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十二卷 《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加书签

《百法明门论》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蓝书dalanshu.cc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九面,『四、无明者,亦名为痴。』这是六根本烦恼第四个「无明」,什么是无明呢?『亦名为痴』,它在佛教中,另一个名词就是愚痴的「痴」。

『于诸理事,迷闇为性;能障无痴善根,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关于「痴」的体性,是对于诸法的谛理─「二空真如之理」,以及对于缘起的差别事相;也就是对于真谛、世俗谛─『迷闇为性』。所谓『迷』是指「迷惑」,从来没有学习佛法,什么都不懂,迷惑;『闇』是说即使学习也学习不来,根性非常闇钝,迷惑闇钝,过去生智慧善根栽培不够。

这样的体性有什么过患呢?『能障无痴善根,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就会障碍我们无痴智慧的善根生起,因为愚痴的缘故,所以会广泛的造作一切杂染业力。因为愚痴,看不到诸法的真实相,就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既然不知善恶,只好随顺习气,一切杂染业力就会现前。

「无明」,可以说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一切罪恶的根源,就是无明!

「无明」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有两个相貌:

一、是「异熟果疑」:是说我们不知道善业能够成就可乐果报,也不知道恶业能够成就不可乐果报,认为世间是没有因果的。这种愚痴是最严重的,叫「异熟果疑」。对于「异熟果疑」,《瑜伽师地论》提出一个说明,它说我们造恶业有三种情况:一个是「依贪」,一个是「依瞋」,第三个是「依痴」。就以杀生来做譬喻。

(一)譬如我们杀一只鸡,你为什么杀鸡呢?因为我喜欢牠的肉,我不是想杀牠,是欢喜牠的肉,所以必须把牠杀了,这是「依贪」而起杀业。这是第一个。

(二)你为什么要杀那只鸡呢?我不想吃牠的肉,但是我看牠不顺眼、看到牠不欢喜,就把牠给杀了,这是「依瞋」。

(三)当然,这个「痴」也可能和贪、瞋和合;你为什么杀鸡呢?鸡本来就是上天创造给我们吃的!鸡鸭鱼肉,天下一道菜。鸡出生就是注定给人吃的,所以杀鸡没有罪业!「依痴」在《瑜伽师地论》说这个罪业是最重的。因为前面的贪、瞋烦恼在造杀业时,假设还相信因果,多少有一点惭愧心,只是一时控制不了烦恼,但是内心当中有忏愧心的活动,所以能够折损一点恶业的势力。如果是依止邪见─「鸡鸭鱼肉,天下一道菜」,那你在造杀业的时候,是尽情杀生,完全没有一点惭愧心,杀业在内心是一种无障碍的境界,这时候杀业的势力就非常猛利

,以后得果报也就非常强大。所以在《瑜伽师地论》上说,造恶业依止邪见,「依痴」罪业是最重的,为什么?无惭愧心故。所以「痴」很严重,尤其是「异熟果疑」。

二、是「真实义疑」:是对于生命真实的道理──我空、法空的智慧,我们不明白。这是比较微细的愚痴。总之,就是对于理跟事──迷闇为性。

在《俱舍论》上说,有两种因缘,使令一个人出生会愚痴:

第一、你过去生有「谤法」的因缘

好比你说这些大乘经典,都是后人结集的,都不是佛说的──诽谤大乘佛法,言非佛说;或者你说这些佛法都是语言文字,没有什么真实作用,谤法。因为谤法的因缘,生生世世感得愚痴,就算听到佛法,你也听不懂;法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奇怪你还是听不懂。就是你这一念心跟正法之间有一道墙,被谤法的罪障,障住了,使令清净的法水不能到入你的心中。这是谤法的因缘。

第二、你过去生有卖酒、卖毒药给别人

这个也会有问题,你造这种业,使令一个人迷惑颠倒;所以卖酒、卖安非他命,将来会堕到三恶道去,以后回到人间,生生世世愚痴,没有智慧。《俱舍论》说,由于这两种因缘使人愚痴。

「愚痴」是最不好的事,一个人愚痴,就会广泛地造作恶业;因为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所谓的「崇重贤善」,也没有所谓的「轻拒暴恶」,就是说内心欢喜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造罪都是非常厉害的,以后得果报,就非常坚固很难忏悔。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了解道理非常重要,因为一切罪业的根源,来自于愚痴,在根本烦恼里面,这是最严重的烦恼。

假设我们内心很愚痴,就很难增上,当然也不会去对治罪业;对于所做的罪业没有惭愧心,生命就很难离苦得乐了。应该透过佛法的闻思去栽培智慧,虽然刚开始听不懂,但是假设我们再不栽培,那以后更没有机会了。在修行上,智慧就像眼睛一样,能够引导我们辨别什么是善业、什么是恶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这样的抉择能力就是靠智慧而生起的,所以「无明」是应该要对治的。

再看第五个「疑」就是「怀疑」。看它的体性:

『五、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及诸善品为业。』

「疑」,所面对的对象是什么呢?是对「谛理」─真实不虚的道理。「谛」就是真实不虚,主要是讲「四圣谛」。佛陀所说的「苦谛」,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是招感性,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苦、集、灭、道。「苦、集」是世间的因果,「灭、道」是出世间的因果。对于这种道理,犹豫不决;好比心疑难道我们修善业,真的能够成就可乐果报吗?造恶业真的会堕到三恶道去吗?修习戒定慧真能够成就圣人吗?世界上真的有圣人存在吗?世界上真的有阿弥陀佛吗?心存怀疑。不是说完全不相信,但犹豫不决,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在那个地方犹豫不决,不决定。

这样有什么过患呢?『能障不疑及诸善品为业』,因为我们的怀疑,使令这一切善法就被障碍了;因为不相信的缘故,就不能在一切善法中精进修学。你不敢肯定,就不敢决定下来,生命就在犹豫不决当中,一天一天浪费掉了。

这个「怀疑」,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中,提出三种相貌,讲的更广泛、清楚:

第一是「疑法」:对于所修学的佛法产生怀疑。「疑法」正是《百法》所说的,是针对「四圣谛」法─修学四圣谛真的能够成就圣道吗?对法的本质产生怀疑。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长真的能够引导我们在佛法中增上吗?怀疑!对于师长的怀疑,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正法时代,拜一个阿罗汉、菩萨、圣人,内心有无漏的戒定慧当师父,事情就很单纯了,因为圣人的身口意都是清净的,我们容易对师父生起信心;但是我们过去没有这种清净业力,正法时代过去了、像法时代也过去了,到了末法时代,我们才得到人身,还好遇到了佛法,虽然是末法,但至少还有法。生在末法时代,因为过去业力的招感,所拜的师父多数都是凡夫,虽然他这一念心能够摄持正法,但是也摄持了很多的烦恼,有时候是散发出正法、有时候是散发出烦恼,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应该怎么去面对呢?

智者大师说:一个贫穷的人想要得这个珍宝,只要能得到珍宝,你所有的资具都具足了,就能离苦得乐了。但这个珍宝在哪里呢?这个珍宝不是在一个干净的地方,正法时代珍宝是放在干净的地方,但末法时代的珍宝是放在垃圾堆旁边,为了取得珍宝的缘故,你必须要忍受垃圾的味道。也就是说:当我们亲近师长的时候,这个师长有这方面的功德,但是可能也有某方面的缺陷,怎么办呢?身为一个弟子,尽量不要去看师长过失的那一面,就取他的优点、取他的宝就好,垃圾的那部分我们不要去取,但要忍受,因为你离开了师长,你就得不到他这方面的加持。

我亲近忏公师父很久之后,才慢慢体会什么叫做「老实厚道」。我从他老人家身口意观察,哦,原来「老实厚道」是这样的境界啊!我发觉一个人厚道一点,比较能够跟师长亲近长久;一个刻薄的人,很难跟师长相处太久,变成很多事都要靠自己摸索,师长很多的经验他都得不到传承、教授。所以忏公师父经常教诫:要老实厚道!一个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因为他能够包容师长的缺点,吸收每一位师长的优点,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摸索,你才能在垃圾旁边取到宝,所以这个「疑师」当然会对自己产生障道。

第三是「疑自」:这个「自」是指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说还没有修习佛法之前,杀盗淫妄什么罪都做,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因果道理;学习佛法以后,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真的在临命终时,只是仰赖这一念的信心、愿力和名号的功德,真的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清净国土吗?真的吗?那我过去所造的恶业不会障碍我吗?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其实,「怀疑」跟你的「愚痴」有关系,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谛」很重要。你能够了解「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了解在粗浅的心识活动的深处,那个本质是清净的,烦恼活动都是串习因缘而有的。你能够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就会发觉过去的罪业,并不能障碍你。其实罪业会障碍我们,是来自于我们的执着,你坚固执着罪业有真实体性,那它就真的能障碍你;它障碍你,不是它本身会障碍你,是你对它的执着。

如果我们看到内心的真相,这一切罪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我现在一心皈命阿弥陀佛,过去的罪业烦恼,相续心都已经慢慢调伏了,这时候就相信往生是决定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些罪业都没有真实的体性,只要临命终时,这些烦恼罪业不要现前──「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佛号现前」,那么就能够感应道交。

所以「空性的智慧」,对我们修学佛法非常重要,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烦恼不能障碍你;你能够观察它如梦如幻,不随它转,它就不能障碍你;你要是不能观察毕竟空,那它真的能障碍你。所以佛法的确很妙,障碍的确是从内心的执着生起,所以怀疑跟智慧有关系。

这是讲到「怀疑」的三种相貌:疑师、疑法、疑自。因为怀疑的缘故,使令我们在善法中修学,不能进步,这是第五个根本烦恼─疑。

『六、不正见者,亦名恶见。』

这是一种邪恶的知见,什么是邪恶的知见呢?

『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

所谓「不正见」,就是对四圣谛的道理,因为没有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的缘故,两眼一闭,就在寂静心中,东打妄想、西打妄想,这样『颠倒推求』,内心也生起一种智慧,但是这种智慧是一种「染慧」─染污的智慧。

这里的「不正见」跟前面的「愚痴」不一样。愚痴是『于诸谛理,迷闇为性』,迷闇是说这个人从小学读到国中、高中读到大学,大学到硕士、博士,把世间的学问全都学了,还是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一天过一天,心中没有什么知见,这个是迷闇─迷闇为性,也就是一种「痴」。但是这个「不正见」,他内心当中已经有知见存在,对于宇宙人生,也能够讲出一套他自己认为玄妙的道理来解释宇宙人生,有他自己的知见,而这个知见不是佛法的传承,而是颠倒推求来的,跟前面的「无明」不一样,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能障善见,招苦为业。』当一个人先入为主,一开始没有亲近善知识,在心中打妄想,相出一个知见之后,等到再去亲近善知识的时候,就很难接受善知识的善见,后果当然是招来很多苦恼。因为错误的知见,会引生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就会招感痛苦的果报。他没有看清宇宙人生真相,虽然也想断恶修善,但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分不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分不清楚;所以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他也不知道痛苦的根源来自于不正见。

「不正见」有五种情况:

『复有五种:一萨迦耶见。萨迦耶义翻积聚,亦名身见,谓于五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一、『萨迦耶』,翻成中文叫「积聚」,亦名「身见」;「积聚」主要是指我们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为什么叫「积聚」呢?就是同一类性质的,把这些有质碍的东西,如血肉、筋骨等等,汇归成一类叫做「色蕴」;还有我们身体当中的感受,也就是「受蕴」,乃至于「想、行、识蕴」,简单说就是指「五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百法明门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百法明门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本文文案】运夏市三中高一(10)班,是老师们避之不及的存在。高中毕业就要继承家业的富二代、父母离婚各有新家的没人管的孩子、大脑发育障碍的问题少年……全塞进了10班。平均成绩常年垫底不说,家里有背景的......

linnay 连载 10万字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李念意外穿进一本名为《庶子风流》的科举文中,成了伯爵府里的嫡长孙裴少淮。原文中:男主裴少津是庶出,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科考一道上步步高升,摘得进士科状元,风光无两。反观嫡长孙裴少淮,风流成性,恣意挥霍,因嫉妒庶弟的才华做尽荒唐事,沦为日日买醉的败家子。面对无语的剧本,裴少淮:???弟弟他性格好,学识好,气运好,为人正直,为何要嫉妒他?裴少淮决定安安分分过日子,像弟弟一样苦读诗书,参加科考,共复

MM豆 全本 147万字

五皇决定携挚友登基
五皇决定携挚友登基

【文案】五条君一不小心看到了未来。从认识挚友夏油,到被冒牌的夏油关进狱门疆,未来十几年的剧情都被剧透了个遍。五条君得出了一个结论——做正面人物是没有前途的,要做,就要做《咒术○战》的第一大暴君!……夏油君崩溃地跟在五条后面。“悟,你疯了?”“悟,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再怎么样我们也是高专的学生!”“住手,悟,你的大好前途都不要了吗?!”五条君笑得意味深长:“杰,我们的未来,哪有什么大好前途啊。

温水煮书 全本 6万字

神农道君
神农道君

【国风游戏】【全新设定】一觉醒来,你成为了玄幻游戏中的【司农】官。【王朝鼎盛】版本:你苦修《节气令》,从【风调雨顺】到【呼风唤雨】、从【五谷丰登】到【万物生长】、号令四季,默默发育。你小有成就,随军出征、掌《四农书》,冰封千里大河,为大军开道,《瘴气》杀敌,《雾影》阻万军,立不世战功,位居大司农,窃王朝命数,尽归吾身。【灵气复苏】版本:你养育【山精野怪】:双生并蒂莲使你水火不侵,七星剑竹一剑光寒十

神威校尉 连载 85万字

夫君,给我贴贴
夫君,给我贴贴

上辈子陆遥只活到三十五岁,因为家庭压力一直没办法出柜,直到死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再一睁眼居然穿越到了古代,不但年轻了十多岁,还多了个肩宽腰窄八块腹肌的夫君。天底下竟然有这般好事?正当陆遥激动不已时,发现夫君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格外冷淡,还想跟他和离……*赵北川父母双亡,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妹,托媒婆给自己说了门亲事。不需要对方长的多好,只要心地善良勤俭持家就行。媒婆嘴上夸的天花乱坠,结果转头就给他找了

998 全本 9万字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4-27 08: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