境界里,偶尔来僧团打个佛七,这七天当中,睡得少、吃的也少,拚个七天,短时间不放逸并不难,回去以后,就继续在五欲境界里打滚。但是我们出家人就不一样了,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尽形寿要在菩提道上,长时间的减少饮食、长时间的减少睡眠、长时间的断除五欲的境界,这件事情就不是很容易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蓝书【dalanshu.cc】第一时间更新《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百法明门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百法明门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
炮灰的人生2(快穿)
炮灰的人生2(快穿)

倾碧悠然 连载 850万字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郑山辞穿书了,他穿成了恶毒男配虞澜意的炮灰丈夫。原主因缘巧合和恶毒男配虞澜意成亲,在奔赴小县城后虞澜意处处讽刺看不起丈夫,丈夫最后受不了联合蓝颜知己把虞澜意杀了。现在他在宴会上被人抓住和虞澜意同处一室,在大庭广众之下私会,虞澜意本想让男主和自己关在一起结果关错人了,现在他用袖子遮挡着脸,对着郑山辞怒目而视。面对众人的指责,郑山辞咬牙:“我娶。”郑山辞嘴里发苦,这人完全就是一个作精,侯府娇养的嫡哥儿

端瑜 全本 8万字

文豪1978
文豪1978

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划,消失

坐望敬亭 连载 165万字

我见春来
我见春来

【全文完,精修ing,感谢支持正版~《陷落春日》求收藏】高岭之花下神坛|互钓|横刀夺爱|雄竞修罗场表面温润实则疯批×钓系怂包1、整个京圈都知晓,沈家小姐是骄矜明艳的野玫瑰。而褚新霁温润冷肃皮囊下藏着雷霆手段,是商界人人敬重的角色。两家交好多年,沈月灼曾视他为高悬明月,而他眼里始终疏离淡漠。她不敢僭越,始终恪守泾渭分明的那条线。直到长辈们极力撮合她和褚家二少爷褚清泽,她得知联姻势不可挡,才鼓起勇气试

遇淮 全本 8万字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李念意外穿进一本名为《庶子风流》的科举文中,成了伯爵府里的嫡长孙裴少淮。原文中:男主裴少津是庶出,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科考一道上步步高升,摘得进士科状元,风光无两。反观嫡长孙裴少淮,风流成性,恣意挥霍,因嫉妒庶弟的才华做尽荒唐事,沦为日日买醉的败家子。面对无语的剧本,裴少淮:???弟弟他性格好,学识好,气运好,为人正直,为何要嫉妒他?裴少淮决定安安分分过日子,像弟弟一样苦读诗书,参加科考,共复

MM豆 全本 147万字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4-27 08: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