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十一卷《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加书签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蓝书dala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五面,上一堂课讲到「三、善十一」,这是解释良善的心所。所谓良善的心所意思是说,这十一个心所的活动,能够使令我们今生跟来生招感可乐的果报,所以我们安立作善心所。这十一个善心所的体性跟业用,我们已经全部介绍完毕了,最后把它生起的次第,再做一个拢总的解释。

这十一个善心所的生起,我们分成三个次第:

第一个次第是:信、精进、惭、愧,四个心所。

第二个次第是:无贪、无瞋、无痴,三个心所。

第三个次第是: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四个心所。

我们简单解释:我们在无明的妄想当中,由于过去的善根,今生跟佛法接触时,第一个出现的善根就是「信」,就是我们在无明的妄想当中,出现了一念的清净信心;这个信心最主要就是深信因果。我们相信生命的本质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生命的痛苦和快乐是怎么来的呢?是由业力来的。我们由于过去杀盗淫妄的罪业,而招感三恶道的果报;由于五戒十善的业力,得人天果报;由于四谛十二因缘的业力,趋向于二乘的涅盘;由于菩提心跟六波罗蜜的业力,成就佛菩萨的万德庄严。

这时候,我们对宇宙人生的因果法则,生起了清净的信心,因为这一念信心的支持,就会皈依三宝──在无量无边强大的业力洪流当中,我们没有依靠,唯有皈依佛、法、僧,相信三宝能够在强大的生死业力当中,决定能够救拔我们。这就是我们初到佛门的信心,包括了「深信因果」,也包括了「皈依三宝」。

我们会进一步「精进」,会去接触一些佛法,或者到道场去亲近三宝、或者做一些慈善事业;勇猛精进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受持戒法,或者受在家五戒、八关斋戒,或者是出家戒。由于戒法的摄持,内心就有一个标准,在受戒的时候面对三宝境界许下誓愿: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有一个标准,就是「惭愧心」,以「崇重贤善,轻拒暴恶」为标准。

一个没有学佛的人,内心是没有标准的,对于圣人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罪业的厌离,完全不当一回事,只要现在快乐就好,管它是贤善、是暴恶,完全没有标准。但是受过戒的佛弟子,内心有惭有愧,开始会尊重善法、会排斥恶法,有惭有愧。

从修善进一步去断恶,就是由惭愧心的摄持,对于身口的恶业,杀盗淫妄的恶业,能够慢慢降低下来,不但能断恶,也能修善。这断恶跟修善,内心所依止的四种功德就是信、精进、惭、愧。这是我们刚开始学佛的第一个次第。

进一步由于惭愧心的加强,我们对于善法的追求,以及恶法的调伏会更深入,这个时候就进入到第二阶段──无贪、无瞋、无痴。这三个首先生起的是无痴─「般若波罗蜜」,前面所依止的是一种世俗谛的智慧,主要是在有相的境界活动。皈依三宝,三宝在哪里呢?佛像就是佛宝,要是看不到佛像,就忘了佛宝;法就是这些经典,诵经的时候皈依法,离开了经典,内心还是苦恼的;僧就是僧团。都是在有相的境界分别、攀缘;虽然身口二业由于惭愧心的摄持,能够减少恶业,但是内心受境界刺激的波动,还是不能停下来。

到了「无痴」,才慢慢学习大乘经典,解第一义谛;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时候依止圣教量的指导,开始回光返照,看到内心深处那一念的清净心,是无我无我所、没有贪瞋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由于空性的体会,我们能够把内心贪、瞋的烦恼调伏下来,这就是修习止观。

这时候所皈依的三宝,就不只是皈依外相的三宝,我们也皈依外相的三宝,更皈依了内心的三宝。什么是「佛」?「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清净心就是佛,所以要经常皈依佛,保持清净心,心中有一个家。不像前面的惭愧,内心没有家,境界八风一吹,就动荡不安,这时候有止观的力量,内心有一个家,多少也能够作主,面对烦恼的波动,止观法宝一现前,很快就可以把心带回家,烦恼就停下来了。这是第二个次第:无贪、无瞋、无痴;从前面惭愧的戒波罗蜜,进步到「止观」的力量。

我们应该还要再进步,这时候就是要加强「禅定」。前面的无贪、无瞋、无痴,这个止观,经常能够做定课但心还是散乱,虽然有时候入无相行、有时候是有相行,但心都是散乱的境界,完全都是闻思的智慧。这时候息诸外缘,加行,把这散乱的心,以一句佛号摄持──「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慢慢把散乱心收摄回来,从欲界定到未到地定,乃至于到初禅。这时候内心有了禅定,就会出现「轻安」,身心有殊胜的三昧乐。当这种轻安乐一出现,对佛法的信心那是不得了,更加有信心,三宝是大功德的境界,由于轻安乐我们也不容易放逸了。

这个禅定的力量不得了,这时候「行舍」任运现前,不像前面无贪、无瞋、无痴,有时候打坐正念分明,离开了座位,回到尘劳的境界,烦恼多少还会活动;但有了禅定,正念任运现前─「行舍」。更进一步「不害」─慈悲心生起、心调柔了。这时候继续修慧─般若波罗蜜─空性的智慧;因为有禅定的摄持,突然之间一念相应─「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把无始的我执跟法执给破坏掉,证入无生法忍。

这就是我们修学十一个心所的次第,这十一个心所的次第,它的总相都不离开皈依三宝;刚开始是外相三宝,然后提升到内心三宝,最后是一念的相应,原来「能皈依的心」跟「所皈依的三宝」是不二──证入了法性。

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不是皈依三宝、跟三宝相应,你在外道也能够生起信心、也能够精进、多少有点惭愧,但是都不是「百法」所说的十一个善心所;这十一个心所都必须要跟皈依三宝相应,才能够成为大乘的善心所。这个是我们把十一个善心所,它生起的次第做一个总结。

接着再看心所法的第四类,第十九面: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这里的烦恼是指「根本烦恼」。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分成两部分,先解释烦恼的定义,再解释烦恼的差别相貌。先看第一个解释:

『烦躁扰动,恼乱身心,故名烦恼。』

什么是「烦恼」的体性跟业用呢?『烦躁扰动』。就是烦恼出现的时候,不管是贪、瞋、慢,烦恼在我们内心出现,它的体性都是烦躁扰动,不是寂静的状态,不是随顺于涅盘。这样的烦躁扰动,产生什么作用呢?『恼乱身心』。本来我们内心很寂静,结果境界一刺激,贪烦恼、瞋烦恼现前,就把我们寂静的功德破坏了,恼害我们现世的身心,也恼害来生的身心,因为烦恼的活动,使令我们堕到苦恼的法界去得果报。恼害今生的身心,它也恼害我们来世的身心,这是怎么有的呢?就是因为烦躁扰动的境界引生的,故名「烦恼」。

中国禅宗二祖,去见初祖时,对初祖说:「弟子心不安。」初祖就说:「将心来,与汝安!」二祖这时候一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初祖说:「与汝安心竟!」我们从这个公案可以了解──「弟子心不安」,为什么我们不学习佛法,心会不安呢?因为这个人怎么样、那件事情怎么样…我们会认为不安的原因缘,来自于外境,是外面的人,外面的事让我们心不安。但是我们从初祖的回答:「将心来,与汝安」、「觅心了不可得」、「与汝安心竟」。意思是说,我们内心不安,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烦恼,这时候二祖一回光返照,从粗重的烦恼,观照到内心深处──喔,「觅心了不可得」,在空性当中,那个不安的心不可得,这时候整个烦恼心就停下来了。所以佛法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一切不安的状态,都是由于内心有烦恼的缘故。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修学圣道。因为菩萨的一切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在寂静的心境下生起的,不能够跟烦恼相应,烦恼一活动,会障碍六波罗蜜,因为它的体性是违背涅盘──「烦躁扰动,恼乱身心」,由此可知,它的体性能破坏涅盘。

这是解释烦恼的体性跟业用,以下再看烦恼的差别相用。

「一、贪者,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善根,生苦为业。」

六根本烦恼的第一个是「贪」,贪的体性是『于有』,这个有是三界的正报,是我们所贪的境界;或者贪爱自身,或者贪爱他人的色身,都是属于三界的正报。『有具』就是我们正报所依止的环境,房子、或是车子等等资具,这也是我们所贪爱的境界。对于这一切正报、依报,内心出现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呢?『染着』。因为这些是我们所欢喜的境界,我们的心已经跟这些境界合在一起了,虽然这个境界已经不出现,但是我们内心经常想起这些境界、我们这念心跟这些境界不可以分开,时时刻刻希望这些境界能再出现,心已经跟这些境界合在一起了,这就是「贪」的体性。

这样有什么过患呢?『能障无贪善根,生苦为业。』如果我们经常思惟、附着在三界的色身、三界的资具,就会把我们过去生,所栽培无贪的善根给破坏掉。你过去生本来修四念处修得很好,今生一放逸、贪烦恼一活动,就把这些善根破坏掉,『生苦为业』,内心很多的苦恼。

如果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世间人的心情就是:从小学、国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读很多书,到社会上工作,干什么呢?就是追求五欲,娶个太太、买个房子、生活美满,我们总认为五欲的快乐,能够使令我们内心安乐。但是我们观察世间的环境,历史的变化,虽然物质一天一天的进步,人类的苦恼却愈来愈厉害,自杀率、犯罪率、离婚率都在提高,所以说『生苦为业』,其实苦恼的本身,不是外境来的。你为什么苦恼呢?因为我的生活环境太简单了,不是!是因为爱烦恼的爱着心,「爱是苦本」,我们的「爱着心」才是痛苦的根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打赢复活赛后被遣返龙族》《天命之上》《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斗罗:七杀惊绝世》《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全民星海时代》《万人嫌假少爷重生后》《谍海青云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百法明门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蓝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百法明门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郑山辞穿书了,他穿成了恶毒男配虞澜意的炮灰丈夫。原主因缘巧合和恶毒男配虞澜意成亲,在奔赴小县城后虞澜意处处讽刺看不起丈夫,丈夫最后受不了联合蓝颜知己把虞澜意杀了。现在他在宴会上被人抓住和虞澜意同处一室,在大庭广众之下私会,虞澜意本想让男主和自己关在一起结果关错人了,现在他用袖子遮挡着脸,对着郑山辞怒目而视。面对众人的指责,郑山辞咬牙:“我娶。”郑山辞嘴里发苦,这人完全就是一个作精,侯府娇养的嫡哥儿

端瑜 全本 8万字

咸鱼世子妃
咸鱼世子妃

【正文完结】沈芙是个苟且偷生混吃等死的,能嫁进高门显贵的安王府纯属是捡漏。与世子爷定亲的大姐姐突发恶疾,就让在沈家过得谨小慎微的沈芙赶着了。世子心里没有她,沈芙非常明白。她心里也没有他。这世子爷虽位高权重,却也是京城出了名的暴虐杀神,她才不喜欢呢。世子疏离森冷,新婚夜便离开,婚后更是几乎看不到人影,沈芙一点也不在意。她忙着讨好公婆,忙着享受王府的富贵,根本没有时间管那个对她冷漠无视的丈夫。她的要求

如满月 全本 8万字

代兄娶了白月光后
代兄娶了白月光后

接档文《大婚前夺回自己的身体》,另类追妻火葬场。沈郑两家定亲了,但定亲的沈安和早就死了,沈安宁冒充兄长去迎娶长嫂。踏入洞房的那一刻,下属递来一瓶迷药。不能洞房,一脱衣服就会露馅了,所以用迷药将新娘眯晕。沈安宁走投无路,在唇角上涂了迷药,绞尽脑汁想要怎么亲吻的时候。她的阿嫂主动靠近,捧起她的脸颊轻轻地吻了。清冷的女人,脖颈微抬,露出一片雪白的肌肤,风光旖旎。光影笼照,郑冉冰肌玉骨,光影勾勒出冷面

昨夜未归 全本 7万字

我见春来
我见春来

【全文完,精修ing,感谢支持正版~《陷落春日》求收藏】高岭之花下神坛|互钓|横刀夺爱|雄竞修罗场表面温润实则疯批×钓系怂包1、整个京圈都知晓,沈家小姐是骄矜明艳的野玫瑰。而褚新霁温润冷肃皮囊下藏着雷霆手段,是商界人人敬重的角色。两家交好多年,沈月灼曾视他为高悬明月,而他眼里始终疏离淡漠。她不敢僭越,始终恪守泾渭分明的那条线。直到长辈们极力撮合她和褚家二少爷褚清泽,她得知联姻势不可挡,才鼓起勇气试

遇淮 全本 8万字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简介:一觉醒来,孟箬发现自己穿书了。身为书中的作精女配,她会疯狂嫉妒女主,作天作地,下场凄惨。而书中女主,她的继妹郑婉,只需等着家里的安排,就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嫁给一个老实好男人,过上......

荔枝雨 连载 27万字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蓝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4-27 08:03:38